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发布时间:2018-06-22 02:16

  本文选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白内障 ; 参考:《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02期


【摘要】:目的评价伴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22例30眼,其中临床前期16眼,急性发作期14眼。随访3-12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P0.01);术后眼压较术前下降(P0.01);临床前期及发作期病人术后中央前房深度(ACD)与术前相比加深(P0.01);术后房角与术前相比开放范围增大(P0.01)。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开放房角、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有一定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 cataract. Methods 22 patients (30 eyes) with 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complicated with cataract were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posterior chamber foldable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cluding 16 eyes in preclinical stage and 14 eyes in acute phase. The follow-up was 3-12 month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1), 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decreased (P0.01), the depth of 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ACD) was deep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P0.01), and the open range of postoperative atrial angle (P0.01) was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 (P0.01). Conclusio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 has certain effect on opening angle deepening anterior chamber relieving pupil block controll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improving visual acuity.
【作者单位】: 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系眼视光教研室;解放军第四五一医院眼科;
【基金】:兰州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课题(No.LXH-2008015)
【分类号】:R77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孙冰;温跃春;潘红飙;;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眼部生物结构与术后浅前房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06年02期

2 韩宇;郝更生;陈彬;曾利;刘琼;;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经济学评价[J];临床眼科杂志;2006年03期

3 乔利亚,梁远波,王宁利,詹思延,王怀恩,吴作红;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循证评价[J];眼科;2005年02期

4 卓业鸿;魏雁涛;王梅;林明楷;李影;葛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年02期

5 王宁利,欧阳洁,周文炳,赖铭莹,叶天才,曾明兵,陈静嫦;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0年01期

6 王涛,刘磊,李志辉,张舒心;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J];中华眼科杂志;2000年06期

7 王宁利;目前青光眼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晓江;;306例全自动静态视野结果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李思珍;梁远波;王宁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关闭机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马惠凤;原发性青光眼防治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谢丽莲;朱俊东;陈文芳;周民稳;;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李高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5期

6 涂运输;阴正勤;李灿;李家文;;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付少山;;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09年04期

8 王文华;高桂平;李汉林;张剑利;黄燕;;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浅前房的原因与处理[J];广东医学;2012年11期

9 冯朝晖;孙乃学;张晓辉;任百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10 边俊杰;戴惟葭;刘大川;;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童素莲;阮丽萍;郑建妹;;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到观察与护理[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柏松;通窍明目Ⅳ号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干预措施下的视神经保护的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洪;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李娟;UBM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疗效[D];南华大学;2011年

4 吴沛霞;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丹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局部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后眼前节形态及眼压变化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张瑞;可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饮水试验前后前房容积的变化[D];泰山医学院;2011年

7 张英;原发性前房角关闭激光治疗前后前房角的UBM改变[D];遵义医学院;2011年

8 吕明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9 马艳春;全自动视野检查中正常策略和快速策略的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孔科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不同处置方法的手术疗效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曦帆 ,熊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26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2 郁建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J];交通医学;2003年03期

3 徐蔚,胡桃舫;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4 郑东健,王宁利,甄兆忠,曾明兵;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J];眼科;2000年03期

5 李志辉;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2期

6 朱家恺,庞水发;把我国显微外科推向21世纪新里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7 姚克,吴仁毅,徐雯,陈佩卿,尹金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J];中华眼科杂志;2000年05期

8 葛坚,郭彦,刘奕志,林明楷,卓业鸿,程冰,陈秀琦;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临床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1年05期

9 王宁利,周文炳,,叶天才,吴中耀,刘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95年02期

10 王涛,刘磊,李志辉,胡士敏,杨文利,朱晓青;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睫状肌麻痹剂对眼前节结构的影响[J];中华眼科杂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霞芳;超声乳化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43眼临床观察[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11期

2 靖亚莎;体外超声乳化吸脂塑形术30例报道[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3 杨顺海,郑海华,韩真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分析[J];眼视光学杂志;2005年02期

4 周莅斌;谭春燕;吴成富;;超声乳化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四川医学;2008年12期

5 于维芹;庄东梅;赵丽红;;1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8年18期

6 刘训俭;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配合[J];实用医技;2000年04期

7 王杰毅,谢新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并发症及处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6期

8 李志辉;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2期

9 钟景贤,赵亚军,李凤轩;特殊超声乳化削梨法治疗老年性白内障1817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3期

10 丘亮辉,谢依明,赖江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1560例临床观察[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琰;;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杨顺海;郑海华;韩真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分析[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王祥群;;超声乳化能量角色的细化与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秦章鹏;朱来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临床对比[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5 林忠妙;;超声乳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叶应嘉;王勇;孙代红;唐亮;喻长泰;;扭动与纵向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顺海;郑海华;韩真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海军;;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40岁以上超高近视[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张静芝;;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刘剑萍;聂尚武;王晓琴;呙明;谢华桃;;软壳技术在危险眼超声乳化中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晖 通讯员  徐光明 汪娇慧;技术创新 以人才设备凸显实力[N];咸宁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应;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对比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文海荣;爆破模式超声乳化与连续模式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比较[D];吉林大学;2007年

3 孙连义;同轴微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庄岩;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轴性高度近视性白内障[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虎;白内障超声乳化模式对眼组织的影响以及5.5mm上方巩膜隧道切口对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散光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梅媚;两种模式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临床对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李琳琳;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混合超声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巩玲;扭动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9 苗世杰;前房麻醉在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孙洪义;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黄斑OCT变化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51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051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5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