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不同人工晶状体行后囊后嵌顿术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4 10:31

  本文选题:白内障 + 人工晶状体 ; 参考:《眼科新进展》2014年12期


【摘要】:目的对比3种不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幼兔眼前节炎症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为儿童后囊后人工晶状体嵌顿术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方法 1月龄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成A、B、C 3组,均行右眼晶状体吸出+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后嵌顿术,其中A组植入硬片式人工晶状体;B组植入三片式软性人工晶状体;C组植入单片式软性人工晶状体。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分别行术眼的裂隙灯、UBM及眼前节照相检查。结果术后1周时A组的眼前节炎症反应较B组、C组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3)。术后3个月时A组有2眼人工晶状体夹持,10眼正位;B组11眼正位,1眼偏位;C组2眼正位,8眼偏位,2眼夹持;人工晶状体正位率A组、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1)。术后3个月时,A组、C组均有2眼出现后囊膜混浊,余术眼后囊膜均保持清亮,后囊膜混浊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襻为聚丙烯材料、光学部为丙烯酸酯(Acrylic)的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更适合儿童后囊后嵌顿术,对维持人工晶状体正位有积极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three kinds of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OL) on inflammatory reaction of anterior segment, position of IOL and posterior capsule opacity in young rabbits, and to select suitable IOL for posterior capsular intraocular lens incarcera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Thirty-six 1-month-old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ight eye lens aspiration, posterior capsular continuous capsulorhexis and posterior intraocular lens posterior capsular incarceration. Group A was implanted with hard intraocular lens and group B was implanted with three pieces of soft intraocular lens and group C was implanted with monolithic soft intraocular lens. Slit-lamp UBM and anterior segment photography were performed 1 week,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anterior segment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t 1 week postoperatively (P < 0.03 or 0.03). 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2 eyes of group A had intraocular lens clamping (IOL) in 10 eyes. In group B, 11 eyes had positive position and 1 eye had deviation. In group C, 2 eyes had positive position and 8 eyes had devi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C and group C (P < 0.030.01). There were 2 eyes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in group A and C 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among three groups. Conclusion Three-slice intraocular lens with polypropylene material and acrylic (Acrylic) as optical part is more suitable for posterior capsular incarceration in children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maintaining the positive posi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
【基金】:卫生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三期(编号:sfca-13-2013-01)~~
【分类号】:R77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文磊;温跃春;顾永昊;顾起宏;;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年10期

2 雷智;;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后囊撕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后囊嵌顿术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13年04期

3 来坚,姚克;儿童白内障的治疗进展[J];眼科新进展;2005年02期

4 赵阳;朱思泉;;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囊袋后嵌入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J];眼科;2007年02期

5 陈茂盛;叶应嘉;王勇;刘勇;巫雷;罗维骁;;撕后囊联合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夹持治疗儿童白内障[J];中华眼科杂志;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磊;温跃春;顾永昊;顾起宏;;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年10期

2 龚淑贤;王勇;陈丹;黄华林;张炯;张莹;;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觉发育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7年03期

3 党光福;;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0年05期

4 王东华;朱子诚;;人工晶体光学部后囊后植入技术预防后发障的应用[J];实用防盲技术;2010年03期

5 尹婕;黄振平;吴网兰;王少华;陈穗桦;;人工晶状体再次手术干预的临床分析[J];眼科新进展;2007年01期

6 刘升强;李静敏;邵彦;;儿童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眼科新进展;2008年10期

7 董宏伟;;玻璃体切割头前囊膜环形切除术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1年01期

8 董宏伟;;人工晶状体后囊膜夹持植入治疗儿童无晶状体眼的临床研究[J];眼科新进展;2011年04期

9 苏稚辉;刘钢;马红卫;方桂英;;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前节玻璃体切割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赵阳;朱思泉;;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囊袋后嵌入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J];眼科;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文磊;人工晶体后囊膜嵌顿术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2 张君;地塞米松前房注射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的临床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3 王建民;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对角膜内皮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由彩云;应良;吴晓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年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黄艳明;蔡锦红;李海波;陈燕;;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10年07期

3 肖伟;倪宝玲;赵岱新;郑坤;;婴儿出生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眼轴长度和角膜直径变化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5期

4 许丽疆;徐国兴;;后发性白内障防治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10期

5 徐国英;李鹏;;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0年11期

6 张亚琳;张宁;邹燕红;汤欣;刘熙朴;;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及远期视力下降影响因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2年04期

7 荣运久,侯忠敏,谭代民,,张天测,唐恺;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探讨[J];眼科新进展;1996年02期

8 赵阳;朱思泉;;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囊袋后嵌入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J];眼科;2007年02期

9 雷智,丁相奇,高永杰;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4年02期

10 方腾;李秋明;董洪涛;;外伤性白内障防止术后后囊浑浊的研究——二次撕囊联合后囊撕囊的效果分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利用聚丙烯悬吊人工晶状体缝针取出外伤性晶状体脱位一例[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1期

2 龚强洁;人工晶状体前膜治疗的初步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4期

3 叶波,蔡季平;注入式人工晶状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J];临床眼科杂志;2001年03期

4 赵思山,郭景瑞;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处理与预防[J];眼科;2001年05期

5 ;植入人工晶状体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残疾人;2001年03期

6 张晓苹,朱美玲;甲强龙冲击治疗早期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5期

7 王宇冉,侯习武,雷方,刘向前,王宇光;人工晶状体术后迟发性虹膜睫状体炎的处理[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2年06期

8 卢奕,陆国生,熊瑛;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的疗效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11期

9 周红;钮心瑜;沈德善;;人工晶状体前膜的防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2年05期

10 王文伟,于洁,庞秀琴;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筱荣;刘巨平;;特殊类型人工晶状体(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J.T.Lin;;可调人工晶状体之最新进展(英文)[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汤欣;;拟调节人工晶状体特性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林振德;;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袢设计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军;;不同人工晶状体的设计与完美视觉质量的需求[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袁非;尤宇一;王历阳;黎蕾;;几种特殊人工晶状体的调制传递函数与视觉[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刘金梅;魏道贞;;人工晶状体前和/或后机化膜的手术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汤霞靖;姚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影响人工晶状体眼球差和视觉质量的对比研究[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叶向_g;曹景;盛耀华;;人工晶状体置换术8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河南宇宙人工晶状体研制有限公司公司简介[A];第十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暨吉安地区眼科专委会成立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新型人工晶状体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李新萍;人工晶状体也分软硬[N];健康时报;2010年

3 余志平;矫正老视眼有了新选择[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君;外伤性虹膜缺如眼植入虹膜隔人工晶状体的远期随访及植入技术改进[D];青岛大学;2013年

2 田芳;国产亲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曲超;人工晶状体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于华军;近视眼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测算中应用矫正角膜曲率的效能检验[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文;液体人工晶状体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刘冬生;TiO_2/PMMA人工晶状体的制备及动物安全性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3 杜晓玲;人工晶状体眼调节力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4 李路路;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矫治老视的效果[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丽华;PMMA人工晶状体的等离子体改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解宝利;疏水性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的常温加工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7 田庆芬;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陈双叶;不同设计方式的人工晶状体边缘散射光的对比观察[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刘园园;纳米氟尿嘧啶涂层人工晶状体的制备及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10 吴宪巍;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临床效果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1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061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