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分析
本文选题:乳头状瘤内翻 + 鼻腔 ; 参考:《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1期
【摘要】: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复发患者既往均有鼻腔鼻窦手术史,其中复发1次者17例,复发2次者6例,复发3次者1例,复发时间从术后1个月~14年。随访5个月~4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4例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6.7%(4/24),复发时间为术后3~5个月,复发患者均再次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病理提示伴有恶变并行术后放化疗,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再次复发。5例恶变患者随访10个月~4年,3例术后辅以放化疗的肿瘤恶变患者中,1例复发2次并行手术治疗,1例死亡,另1例未见复发;另外2例未行术后放化疗患者,1例失访,1例存活至今未见复发。结论:积极、彻底的手术切除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方法,对于肿瘤多次复发与恶变患者必要时应辅以放、化疗,而术后定期的鼻内镜检查、鼻窦CT复查和长期甚至终生的随访对复发及恶变患者是非常重要的。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treatment and efficacy of recurrent and malignant papilloma of nasal cavity and nasal sinus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9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nd malignant inverted papilloma of nasal cavity and nasal sinu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all 24 recurrent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 surgery, 17 of them had recurrence once, 6 recurred twice and 1 recurred 3 times. The time of recurrence ranged from 1 month to 14 years after operation. Follow up for 5 months to 4 years,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23 months,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16.7% (4 / 24). The recurrence time was 3 ~ 5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0 months to 4 years. Of the 5 cases of tumor recurrence, 1 case recurred 2 times and 1 case died, while the other 1 case did not. Another 2 patients without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1 case lost visit and 1 case survived so far no recurrence. Conclusion: active and thorough surgical resection is the first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inverted papilloma of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es.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should be used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recurrence and malignancy of the tumor, and nasal endoscopy should be performed regularly after operation. Sinus CT reexamination and long-term or even lifetime follow-up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ecurrent and malignant patients.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No:卫办医政函(2012)649号] 重庆市医学科研重点项目经费资助(No:2013-1-004)
【分类号】:R739.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虎,王荣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清华;彭梅君;邵华;俞德顺;;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当代医学;2011年34期
2 申虹,魏伯俊,彭培宏,刘建汉;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鼻息肉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01期
3 王岸柳;刘红刚;;组织病理学参数与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的相关性[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年05期
4 刘屹;;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河北医药;2009年01期
5 王震;任丽华;陈伟东;;鼻内镜技术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09年12期
6 邓嘉虹;放射治疗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的意义[J];华西医学;2004年01期
7 成宝红,李涛,姜红;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2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4年02期
8 杨彩荣;马崧;胡云兰;;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医药论坛杂志;2010年21期
9 李学忠,张立强,王天铎,彭元恩,史丽;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10期
10 李海同,杨雪明,陈晓红;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利红;EGFR,PRL-3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2 徐豪杰;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p53、p63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公蕾;流式细胞术检测鼻腔鼻窦肿瘤细胞周期的DNA分析[D];青岛大学;2008年
4 俞争争;孤立性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D];浙江大学;2009年
5 韩晓攀;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3年
6 黎庆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秀军,牟善宇,黄咏梅,马健,李建胜,曹汉海;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王刚;陈雷;王荣光;;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11期
3 唐颖;李文秀;;鼻腔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年04期
4 卢山珊;徐纪为;黄卡特;廖谦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7年19期
5 王永哲;陈光利;王振常;杨本涛;燕飞;何立岩;;鼻腔及鼻窦骨化性纤维瘤的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年11期
6 李丽,杨宝琦,阮宏莹,曹海光;原发于鼻腔、鼻窦多形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5年13期
7 宋善芳,郝青,胡伟;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J];齐鲁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8 范献良;剪京芬;郑国玲;;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5年05期
9 杨本涛;王振常;姜祖超;鲜军舫;刘中林;兰宝森;;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年06期
10 孙宝宾;文三立;郑春泉;;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PCNA和c-erbB-2的表达[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慧华;;显微镜在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周水洪;阮凌祥;汪审清;王勤瑛;程可佳;;鼻腔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陈志峰;宋国慧;靳国良;郭翠兰;孟凡书;白文龙;;食管癌高发区队列人群内镜筛查依从性研究[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周水洪;汪审清;徐盈盈;王勤瑛;阮凌祥;;鼻腔神经鞘瘤的CT诊断[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Hing-sang Chan;Philip W.Y.Chiu;Alexander Vlantis;Raymond K.Y.Tsang;C Andrew van Hasselt;Siu-Kwan Ng;Michael C.F.Tong;;内镜检查:早期喉部和下咽部癌的NBI,,AFI,和SMR诊断技术[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6 迟达;罗汀;;CT仿真膀胱镜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王纾宜;朱莉;李诗敏;林岚;朱雄增;;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孙旭云;宫亮;;不同进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9 吴道林;江全胜;;鼻腔翻内性乳头状瘤3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C.L.Sham;John K.S.Woo;Charles Andrew van Hasselt;Michael C.F.Tong;;基于新分期系统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回顾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肿瘤医院放疗科主任 袁智勇;鼻咽癌患者护好“口和鼻”[N];健康时报;2008年
2 张平;色素内镜检查用途多[N];健康报;2006年
3 保健时报记者 何召霞;定期内镜检查可预防胃癌[N];保健时报;2010年
4 叶常生;患肿瘤为何需做影像、内镜检查[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记者 黄X;可降低乳腺癌复发率[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纪小龙;T细胞淋巴瘤·鼻腔鼻咽及鼻窦炎[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7 段晓宏 任伟锋;分类诊治破解世界医学难题[N];健康报;2009年
8 仲崇山;内镜检查应列为妇检项目[N];新华日报;2007年
9 常州三院超声介入科主任 张伟民;肝脏肿瘤如何科学治疗[N];常州日报;2008年
10 黎悦;鼻腔两瘤并列医生巧手切除[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比得戈·阿兰(Biteghe-bi-Nzeng Alain-Pascal);脑垂体腺瘤手术疗效的4年回顾性分析及随访[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秀丽;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皮损中HPV16、18癌基因的整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奚韬;肝癌术后TACE的抗复发作用及“新霁”肿瘤个体化免疫治疗技术的临床观察[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张立玮;高发区人群食管、贲门癌早诊早治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刘军楼;放射性支架治疗胰腺胆道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谢峰;肝癌5-FU缓释微粒间质化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7 张彬;颈分区性清扫术治疗头颈部鳞癌的远期疗效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8 马云波;吡喃阿霉素联合卡介苗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及COX-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血管形成、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刘红;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微血管成像对胃食管早期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刘清峰;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局部侵犯特征:放疗靶区确立及预后价值[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晨;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2 葛磊;门静脉灌注化疗对于延缓Ⅱ期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3 彭客青;132例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4 祝永红;Ki-67、p16与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任晓辉;颅中窝脑膜瘤的分级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6 林峰;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为主要依据分期法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7 矫永庆;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8 王延志;脊索瘤的临床病理与p53和MMP-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9 叶克;11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Ⅲ期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袁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与恶变[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年
本文编号:2108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10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