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膈肌肌电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中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aphragm myography and esophageal pressure,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diaphragm electromyography can distinguis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from central sleep apnea. Methods Ten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sleep apnea syndrome were selected and monitored with polysomnography at the same time as diaphragm, esophagus diaphragm and esophageal pressure. Result 1. In the ev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S), the maximum RMS of the diaphragm myography on the body surfa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aximal RMS and esophageal pressure of the esophageal diaphragmatic myoelectric activity,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742 卤0.082 卤0. 662 卤0. 089 P < 0. 05, respectively. Wh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 included airflow recovery, the maximal root mean square (RMS) of diaphragmatic myography in the body surface and esophagus remained positively correlated (r = 0.834 卤0.071, P 0.05),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lectrical activity of the diaphragm and esophageal pressure was (r = 0.474 卤0.196, P 0.05) .2. The RIP of routine polysomnography was used to judge the number of central sleep apnea events. I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umber of central sleep apnea events (P 0.05) as judged by diaphragm myography (71 times), esophagus diaphragm myography (71 times) and esophageal pressure (85 times)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central sleep apnea events (P 0.05). Conclusion 1.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diaphragmatic myography and esophageal diaphragmatic myography, which can distinguish central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events. 2. Routine polysomnography, which is driven by respiratory system, can easily misdiagnos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s a central sleep apnea event, thus overestimating the incidence of central sleep apnea. Compared with esophageal pressure, the electrical energy of the diaphragm and the diaphragm on the body surface can better reflect the central change trend dur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events.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7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年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健群;李洁;马治家;;工作负荷评价中肌电指标处理方法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苑廷刚;王清;严波涛;;两种力量训练方法的肌力和肌电特征参数的比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朱琳;;肌电生物反馈在卒中病人中的应用[A];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康复医学论坛、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会议、北京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卉杰;吴昊;黎健冰;;呼吸肌训练对低氧环境下呼吸肌群疲劳的表面肌电研究[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唐俊军;吴元佐;;胸内肾1例[A];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国志;王广义;;某些因素对大鼠胃肌电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2001年全国胃电图和胃肠动力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赵文汝;;操作性肌电(EMG)生物反馈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刘捷;黄从新;包明威;王腾;邓汉华;;局部心肌电紊乱在体表心电图的表现和意义[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9 顾晓泉;佘武松;;膈肌刺伤的损伤程度鉴定1例[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程安龙;沈晓艳;;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老年期痴呆疗效观察[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青化 编泽;肌电的检测及应用实验(上)[N];电子报;2010年
2 詹 建 刘亚民;膈肌长个洞 肠子进胸腔[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增烈;打嗝揭秘[N];健康报;2007年
4 张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胸腔镜经膈肌肝癌切除术获得成功[N];中国医药报;2008年
5 江西 高福光;ECG-6511心电图机的肌电、交流抑制干扰键失控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6年
6 张蕾;是谁折磨了男孩儿六年之久[N];科技日报;2004年
7 湖南省肿瘤医院内科 欧阳取长;长期打嗝 谨防癌症[N];大众卫生报;2001年
8 李雯铭邋记者 李水根;让侵入胸腔的胃肠“归位”[N];健康报;2007年
9 ;打嗝“谜案”侦破记[N];健康时报;2005年
10 ;扼制打嗝方法[N];保健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媛;针刺头穴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周萌;鲫鱼的形态、肌电、材料本构实验研究与“数字鱼”数据库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白冲;膈肌疲劳与肌凝蛋白重链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余有明;循膀胱经弹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陈章强;糖尿病大鼠心肌电学和机械力学的改变及环维黄杨星D和腺苷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莉;层状结构材料对弹簧床垫舒适性影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王玉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郑政;针刺作用下肌肉活动的神经机制研究及一种针刺定量化方法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9 张泓;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穴对胃胆运动功能及相关脑肠肽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D];湖南中医学院;2003年
10 周祥福;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山医科大学;199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慧儿;体表膈肌肌电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中的作用[D];广州医学院;2010年
2 葛慧青;呼吸机模式对实验兔膈肌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黎锐发;CO_2重复呼吸及睡眠状态下的呼吸驱动变化[D];广州医学院;2009年
4 李杰;膈肌和膈疝的CT MPR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邴强;不同活力水平和机能状态下的sEMG信号时频特征变化[D];浙江大学;2001年
6 李自成;川芎嗪对缺氧所致大鼠呼吸效应和脑干nNOS表达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5年
7 黎涌明;不同负重下稳定和非稳定练习的肌电比较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8 史升;Hybrid神经移位术对膈肌再支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唐怡;闭锁(牙合)患者在正畸矫治过程中肌电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王萍;COPD患者膈肌组织学改变及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0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120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