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在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中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3 14:51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对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显示的不同。方法将鼠龄为7 d的SD大鼠12只(24眼)随机分成墨汁明胶灌注组(n=6)和胶原蛋白酶消化组(n=6),两组大鼠共同暴露于含体积分数80%±2%氧浓度环境饲养5 d,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饲养5 d。在第18天时将一组幼鼠行心脏墨汁明胶灌注,另一组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取两侧眼球,一眼用于视网膜铺片,另一眼行组织切片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证实新生血管的增殖。部分切片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法能很好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胶原蛋白酶消化法技术复杂,成片率低;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进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三维结构观察。结论改良墨汁明胶灌注显示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优于胶原蛋白酶消化法,适宜广泛使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between modified ink gelatin perfusion method and collagenase digestion method. Methods Twelve SD rats (24 eyes), aged 7 day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k gelatin perfusion group (n = 6) and collagenase digestion group (n = 6). The rats in both groups were exposed to 80% 卤2% oxygen concentration for 5 days and then returned to normal oxygen environment for 5 days. On the 18th day, one group was perfused with cardiac ink gelatin, the other group was digested by collagenase. The number of endothelial nuclei which broke through the inner boundary membrane was observed by observ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neovascularization by taking the eyeballs from both sides of the eye and using one eye to prepare the retina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retina. Some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of von Willebrand factor. Results the modified ink gelatin perfusion method could display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rats. The technique of collagenase digestion is complex and the rate of formation is low. The confocal microscope can be used to observ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ink gelatin perfusion is superior to collagenase digestion in detecting 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rats and is suitable for wide use.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眼科;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空军建国公园干休所;
【分类号】:R77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童建斌;曾乐平;陈旦;周瑾;黄菊芳;罗学港;;明胶墨汁灌注展示大鼠视网膜血管的方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1期

2 白建伟,惠延年;实验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荧光造影与眼底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及意义[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程钧;万磊;刘廷;刘伟吉;董晓光;;小鼠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的探讨[J];眼科新进展;2009年03期

4 阮豫才;唐兰芬;蔡娜莉;敖当;方玉兰;谭建新;;波动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年01期

5 崔彦;许迅;顾青;;改良的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联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血管的三维检查方法[J];眼科;2006年02期

6 潘琪琦;周容;刘晓铃;;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J];眼科研究;2008年07期

7 白蓉;唐辛;徐进;许秀芳;李温斌;;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保庆;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8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14期

2 刘安;曹明芳;金威尔;;半导体激光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雷晓琴,贺鹏程,王明芳;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新生血管的研究现状[J];美中国际眼科杂志;2002年04期

4 栗志;王浩;刘索新;刘慧莹;谭瑞义;盖菁菁;鞠学红;;视网膜石蜡切片法改进及其分子结构与PMI关系的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4期

5 邱晓星;彭清华;陈梅;彭俊;谭涵宇;李文娟;;蛴螬提取物对兔脉络膜新生血管中Ang1和PEDF表达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11期

6 左炜;祝芸芸;于洪涛;利焕廉;周金文;王恒;;嘌呤受体P2X_7对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凋亡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4年04期

7 肖泽锋,邢怡桥,赵晓辉,艾明,巩丽青,江双红,黄琼;氩激光诱导色素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3期

8 杨明;唐永赢;周媛;李艳;姜晓璇;曹霞;马林昆;;一种优化的大鼠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9 李晶晶;朱鸿;施彩虹;;三种方法对大鼠视网膜固定效果的比较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8期

10 左奇伟;万炜;周小兵;龙治峰;;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明胶加墨汁灌注冠状窦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邱晓星;彭清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实验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史雪辉;PEDF、TGF-β1在BN大鼠CNV中的表达及rhPEDF对CNV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2 刘少山;MHC Ⅱ类反式激活蛋白启动子Ⅳ(CIITApⅣ)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陈学国;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基因表达谱及其防治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曹明芳;归芍地黄汤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黄焱;新型生物靶向光敏剂酞菁锌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CNV体内外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慧娟;凉血化瘀方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观察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焦岩;大果沙棘黄酮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卻雪静;小鼠弓形虫眼病模型的建立及IL-10对其炎症和免疫应答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肾微血管变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窦方方;鼠视网膜血管发育中的内皮细胞转型机制[D];青岛大学;2011年

3 yC红燕;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疗效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4 崔平;PEDF、VEGF和Ang-2在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5 侯瑞青;伊文氏蓝血管显影方法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张迁;大鼠视网膜微循环及白细胞运动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7 王永波;经瞳孔温热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8 陈梅;蛴螬提取物对兔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邱晓星;蛴螬提取物对实验性兔脉络膜新生血管及Ang1、PEDF表达影响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宋玫侠;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模式动物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观察[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庆愿,史景泉,高钰琪,刘福玉,孙秉庸;大鼠心、脑、骨骼肌毛细血管染色方法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白建伟,惠延年,张鹏,,胡亚平;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年06期

3 罗灿峤;梁英杰;吴惠群;钟觉民;梁惠珍;;小鼠眼球标本固定液及制片方法的改进[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7年01期

4 黄智申,孙信孚;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83年02期

5 吴国娟;杨明;王典仁;王彦英;沈红;张中文;;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J];解剖学报;2007年06期

6 易少华,陈晓瑞,邓伟年,饶广勋;大鼠眼球标本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7 向华;张彦明;程媛媛;康恺;杨幼聪;;新生山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胡宏慧,曹晖;大鼠眼球标本石蜡制片方法的探讨[J];眼科新进展;2001年06期

9 张黎;胡燕华;;新角膜囊袋法诱生的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J];眼科新进展;2006年05期

10 付霞;刘金华;梁秀就;;大鼠眼球标本石蜡切片的改良制作方法[J];眼科新进展;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永峰,张皙;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眼科研究;2001年02期

2 赵士凡,赵勇;氩氪激光结合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病[J];现代康复;2001年17期

3 周晓红,张军军,严密;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抑制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年04期

4 曹晖,许迅,樊莹,王方,张皙;反义VEG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干预研究[J];眼科研究;2004年03期

5 谷万章,王玉国,周丽霞;浅谈视网膜新生血管[J];航空航天医药;2004年02期

6 唐仕波,李斌,张革,陈剑虹,李宝金;体外转染人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基因重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11期

7 刘宁宁;张昆;柳力敏;胡跃东;万超;陈蕾;;环氧合酶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吴丹巍,邓德勇,韩丽荣,郑军,竺月妹,夏风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5年01期

9 张红兵;张军军;马麟;张美霞;赵英杰;;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J];眼科研究;2006年02期

10 Bressler N.M.;Altaweel M. ;王静波;;糖尿病患者哌加他尼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变化[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琪琦;周容;刘晓玲;;改良的可定量氧诱导法建立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军;曾平;赖铭莹;廖明怡;吕娟;;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继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振中;尹翠梅;和贵章;;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薛春燕;黄振平;夏元;;氯诺昔康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赖铭莹;应方微;魏花;朱小丽;钟顺兰;王丽纯;;骨髓造血干细胞对激光诱发的视网膜新生血管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罗洁;廖洪斐;杨海军;杜红岩;;532倍频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观察[A];第十一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牟国营;李志伟;;聚乙二醇化内皮抑素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闫妍;原公强;董晓光;郑丽;陈蕊;张静静;;Kringle 1—5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闵晓洁;周庆军;董晓光;;mTERT在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许玲俐;王凯军;;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过程中不同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贺;整合素连接激酶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伟;内皮抑素基因转移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3 胡曼;1-磷酸鞘氨醇受体2抑制剂对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白熠洲;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氧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5 晏颖;15-脂氧合酶-1在缺氧导致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梁舒;细胞粘附激酶β信号通路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及厄贝沙坦、氟伐他汀的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猛;ANXA2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D];青岛大学;2012年

8 韩金栋;腺病毒介导p21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9 刘建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的真核表达、纯化及其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韩小霞;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飞;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抗体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2 种泽龙;2型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3 万磊;乙酰肝素酶与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4 刘鹤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杨柳;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D];青岛大学;2003年

6 解孝锋;血管抑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何华;奥曲肽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8 李娟;染料木黄酮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9 张红兵;雌激素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陈向武;曲安奈德抑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小鼠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69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269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