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肺表面活性蛋白A、D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8-11-14 17:50
【摘要】:背景和目的 鼻息肉(nasal polyps, NP)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炎性过程的终末产物,发病率占总人口数的1%-4%,有非常明显的复发倾向,与多种呼吸道炎性疾病密切相关,临床上以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较为多见(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属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可能与变态反应、免疫、感染等有关。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mary surfactant, PS)是位于肺泡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类由脂质和表面活性蛋白组成的复合物。目前发现的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 SP)有4种,包括亲水性的SP-A、SP-D和疏水性的SP-B、SP-C。关于SP-A和SP-D的功能,研究较多的是关于它们维持着肺泡表面的稳定性及维护肺组织局部的免疫功能,近年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除在肺部组织外,在肺外其他上皮发现有表达,在鼻黏膜表面亦发现有表达。 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在临床上常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SP-A和SP-D在鼻息肉组织、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及对照组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其在上呼吸道炎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实验组25例鼻息肉组织,实验组16例变应性鼻炎下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12例单纯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的下鼻甲黏膜组织。对所收集的临床标本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三组标本中SP-A、SP-D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选择正确的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 1、定位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为呈棕黄色或棕褐色,SP-A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主要表达在上皮层、腺体,在黏膜下固有层浸润的炎性细胞中亦发现有高表达;在对照组中棕黄色的阳性表达颜色浅,阳性细胞少,面积小。SP-D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质中,主要表达在上皮层、腺体和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在对照组有弱阳性表达。 2、定量结果:取阳性区平均灰度值作为统计学指标:SP-A表达在鼻息肉组为107.18±6.17,变应性鼻炎组为105.55±11.46,对照组为81.44±7.48;SP-D表达在鼻息肉组为104.15±8.59,变应性鼻炎为110.17±10.01,对照组为78.14±6.65。 3、统计学结果:SP-A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A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间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SP-D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D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间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和SP-D在各组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SP-A、SP-D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的炎性反应过程。 2、可能为今后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765.21;R765.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明德;;变应性鼻炎的IgE诊断[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2年02期

2 那学武;纪平;;冷冻治疗变应性鼻炎143例疗效观察[J];锦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3 朱惠竹,刘捷,,诸小侬,王鸿,王津津;变应性鼻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03期

4 彭贵阳;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42种中药药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年01期

5 马学忠,尹昕,马f ;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J];国医论坛;1996年03期

6 胡丽娟,梁国欣,陈绍仁,王丽芳,官杰,金四立,孟晓萍;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的测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成述昌;王秀媛;王儒九;丰绍祥;;微波热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中华理疗杂志;1996年03期

8 李兵,余和平;He-Ne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68例临床观察[J];激光杂志;1997年05期

9 曾钢,黄光武,农辉图,小杉忠诚,余奇松;炎症介质(PAF)致变应性鼻炎血小板聚集的研究[J];广西科学;1998年02期

10 沈小明;;小儿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防治[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思;;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张晓阳;连增林;李颖;;从风论治变应性鼻炎的理论与临床依据[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向建文;;张介宾“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读《中医各家学说》有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4 郏雪峰;;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配合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5 林志斌;陈冬;李添应;徐睿;;免疫捕获法在变应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祝君红;;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7 祁方;;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军;朱学伟;;吉林省变应性鼻炎变应原调查[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王宇;;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概况[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10年

10 刘素文;;鹅蝥藿香粒天灸防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A];第28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2011年名老中医治疗(儿科)疑难病临床经验高级专修班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卫中 通讯员 任晓辉;我国对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体系的研究正式启动[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2 木每 本报记者 周芳;秋季预防变应性鼻炎[N];吉林日报;2010年

3 副主任药师 赵民生 (曹秀虹);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谢欣;变应性鼻炎:一年四季打喷嚏[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按揉法治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健康时报记者 许晓华;治过敏至少要坚持两年[N];健康时报;2008年

7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效佳[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一文;急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之区别[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益肺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文;过敏性鼻炎不可轻视[N];医药经济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可斌;鼻鼽合剂治疗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晓巍;变应性鼻炎对嗅觉的影响及糖皮质激素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黄桂锋;培土生金法治疗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赵文明;中医治疗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及北京城区670例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5 李家乐;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6 孟粹达;免疫球蛋白游离轻链在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中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12年

7 唐新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8 谢燕清;鼻炎的炎症特征及其与下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D];广州医学院;2011年

9 吕云霞;变应性鼻炎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张怡;主动吸烟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骥超;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特点分析及相关问题调查[D];吉林大学;2011年

2 滑[

本文编号:2331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331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