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核性颗粒状白内障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检测
[Abstract]:Objective to locate the pathogenic genes and detect the mut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in an 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nuclear granular cataract family in China. Methods Peripheral venous blood was collected from family members and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The fluorescent markers provided by ABI were used for gene scanning. First, the reported candidate areas of congenital cataract were scanned, and the logarithmic dominance score (LOD) was calculated by linkage analysis. A more refined fluorescent marker was selected in the linkage positive area for further fine scanning. The maximum LOD value was determined by linkage analysi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haplotype analysis. Candidate genes were directly sequenced to detect gene mutations. Results the maximum LOD value Zmax=5.90 (胃 max=0.00) was obtained at the fluorescent marker D13S175. After the haplotypes were arranged, the pathogenic genes were located between the fluorescent marker D13S1316 and D13S1275, and located on chromosome 13q12.11. Direct sequencing of the candidate gene revealed a G-A mutation in exon 2 of 伪 3 connexin gene (GJA3), which l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glycine into arginine (G143R) at the 143rd position of peptide coding sequence.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the pathogenic gene of a Chinese family with congenital nuclear granular cataract was located in the 13q12.11 region of chromosome, and a new point mutation was found in the GJA3 gen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务科;
【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2531223)
【分类号】:R77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小博;马燕;马旭;彭小忠;;连接蛋白Cx50 S258F突变体对斑马鱼晶状体发育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2年05期
2 Kiyomasa Nishii;Yosaburo Shibata;Yasushi Kobayashi;;Connexin mutant embryonic stem cells and human diseases[J];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柳珑;GEFT调节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玮;先天性核性粉尘样伴后极性白内障相关侯选基因定位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朱亚楠;缝隙连接蛋白50基因V44A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徐佳;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βB2晶状体蛋白突变的致病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唐程远;Cx31相关变异性红斑角化病发病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王轲;晶状体发育过程中间隙连接组成蛋白Connexin 50断裂的机制及相关生物学功能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李谨予;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家系的疾病相关候选基因定位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丹;磷酸化15位点丝氨酸对Hsf4b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D];河南大学;2013年
2 陈新燕;缝隙连接阻断剂对Wistar大鼠和SHR脑动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3年
3 曾璐;一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及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任茜;间隙连接蛋白46基因G143R突变型致病机制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苗琦;先天性进行性皮质点状白内障相关候选基因定位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科学家发现房颤致病基因[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09期
2 ;上海科学家发现一智障致病基因[J];生物学教学;2012年12期
3 王丹;周敬华;曹学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7年03期
4 ;华裔博士杨平发现肺癌致病基因[J];养生大世界;2010年05期
5 刘文玲,胡大一;家族性预激综合征致病基因的发现[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1年06期
6 余家驹;智力为何与某些疾病伴生?——德系犹太人的高智商可能与他们带有的某些致病基因有关[J];世界科学;2005年07期
7 任翔,梁直厚,姚淇,刘木根;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一家系致病基因排除性定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8 沈轶;曹国凡;蒋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三个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眼视光学杂志;2008年02期
9 丁华新,杨晓苏;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3期
10 李谋,余利红,刘小林,孙志贤,张成岗;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晓静;唐小辉;;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一维吾尔家系致病基因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卓业鸿;李秀梅;段山;侯飞;王梅;李亮;葛坚;;广东普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候选致病基因和临床特征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何君;王培光;杨春俊;杨森;张学军;;原发性红斑肢痛症致病基因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郑多;潘乾;刘征;席兴华;刘小平;胡正茂;夏昆;夏家辉;;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与鉴定[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崔勇;杨森;高敏;陈建军;严开林;肖风丽;王培光;张学军;;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玉萍;杨康鹃;;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致病基因研究现状[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向阳;温景敏;杨威;王程;高鲁娜;郑良宏;周专;姚镜;张学;刘静宇;;一个新的疼痛致病基因鉴定与分子致病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8 翟猛;林鹏飞;毛飞;孙文杰;刘奇迹;焉传祝;龚瑶琴;;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家系致病基因突变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9 杜鹃;沈璐;唐北沙;;新的AD-HSP致病基因初步定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夏忆;柯铁;吴小艳;金润铭;;先天性长QT综合征治病基因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唐先武;我科学家发现三个反常性痤疮致病基因[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叶又红;中外携手寻找致病基因[N];文汇报;2000年
3 通讯员 万霞 张雯怡 记者 刘志伟;我科学家发现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致病基因[N];科技日报;2012年
4 黄敏;非烟民为何患肺癌?致病基因已找到[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卢苏燕;中法科学家发现房颤致病基因——KCNQ1[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蔚然;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房颤致病基因[N];山东科技报;2003年
7 记者褚宁;首次发现:房颤致病基因[N];解放日报;2003年
8 冯立中 朱梅福;“花手花脸”致病基因藏身染色体[N];健康报;2003年
9 记者 高翔;我国专家克隆出颅内钙化致病基因[N];健康报;2012年
10 记者田泓;我科学家发现家族性心房颤动致病基因[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舜尧;基于复杂网络的致病基因检测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2 谷峰;遗传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的定位及其突变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3 刘奇迹;Smith-Fineman-Myers综合征致病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4 姜yN群;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5 张天晓;两种遗传性眼病致病基因的定位与突变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6 刘嘉利;三例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7 柳青;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的突变鉴定和功能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英;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致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9 张贤钦;几种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突变和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刘源;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发现逆向性痤疮的致病基因NCSTN[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笑逸;基于异构网络模型的致病基因预测算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刘青;基于相互作用网络的致病基因预测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高次子;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的筛查[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郑甄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大家系致病基因筛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5 刘芳;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夜发性额叶癫痫新致病基因捕获及验证[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娜;泛发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D];济南大学;2013年
8 陈亭宇;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致病基因突变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9 刘红;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致病基因突变研究[D];山东省医学科学院;2007年
10 唐小辉;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一维吾尔家系致病基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5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35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