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早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始于1964年,其在我国的开展也已经超过10年,迄今已在早期发现聋病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渐发现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存在б些局限,即并不是所有的听力损失均会在出生后立即表现。那么,对于迟发型听力损失,则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似乎就更显得无能为力了。遗传学的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的数据使我们认识到遗传基因在维护听力健康和发现听力异常中的重要性。检出这些已经发病或潜在的听力损失者的最佳方法是对所有新生儿的血斑进行遗传学分子筛查,以便发现他们是否具有引起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高危病因。2007年,王秋菊教授提出了在广泛开展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融入聋病易感基因分子水平筛查的理念,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天内,除了进行常规的听力筛查外,同时进行新生儿聋病常见易感基因的筛查,策略上包括普遍人群筛查和目标人群筛查。本研究正是基于此理念展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生儿听力及基因联合筛查106,513例研究报告 本课题组应用专有的含有听力筛查信息和血样信息的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采样卡,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进行了新生儿听力及基因的同步筛查,发现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在106,513例新生儿中,总计有4,192例(4个位点3,055例+16个位点1,137例)存在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其中205例为未通过,3,987例为携带者。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205例未通过者中有169例为MTRNR1基因m.1555AG或m.1494CT突变者,意味着这169名新生儿将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极其敏感,如果接触药物将产生不可逆的耳聋情况。另外,令人兴奋的是发现了多达3987例耳聋基因的致病突变的携带者,这些携带者在未来的婚配中,如果与同样基因型的携带者婚配将有25%的概率产生耳聋后代。结合GJB2、GJB3、SLC26A4和MTRNR1四个基因的筛查,发现本研究中的新生儿总体的三个耳聋基因的4个致病突变的携带率达到了2.87%(3,055/106,513),天津地区四个耳聋基因20个致病突变的携带率达到了5.65%(3,298/58,397),本研究中总共发现致病基因携带率为3.94%(4,192/106,513)。这个数字比通过听力筛查得到的重度聋的0.1%高出了39倍,而更为重要的是其中大部分难以通过目前的听力筛查手段得以发现。本结果为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的开展和推广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第二部分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快速筛查试剂盒的研发与临床验证 第б章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快速筛查试剂盒的研发 本研究以四引物扩增受阻PCR(ARMS-PCR)为技术原理,建立了针对人线粒体MTRNR1基因m.1555AG, m.1494CT突变、SLC26A4基因c.919-2AG突变、GJB2基因c.235delC突变四个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的技术方法;本研究最终获得了分别针对四个位点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包括核心制剂配制方法、PCR反应程序、基因型分析方法;本研究所获得的反应体系对四个位点的基因型分析具有特异性,对DNA样品的敏感度达到了104个拷贝数。 第二章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快速筛查试剂盒的临床验证 本课题组应用自主设计并拥有专利的耳聋基因快速筛查试剂盒,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新生儿四个常见耳聋突变(GJB2c.235delC; SLC26A4c.919-2AG; MTRNR1mt.1555AG and mt.1494CT)筛查,根据12,224例新生儿的临床验证,发现筛查结果稳定、准确,阳性结果经直接测序验证未见假阳性。 本研究发现,在参与筛查的共计12,224例新生儿中,有258例存在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其中有22例为线粒体MTRNR1基因m.1555AG或m.1494CT突变者,意味着这些新生儿将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极其敏感,如果接触微量耳毒性药物将产生不可逆的耳聋。本筛查方案还筛查出3例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者,这3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皆未通过,做到了早期确诊耳聋及其病因,为下б步早期干预或接受电子耳蜗手术提供依据。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了233例GJB2c.235delC和SLC26A4c.919-2AG杂合突变携带者,这些新生儿中的大部分都通过了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这些携带者在未来的婚配中,如果与同样基因型的携带者婚配将有25%的概率产生耳聋后代。 第三部分新生儿听力与基因联合筛查结果解读与筛查模式探讨 对耳聋基因筛查的结果,必须结合听力筛查的结果来联合进行,新生儿基因筛查的结果报告形式也是以通过和未通过来表示。本研究结果使我们发现了那些耳聋基因的携带者和致病突变患儿,其中很大б部分用目前的听力筛查方法均显示为通过,然而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婴幼儿却存在着潜在的致聋危机。本研究发现的MTRNR1m.1555AG或m.1494CT突变的新生儿,在获知基因筛查的结果之后,就可以做到有效地避免接触药物而保持б个很好的听力。由于线粒体突变属于母系遗传,还可以避免其耳聋的传递。 本研究通过对已开展的多中心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联合筛查的意义,,分析了对联合筛查结果的解读方式,根据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建立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模式。在进行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的筛查时,策略方面最为重要的是强调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进行的聋病易感基因的普遍筛查。根据本课题组在13个省市启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为基础的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多中心合作研究,建立了新生儿听力和基因联合筛查的模板。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菊;韩东一;郭玉芬;李庆忠;袁虎;赵亚丽;兰兰;关静;徐百成;郭维维;纵亮;韩明鲲;王大勇;陈之慧;刘穹;杨伟炎;沈岩;;遗传性耳聋资源收集保存及基因定位克隆[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年10期
2 郭玉芬;徐百成;韩东一;关静;兰兰;赵翠;陈之慧;袁虎;王秋菊;;中国西北地区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和GJB2基因突变[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年10期
3 赵亚丽;李庆忠;翟所强;兰兰;袁虎;王秋菊;;国人前庭水管扩大患者SLC26A4基因的特异性突变[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4 王秋菊;;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悄然的革命[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年02期
5 历建强;纪育斌;李倩;赵飞帆;丁海娜;赵翠;王秋菊;;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随访的意义[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年05期
6 纪育斌;兰兰;王大勇;赵亚丽;王秋菊;;中国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基因突变流行病学文献荟萃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7 韩冰;历建强;兰兰;李倩;王大勇;王秋菊;;中国内地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的回顾性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年01期
8 王秋菊;赵亚丽;兰兰;赵翠;韩明鲲;韩东一;;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实施方案与策略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1期
9 管敏鑫;赵立东;;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耳毒性相关的线粒体12S rRNA突变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徐百成;郭玉芬;关静;翟喜平;兰兰;程世红;陈之慧;王秋菊;;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
2383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38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