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大肠杆菌ATCC 25922感染对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免疫调节

发布时间:2019-03-04 11:26
【摘要】:背景 呼吸道变应性疾病(airway allergic disease, AAD)如变应性鼻炎、哮喘等,是一种复杂的免疫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之间共同作用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自1997年美国的Grossman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后,大量的科学研究都证实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上下呼吸道内同一疾病的持续性炎性状态,更加明确了AAD上下呼吸道整体性诊治的重要性。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AAD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卫生的重大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AAD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增加了300%,其中,AR患者的患病率已达到10%-20%,AS患者的患病率已上升至1.2%。然而,科学研究者发现人类基因的突变率却并未发生相应的显著改变,由此可见AAD迅速增加的原因并不能简单地用单纯的基因改变去解释。另外,科学研究者还发现,AAD发病率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同一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1989年英国研究者Strachan提出了“卫生假说”,指出儿童早期的感染越少会导致正常的免疫平衡体系发生紊乱,那么以后发展成变应性疾病的机会就越大,早期微生物抗原环境的暴露可能对AAD的发病起防御和保护作用。越来越多关于“卫生假说”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动物实验、临床研究等均提示:环境的“卫生化”可能是AAD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中的某些微生物,自然发生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及真菌等的感染,还包括许多非感染性因素如细菌的成分脂多糖、肠道的正常菌群等能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来干预AAD的发生发展。这类相关研究为变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新视野和新途径。但大肠杆菌作为人和动物肠道内最常见的寄居菌群,目前对AAD的调节作用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成功利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建立了Balb/c小鼠AAD模型。另外,研究采用非致病性大肠杆菌ATCC25922灌胃行肠道感染,然后采用OVA诱导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运用脱落细胞学、病理学、ELISA、流式、菌群分析等实验技术,观察大肠杆菌感染ATCC25922后AAD小鼠上下气道炎症的改变情况,以及探讨大肠杆菌ATCC25922感染对小鼠AAD的潜在的免疫调节机制。 目的 1.建立Balb/c小鼠AAD模型,评估上下气道炎症改变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2.明确大肠杆菌ATCC25922肠道感染对小鼠AAD上下气道炎症的调节作用。 3.探讨大肠杆菌ATCC25922肠道感染对小鼠AAD潜在的免役调节机制。 方法 随机选取40只4-5天新生和10只4-5周龄雌性Balb/、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新生鼠n=10),AAD组(新生鼠n=10)和感染组,其中感染组根据采用鼠龄和大肠杆菌浓度的不同又分为新生鼠108CFU干预组,新生鼠106CFU干预组,和成年鼠108CFU干预组(每组n=10)。采用大肠杆菌ATCC25922灌胃行肠道感染,然后采用OVA致敏和激发诱导小鼠上下气道变应性炎症。观察大肠杆菌干预后AAD小鼠变应性症状抓鼻和喷嚏的次数,检测鼻腔和支气管肺泡盟洗液中炎性细胞数量,鼻腔和支气管肺泡粘膜行HE和AB-PAS染色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和杯状细胞,ELISA检测血清OVA-specific IgE和盟洗液中细胞因子IL-4,IFN-r,IL-2和IL-10含量,流式检测气管旁引流淋巴结调节性T细胞(Tregs)比率。 结果 大肠杆菌感染后的AAD小鼠,尤其是新生鼠108CFU干预组,上下气道炎症被明显抑制:变应性症状抓鼻和喷嚏的次数下降,盟洗液中炎性细胞数降低,鼻腔和支气管肺泡粘膜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杯状细胞化生程度降低,血清OVA-specific IgE以及盥洗液中Th2细胞因子(IL-4)含量明显下降。然而,与这种变化相反,盟洗液中Th1细胞因子(IFN-r,IL-2)含量以及调节性T细胞和由其主要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含量出现一定的上调。 结论 1.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AAD模型,上下气道变应性炎症表现出高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2.大肠杆菌ATCC25922感染对AAD具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抑制了上下气道的变应性炎症。 3.大肠杆菌ATCC25922感染对AAD的免疫抑制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年龄和浓度依赖性。 4.大肠杆菌ATCC25922感染可能通过上调Thl型免疫,抑制Th2型免疫,以及上调引流淋巴结中Tregs水平,来干预AAD的发生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克;陈祥焘;;变应性疾病研究近况[J];广西医学;1985年01期

2 彭子成;;上呼吸道职业变应性疾病劳动力的鉴别方法[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0年02期

3 王元;孔宪明;曹兰芳;;IL-12表达障碍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07期

4 李晨蕾;郭胤仕;;嗜碱粒细胞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进展[J];现代免疫学;2009年04期

5 段妍;王剑;李睿亚;其木格;塔娜;;1560例变应原性疾病变应原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6 曹丽春;费世暖;;黄石地区气传致敏真菌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7 姜翠菊;章诗富;;滨蒿内酯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J];海南医学;2011年04期

8 倪传源;;小儿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时迟发性自身变态反应指标的测定[J];国际免疫学杂志;1982年02期

9 陈克;;耳鼻咽喉变应性疾病的临床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10 胡宗连;;养禽工职业性变应性疾病[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丹兵;李乃民;刘珊;李春杰;张永丰;;参姜锁阳益气片的急性毒性实验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伟;冯娟;陈炜;张小娟;袁树民;廉虹;张连峰;;系统表达HB-EGF转基因小鼠的建立[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宋根娣;柴保国;赵卫东;李春丽;郑振宇;;卵子突变基因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闵静;;竹节参皂苷抗炎作用的实验性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5 陈福伟;杨国宇;李宏基;郭豫杰;鲁维飞;;小鼠脂肪组织中孤啡肽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刘向前;吴少庭;秦莉;袁仕善;黄达娜;雷明军;潘晖榕;林绮萍;张仁利;高世同;刘能保;;几种SARS DNA疫苗对Balb/c小鼠重要器官影响的组织病理学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文丽;梁欣;海春旭;;光气诱导小鼠肺水肿的凋亡相关基因表达[A];2008陕西省环境与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张玉仙;王文利;陈耀星;王子旭;李然;张凡健;;不同浓度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数量变化影响的研究[A];新型疫苗研发及基因工程疫苗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刚;倪娅;徐云丹;;一种基于实验新理念的小鼠微核实验方法[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刘玉龙;周剑影;王国权;戴宏;段莹莹;郭晓葵;李元;;人重组白细胞介素-8(rhIL-8)对受照小鼠抗放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三次全中国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实习 生金平 本报记者 张咏晴;“乙肝小鼠”成人类替身[N];文汇报;2005年

2 奇 云;单亲小鼠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记者 刘恕 刘霞;利用皮肤细胞培育出健康小鼠[N];科技日报;2009年

4 何德功;小鼠实验证明小脑严重缺乏亦能存活[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宿健桃;药用植物多糖类成分药理作用综述[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周松;TRPM8是“冷”蛋白[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甘勃;后基因组时代看小鼠继续“开天”[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陆家训;P-53蛋白质有两面性[N];健康报;2002年

9 陈军梅;用粉色颠覆IT产品设计规则[N];中国质量报;2008年

10 吴m#麓;小鼠医院:老鼠为我们而病[N];北京科技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宁;小鼠神经行为测试组合建立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对小鼠学习记忆影响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2 刘琰;五羟色胺对小鼠社会行为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8年

3 王芳;应激和丰富环境及1-脱氧野尻霉素对小鼠衰老相关行为改变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4 张斌;适于微米切片的小鼠全脑标本制备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许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中的表达、调节与功能[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冯秋婷;PDK1在小鼠心血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7 沈f,

本文编号:2434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434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