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棘突激光切除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ser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 spinous process.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nasal septum spinous process were corrected by laser surgery,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among the 50 patients with nasal obstruction, 46 cases (92.0%) were cured and 4 cases (8.0%)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 The visual analog score of headache was improved in 28 cases (8.5%) of 32 headache patients, and 9 of them were completely relieved. The effect of headache score in 4 cases was less than 25%. The follow-up showed that the nasal septum wound could be repaired by itself within 1 month, and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perforation of nasal septum, abscess,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nd so on were found in all patients. Conclusion: laser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 spinous process has the advantages of clear visual field, simple operation, less bleeding, less complications, low cost and less postoperative pai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卫生部北京医院耳鼻咽喉科;
【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No:2009-3018)
【分类号】:R76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德民;王彤;臧洪瑞;;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本路;舒继红;;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46例疗效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刘志印;任红波;;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鼻源性头痛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1年27期
3 张德章;闫玉华;汤建强;卫元峡;;三线减张技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01期
4 蒋成义;舒继红;詹晓东;王伟;江涛;;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04期
5 阳海林;刘海楼;;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鼻中隔偏曲2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6 周建业;周卫东;庄强尔;李辉;;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07期
7 周建业;周卫东;庄强尔;李继红;;鼻腔扩容术1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12期
8 严共刚;李郧;韩正理;李媛媛;;三线减张法鼻中隔黏膜下成形术与切除术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年11期
9 石磊;;两种手术方式对鼻中隔偏曲治疗的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11期
10 洪晓林;;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洪庆;鼻内镜下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矫治[D];浙江大学;2011年
2 薛雪;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志勇,邱波,刘公汉;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9期
2 罗利民;;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06期
3 李明芬;李建平;张秀元;肖丽;;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65例效果分析[J];西南军医;2009年02期
4 程琳;郑顺昌;;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5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06期
5 曹庆国;;鼻中隔成形术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陈鸥华;刘达根;;鼻中隔成形术及下鼻甲切除术后发生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87年05期
7 张柱,张乃尊,刘春青;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体会[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周勇森;蔡兴文;;鼻中隔成形术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24期
9 田茂春;;鼻中隔成形术使用塑料夹发生中毒休克综合征[J];贵州医药;1987年03期
10 王辉萼;;鼻中隔——鼻成形术(附60例报告)[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修世国;李东洙;张雪;张锐;;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若干问题的商j)[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修世国;李东洙;;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中若干问题的商榷[A];吉林省医学会第九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冯立人;王孟冬;孙宝宾;;糖皮质激素喷鼻促进鼻中隔手术后的恢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杨青华;叶信海;陈熙;周胜杰;王开元;;超脉冲CO_2激光手术影响大鼠皮肤创口愈合机制的基础研究[A];2006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邵永良;陶振峰;;支撑喉镜下喉部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尤慧华;王翰青;诸葛盼;施海明;李栋;;显微镜下鼻中隔成形术[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7 孙广滨;方勤;梁耕田;周水淼;郑宏良;;半导体激光手术与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癌疗效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赵翠青;;鼻中隔偏曲术式的不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周浩;褚仁远;周行涛;;角膜瓣厚度对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手术角膜后表明前移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孙广滨;李光飞;许丽敏;梁耕田;周水淼;郑宏良;;半导体激光手术与喉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声门癌疗效对比分析[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英国叫停眼部激光手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王强;近视治不治与后代无关[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俞颂平;如何理解近视激光手术的风险[N];丽水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周颖 何慧琴 彭雪征 莫鹏 任岷;近视 预防重于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5 徐惠芬;英国对眼激光手术亮红灯[N];医药经济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卢拥军 高轶鹏;理性对待近视激光手术[N];平顶山日报;2006年
7 记者 邱瑞贤 通讯员 张玲玲;不宜做准分子激光手术[N];广州日报;2005年
8 游向东;近视患者选择准分子激光手术须知[N];家庭医生报;2006年
9 健康时报记者 白轶南;眼激光术后“眩光”咋回事?[N];健康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彩丽;准分子激光治近视就像坐飞机[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广滨;Diomed-25'半导体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2 薛志孝;射频CO_2激光青光眼滤过术手术系统研制和动物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颖;改良切口的鼻中隔成形术[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孙东东;喉的激光手术切除范围和创面愈合过程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3 王林;早期声门型喉癌CO_2激光治疗疗效分析及嗓音功能变化[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4 任冬冬;CO_2激光照射豚鼠耳蜗热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5 万光伦;经口内镜下CO_2激光下咽切除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6 王晓燕;激光中耳骨消融对周围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7 崔勇男;鼻内镜下利用自制鼻中隔吸引剥离刀的鼻中隔成形术[D];延边大学;2005年
8 李玉珍;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对人眼波前像差影响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古学军;江西近视激光手术人群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的调查和分析[D];南昌大学;2009年
10 邹凌;CO_2激光在喉狭窄治疗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77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47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