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例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mon causes of vertigo and reduce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Methods 340 cas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 with vertigo as the main complaint were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history,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auxiliary examination results, the etiology was analyzed and determined. Results vertigo occurred in all ages, adults and children. Peripheral vertigo accounted for 77.05%, including BPPV (28.23%), central vertigo (8.82%) and non-vestibule systemic vertigo (10.30%). Among them, mental vertigo accounted for 5.59%, unknown cause accounted for 3.82%. Conclusion the common cause of vertigo is peripheral vertigo, and BPPV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but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 proportion of central vertigo in the cause of vertigo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incidence of mental vertigo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is also higher. Clinicians should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BPPV and mental vertigo, and should not ignore the existence of some diseases with low incidence.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分类号】:R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2006年,贵阳)[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继双;路春敏;张淑红;;基层医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38例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张继振;;手法复位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3 朱常勤;;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220例[J];临床医学;2011年12期
4 王利一;高波;宋海涛;黄魏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结果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5 刘波;孔维佳;;复位治疗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姿势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8期
6 郭向东;叶放蕾;李莹;张治成;杨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预后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6期
7 马鑫;李蔷;余力生;;病史两问法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09期
8 张yN;刘博;左丽静;陈秀伍;赵小燕;段金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年12期
9 郑涛;田广永;曹庆硕;于巧莲;梁丽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3期
10 梁芳健;李成;李杰才;;耳石复位技术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向东;叶放蕾;张治成;李莹;杨晓;;23例外伤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朱连雨;潘冬青;何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栓病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血栓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丽华;范爱英;唐连敏;王敏英;张建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的疗效观察[A];全国高血压防治知识推广培训班暨健康血压中国行福建漳州会论文综合刊[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文献分析及临床证候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田亮;复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和预防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3 高云;眩晕相关耳科疾病的遗传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健威;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的近期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商连春;基于临床路径的眩晕病分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林韵琪;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温度试验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4 沈文翠;640例眩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户红艳;视频眼震图在外周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郑州大学;2011年
6 周延辉;正常人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动态姿态平衡功能检查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东杰;手法复位治疗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郝大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江礼焰;体位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徐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1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福勇;郭秀凤;张英;;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精神性眩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年24期
,本文编号:24801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48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