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系统化治疗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3-18 11:04
本文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系统化治疗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评价多种方法联合并系统化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16眼)尚存部分视功能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用药物及时控制眼压,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后,行Ahmed引流阀植入术,术中根据患者术前屈光介质情况,1、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7例7眼);2、联合玻璃体切除+视网膜激光光凝术(1例1眼);3、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玻璃体切除+视网膜激光光凝术(2例2眼),术中未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者,术后根据视网膜情况行2~4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以达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诊观察1、2、3d,1、2、3W,1、3、6、12、18m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成功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1W内14眼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眼部分消退。16眼患者中术后视力有提高者12眼,无改变者4眼,术后无视力下降者。术后末次随访时16眼中只有3眼需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其中2眼用药后眼压≤21mm Hg,1眼用药后眼压仍21mm Hg,其余13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成功率为93.75%,术后18m随访时16眼平均眼压为(18.06±4.65)mm Hg,与术前眼压(47.50±8.82)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4.740)。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短暂高眼压及晚期滤过通道纤维化,全部病例在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中、术后均未观察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1、术前及时、有效地用药物控制眼压,为下一步手术挽救患者残留视功能创造条件;2、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能短期有效抑制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减少术中出血,为Ahmed引流阀植入创造良好手术条件;3、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中联合去除混浊屈光介质手术,以期提高视功能;4、术中或术后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抑制新生血管复发,提高术后长期成功率;5、术中可拆除缝线的应用,减少了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的发生率;6、多种方法联合并系统化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少,有益于保护患者残留视功能,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疗方法。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Ahmed引流阀 阿瓦斯汀 雷珠单抗 视网膜激光光凝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9.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1章 前言11-15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15-23
- 2.1 一般资料15-17
- 2.1.1 对象15-16
- 2.1.2 术前眼压16-17
- 2.1.3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7
- 2.2 设备材料17-18
- 2.2.1 检查及手术设备17
- 2.2.2 植入材料17-18
- 2.3 治疗过程及手术方式18-21
- 2.3.1 术前检查18
- 2.3.2 术前准备18
- 2.3.3 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18-19
- 2.3.4 手术方法19-21
- 2.3.5 术后全视网膜激光光凝21
- 2.3.6 术后处理21
- 2.4 手术疗效评价标准21-22
- 2.5 统计学方法22-23
- 第3章 结果23-27
- 3.1 自觉症状23
- 3.2 视力变化情况23
- 3.3 眼压及手术成功率23-24
- 3.4 虹膜表面新生血管24-25
- 3.5 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25-27
- 第4章 讨论27-35
- 第5章 结论35-37
- 问题与展望37-39
- 参考文献39-43
- 综述43-55
- 参考文献52-55
-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55-57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57-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绍鸿;刘冰;杜锐;孙兢;;中药龙血竭片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系统化治疗临床观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43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