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鼻息肉组织和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和表型功能特征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9-11-22 06:49
【摘要】:目的比较鼻息肉组织和外周血中B细胞的亚群分布、表型及功能特征。方法分离鼻息肉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和病人外周血PBMCs,流式细胞术分析其B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体外培养10 d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免疫球蛋白(Ig)含量。结果鼻息肉浸润单个核细胞与外周血PBMCs相比,CD19+B细胞的比例无显著变化,但CD19+CD38highCD20+/-浆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分析B细胞亚群表明,与PBMCs中B细胞相比,鼻息肉浸润B细胞中含有较高比例的记忆性B细胞和生发中心细胞,初始B细胞比例则较低(P0.05)。鼻息肉浸润B细胞大都处于活化状态,CD69的水平明显高于PBMCs中B细胞。与PBMCs中B细胞相比,鼻息肉浸润B细胞表面IgG表达显著升高而IgM表达明显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未经刺激的鼻息肉浸润单个核细胞产生IgG、IgA和IgM含量与PBMCs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鼻息肉组织和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分布及功能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别,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B细胞在鼻息肉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敛;李祖望;李华斌;吴长有;;人扁桃体和外周血中B细胞亚群、表型和功能的比较[J];免疫学杂志;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思海;夏文彤;刘文龙;苗北平;史剑波;李华斌;;B细胞活化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合并哮喘的关联性[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08期

2 伯铭羽;王向东;张罗;;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04期

3 蔡建良;官树雄;麦周生;章诗富;;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6、17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4年09期

4 方丽金;杨玉成;;慢性鼻-鼻窦炎与组织重构[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17期

5 杜静;赵春源;王鑫;;淋巴细胞在慢性鼻-鼻窦炎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20期

6 秦樱;朱怀文;陈泗萍;刘婵媛;;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自制鼻腔冲洗液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4年05期

7 杨伟丽;朱镇华;;参苓盥洗液治疗慢性鼻-鼻窦炎2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年01期

8 纪文君;王鑫;赵春源;;慢性鼻-鼻窦炎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胶原纤维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1期

9 蔡建良;官树雄;麦周生;章诗富;;IL-16和IL-17在变应性及非变应性鼻炎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11期

10 牛文飞;李玲香;;鼻息肉病因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程晓蕾;陈宏;;Th17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现状[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双;克拉霉素和地塞米松在不同类型CRS中作用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谢华;持续缺氧致慢性鼻-鼻窦炎小鼠HIF-1a、IL-17、VEGF、NF-KB因子表达的时序性及解剖部位差异性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寇巍;鼻息肉患者Treg/Th17细胞表达与TGF-β1相关性及鼻用激素干预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晓强;STAT3信号通路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5 张桂敏;IL-18和p100蛋白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谢华;持续缺氧致慢性鼻-鼻窦炎小鼠HIF-1α、IL-17、VEGF、NF-KB因子表的时序性及解剖部位差异性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胡双;克拉霉素和地塞米松在不同类型CRS中作用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楠楠;低温等离子射频辅助下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2 吴彪;鼻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术后的临床疗效[D];延边大学;2013年

3 倪敬琴;TLR4受体在狼疮伴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4 黄小燕;Pendrin和MUC5AC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年

5 肖志超;IL-17、IL-8和IL-6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中南大学;2013年

6 李冠雪;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调控变应性鼻炎模型鼠T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王慧涛;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8 赵冬;冬凌草甲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9 宋建春;鼻息肉组织中IL-5表达与Eos计数的关联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祖金艳;IL-17及IL-17R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闵密克;马超武;金伯泉;徐建中;周宇;甘新飞;;扁桃体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07期

2 沈二霞;吴长有;;TLR7/8配体R-848体外诱导小鼠脾细胞产生IgG2a的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0年08期

3 谢海瑞;沈二霞;李文益;吴长有;;未甲基化CpG寡聚脱氧核苷酸对小鼠脾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的抑制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亚,林尚泽;白细胞介素-6和8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2期

2 关桂梅,徐春玲,董震,佘翠萍,刘天懿,姜舒;水通道蛋白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5期

3 张志钢;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刘争,高起学,张松,游学俊,崔永华;两种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在鼻息肉中的表达[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3期

5 任秀敏,路虹,张燕;两种细胞粘附分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04期

6 汪建,熊敏,何青莲,尤景敏,邓恒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2年06期

7 孙家强;鼻息肉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3期

8 杨继红,董震;鼻息肉组织中抗原递呈细胞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病理学意义[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9 樊建刚,覃刚,任正心,梁传余;鼻息肉组织中一氧化氮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5期

10 陶泽璋,孔勇刚,肖伯奎,叶林峰,吴秀枝;全身应用激素对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松洁;;鼻息肉组织中凋亡与增殖相关蛋白的研究[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李志海;蔡志毅;陶宝鸿;吕静瑶;;水通道蛋白-5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A];2005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3 刘火旺;贺广湘;陈玉;吴雄辉;;β-防御素在复发性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李志海;蔡志毅;陶宝鸿;吕静瑶;;水通道蛋白-5在人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5 付清玲;孙悦奇;夏文彤;孙淑娟;罗庆;刘文龙;李祖望;李华斌;史剑波;;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鼻息肉易致假阳性[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玉林;陈朝辉;夏小平;Coste ANDRE;;微型切削器获取鼻息肉组织在呼吸上皮细胞培养中的意义[A];2006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王岩;李延忠;张庆慧;;一氧化氮及P物质在鼻息肉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8 张玉莉;李学昌;;中药对鼻息肉组织及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的影响(摘要)[A];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高海燕;李玲香;彭诗东;;肿瘤坏死因子-α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组织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10 林庆海;王挥戈;;STAT3在鼻息肉中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鑫;鼻息肉组织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谱[D];吉林大学;2005年

2 付志婕;经典型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杨琳红;人鼻粘膜上皮细胞HIF-1α,,VEGF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4 程万民;鼻息肉组织Th细胞亚群、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相关转录因子表达[D];复旦大学;2007年

5 于学民;头颈恶性肿瘤和鼻息肉中标志物的检测及hNESPCs生长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张鲁平;鼻息肉患者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表达[D];复旦大学;2009年

7 曹平平;不同类型CRS的免疫病理学特性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歆胜;树突状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意义研究[D];汕头大学;2008年

2 李惠芹;鼻息肉病因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3 宋道亮;不同年份鼻息肉组织中炎性细胞分布的观察与比较[D];青岛大学;2011年

4 赵轶;白介素-6、23、17在鼻息肉中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刘佳;鼻息肉组织中XIA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鑫;水通道蛋白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倪杰;丙酸氟替卡松对体外培养鼻粘膜上皮细胞和体内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8 维古尔穆拉提·艾合坦木;鼻息肉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差异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9 薛妍;白介素-27与原癌基因Pim-1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陈秀华;辛伐他汀对人鼻息肉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和胶原合成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4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564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