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的临床特点及IL-6、IL-23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0-05-08 07:52
【摘要】:目的:研究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患者的一般情况特点、临床症状及IL-6、IL-23在鼻息肉中的阳性表达率,为更深入了解鼻息肉的分类及不同类型的特点给予新的探索方向。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0月间在我科住院的鼻息肉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病理图片中不同细胞浸润程度的不同,用光学显微镜在400倍镜下,筛选出经HE染色后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组织,作为两组实验组~([7]);取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0月间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取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钩突黏膜,作为对照组标本。通过分别统计两个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常规报告,得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记数两组实验组男女性别、年龄,用SNOT-20(最重要的5项)方法分别对两组实验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通过免疫组化的途径分别检测出鼻息肉和正常钩突粘膜组织内IL-6、IL-23表达的阳性率。用统计软件SPSS21.0处理以上数据,统计学方法用计量资料两组间进行正态性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筛选出38例中性粒细胞型鼻息肉、4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鼻息肉,作为实验组;筛选出20例单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钩突黏膜,作为对照组;NEUNP患者的性别比例(20/18)与EOSNP患者的性别比例(25/21)比较,x~2=0.025,P(P=0.88)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者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区别;NEUNP患者的平均年龄(46±14)与EOSNP患者的平均年龄(43±15)比较,t=0.94,P(P=0.35)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者在年龄方面无显著区别;NEUNP患者的平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4.75±7.95%)略高于EOSNP患者的(51.97±6.33%)平均水平,但是t=1.784,P(P=0.08)0.05,无统计学意义;NEUNP患者的平均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63±1.13%)略低于EOSNP患者的(3.12±1.39%)平均水平,但是t=-1.75,P(P=0.08)0.05,无统计学意义。NEUNP患者患咳嗽症状的平均分值(1.66±0.97)明显大于EOSNP患者(1.15±0.79),t=2.66,P(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NEUNP患者患咳嗽症状更重;NEUNP患者患流脓鼻涕症状的平均分值(1.61±0.95)明显大于EOSNP患者(1.20±0.86),t=2.07,P(P=0.04)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NEUNP患者患流脓鼻涕症状更重;NEUNP患者与EOSNP患者在需要擤鼻涕平均值、擤鼻涕平均值、夜间睡眠质量差平均值方面,P值均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患者在这三个临床表现方面没有明显区别。NEUNP中IL-6的阳性率(89%)明显高于EOSNP阳性率(72%),x~2=4.06,P(P=0.04)0.05,有统计学意义;NEUNP阳性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10%),x~2=35.15,P(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EOSNP阳性率(72%)明显高于对照组(10%),x~2=21.33,P(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NEUNP中IL-23阳性率(84%)明显高于EOSNP阳性率(61%),x~2=5.56,P(P=0.018)0.05,有统计学意义;NEUNP阳性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25%),x~2=19.89,P(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EOSNP阳性率(61%)明显高于对照组(25%),x~2=7.17,P(P0.01)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型鼻息肉患者具有鼻息肉患者的一般特征,无明显的性别、年龄差异,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值、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平均值也无明显增多或者下降,中性粒细胞作为炎症细胞,有其特有的致炎机制,能引起更重的流脓涕、咳嗽症状,说明中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6,IL-23,是中性粒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了鼻息肉的发病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扬;;温阳通滞中药治疗晚期胃癌阳虚证疗效及对炎症免疫细胞因子、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年33期

2 吴青松;刘明娜;卢永田;邹志;邓伟锋;;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生存质量及嗅觉变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年21期

3 庞伟;石蕊;王成彬;;葛根素对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接触共培养诱导白细胞介素-6合成的抑制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年07期

4 韩露;陈子;柏芳芳;王楠;王曦;李涛;胡蓉;黄茂;张前德;周林福;;芹菜素逆转白介素6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5 白银;奥彦云;徐丛;邱昕;张悦;王洪田;;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表型及炎性特征的初步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年02期

6 巴罗;杜进涛;蔡舜玉;李瑾;周鹏;刘亚锋;;不同免疫表型鼻息肉中黏膜炎症模式与组织重塑特征[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年16期

7 宋晓萍;裴复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液中IL-6和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年05期

8 曾杰;陈宁波;胡卫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活化水平联合白介素6水平测定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测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15期

9 王冬梅;姜采荣;王茹;贾春梅;徐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介素-23/白介素-17的表达[J];临床儿科杂志;2013年10期

10 丁国臣;曹志伟;王亚辉;司迎;;IL-23/IL-17轴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J];武警医学;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金鹏;BDNF基因多态性在过敏性鼻炎中的研究及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组织病理学和炎性发病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车鸾卿;气道炎症性疾病中炎症小体调控IL-17A~+γδT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彭娟;白介素23调节过敏性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纪雯婷;基于DCs影响Th1/Th2分化的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AR机制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2 陈欢;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后对树,

本文编号:2654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654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