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原因与疗效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03 01:09
【摘要】:目的:分析因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和(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失败而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原因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因FESS和(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疗效不佳而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利用鼻内镜、鼻窦CT检查对患者的异常鼻结构进行评估。异常鼻结构包括额隐窝区气房残留、上颌窦口开放不全、上颌窦自然口未开放、不完全前筛和(或)后筛切除、蝶窦口未开放、中鼻甲畸形残留、中鼻甲外移、钩突残留、鼻中隔偏曲尤其鼻中隔前端脱位未矫正、歪鼻未矫正、鼻小柱畸形和鼻小叶畸形未矫正。采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主观症状;采用鼻内镜量化评估法(Lund-Kennedy评分法、L-K评分法)、鼻窦CT量化评估(Lund-Mackay评分法、L-M评分法)评估患者客观检查的特点。结合以上三种方法对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患者进行术前病情评定。采用鼻功能重建的理念进行手术,术中同期处理所有异常鼻结构。术后随访6个月及以上,术后病情评估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VAS评分法,并对手术前后的Lund-Kennedy评分法进行比较,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将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种:病情完全控制、病情部分控制和病情未控制。将病情完全控制和病情部分控制记录为有效,病情未控制记录为无效。结果:1.从40例FESS和(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失败的患者发现的异常鼻结构如下:(1)异常鼻窦结构:额隐窝区气房残留38例(95%),上颌窦窦口开放不全35例(87.5%),不完全前筛切除34例(85%),其中筛泡未开放15例(37.5%)、筛顶未暴露19例(47.5%),不完全后筛窦切除31例(77.5%),蝶窦口未开放26例(65%),上颌窦自然口未开放2例(5%);(2)异常鼻腔结构:钩突残留34例(85%),中鼻甲畸形残留28例(70%),鼻中隔偏曲残留36例(90%),其中鼻中隔软骨偏曲残留20例(50%),筛骨垂直板偏曲残留18例(45%)、犁骨偏曲残留14例(35%)、腭骨鼻棘偏曲残留10例(25%),中鼻甲外移6例(15%),鼻中隔前端脱位残留3例(7.5%);(3)异常外鼻结构:歪鼻残留4例(10%),鼻小叶畸形2例(5%),鼻小柱畸形2例(5%)。2.术前一周40例患者的Lund-Mackay评分总分均大于1。3.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前一周VAS评分如下:鼻塞(6.31±2.61)、脓涕(4.31±3.26)、头痛(3.53±3.36)、嗅觉下降(3.92±3.73)、精力下降(2.87±2.68)、VAS总均分(4.19±2.25)。术后6个月及以上的VAS评分如下:鼻塞(0.03±0.16)、脓涕(0.00±0.00)、头痛(0.00±0.00)、嗅觉减退(0.58±1.44)、精力下降(0.00±0.00)、VAS总均分(0.12±0.30)。术后较术前在鼻塞、脓涕、头痛、嗅觉下降、精力下降的VAS评分均降低,术后较术前的VAS总均分也降低,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前后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前后Lund-Kennedy评分:术后Lund-Kennedy评分(0.23±0.83)均较术前(7.40±5.0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随访6个月及以上,病情完全控制39例(97.5%),病情部分控制1例(2.5%),病情未控制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1.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额隐窝区气房残留、上颌窦窦口开放不全、不完全前筛和(或)后筛切除、蝶窦口未开放、钩突残留、中鼻甲畸形残留、上颌窦自然口未开放和中鼻甲外移。2.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筛骨垂直板未处理好、腭骨鼻棘未处理、犁骨偏曲未处理、鼻中隔软骨偏曲未矫正、鼻中隔前端脱位未处理。3.FESS基本技术训练不足是额隐窝区气房残留以及各窦口开放后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4.利用鼻功能重建的理念将鼻中隔重建手术、歪鼻矫正手术、鼻小柱畸形和鼻小叶畸形矫正手术与鼻腔、鼻窦病变同期处理,均可获较满意的鼻腔鼻窦通气和引流。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5.9
【图文】:

额窦口,蝶窦口,下鼻甲,鼻窦


下鼻甲肥大者采用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据患者术前鼻窦 CT 检查显示的病变范围逐个开放的上颌窦口(图 1B)、蝶窦口(1D)、额窦口(图 图 1C);按 DrafⅠ开放额隐窝区气房,必要时须按的鼻丘气房、切除额窦底;并吸除窦腔内脓涕或除窦腔内病变组织,用电钻磨除影响窦腔引流的伴穿透切口,于软骨膜下分离粘软骨膜,切开软鼻中隔软骨和骨结构支架,采用三线减张法切除隔前端脱位者,将鼻中隔前端复位于鼻小柱囊中则同期行歪鼻矫正术(图 4B)。伴有鼻小叶畸形和手术(图 7B)和鼻小柱畸形矫正手术(图 6C 和 6D构处理完毕后,术中以含地塞米松的明胶海绵填塞纳斯,最后用油纱填塞双侧鼻腔。

术前,鼻窦,中行,鼻中隔


鼻小叶畸形 2 5鼻小柱畸形 2 5图2 本研究中行修正性鼻功能重建手术患者术前一周鼻窦CT检查 A:术前冠状位下见鼻中隔向右偏曲,双侧钩突残留;B:水平位下见双侧不完全前筛和不完全后筛切除;C:矢状位下见额隐窝区气房残留,蝶窦口未开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曹隆和;周静;林森;陈崇喜;;鼻窦炎患者钩突变异的影像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5年08期

2 郭传超;毕万利;;多层螺旋CT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及鼻窦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06期

3 林颖;于锋;;歪鼻及鼻中隔偏曲矫正的2种进路[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14期

4 韩德民;王彤;臧洪瑞;;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9年02期

5 王鹏;徐勋华;李伟;赵平;甄宏韬;高起学;;额隐窝区域解剖结构CT影像学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05期

6 周兵,韩德民,刘华超,黄谦,张罗,刘铭,张永杰;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与额窦开放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5期

7 刘湘燕,韩德民,周兵;鼻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2738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38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f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