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肿块的CT和MRI影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3 20:19
【摘要】:目的:通过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43例鼻腔肿块的病例资料进行观察分析:⑴、提对高影像学检查在鼻腔肿块定性诊断方面的准确性;⑵、明确影像学检查对鼻腔肿块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方面的重要辅助价值,从而指导临床彻底切除病变,并最大程度保留鼻腔结构。 材料及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接受CT和(或)MRI检查并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鼻腔肿块患者共343例,男185例,女158例,年龄7~85岁,平均年龄43.5岁,其中良性肿块269例(78.4%),包括鼻息肉147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0例,鼻前庭囊肿25例,血管瘤21例,纤维血管瘤11例,霉菌性炎症9例,神经鞘瘤3例,多形性腺瘤1例,脂肪瘤1例,血管肌周皮瘤1例;恶性肿瘤例74例(21.6%),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鳞状细胞癌13例,腺样囊性癌13例,腺癌8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8例,黑色素瘤3例,鼻神经胶质瘤2例,炎性纤维母细胞瘤1例,软骨粘液样纤维瘤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CT检查平扫275例,增强33例;MRI平扫49例,增强4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在进行CT和或MRI检查前均为接受鼻腔手术治疗或放化疗。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脓涕、血涕、鼻衄),头晕、头痛(鼻面部痛)、嗅觉减退或消失、鼻部隆起,部分患者可伴有眼球突出、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及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对肿块发生侧别、性别、年龄组、形态、边缘、骨质改变、生长范围、生长方式、中心、基底、密度、信号、强化特点、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343例鼻腔肿块患者,其中鼻腔良性肿块占78.4%;恶性肿瘤占21.6%。研究分析表明:⑴、肿块的形态、边缘、生长方式、生长范围、基底、囊变/坏死、骨质破坏、邻近结构受累情况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⑵、肿块的侧别、性别、年龄组、病灶的中心部位、密度、信号、强化特点、钙化及出血与肿块良恶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肿块的形态、边缘、生长方式、生长范围、基底、囊变/坏死、骨质破坏、邻近结构受累情况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 2.肿块的侧别、性别、年龄组、病灶的中心部位、密度、信号、强化特点、钙化及出血对判断肿块的性质无明显作用。 3.CT、MRI检查对鼻腔肿块术前定性、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辅助价值,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确性,指导临床彻底切除病变,降低术后复发率,并最大程度保留鼻腔结构,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9.62;R730.44;R445.2
【图文】:
恶性 2 72 3 71 74合计 67 276 149 194 343图 4.1 非霍奇金淋巴瘤①~③MRI T1WI、T2WI、增强:示左侧鼻腔内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等及稍低信号,T2WI 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匀轻度强化,边界较清,压迫左侧眼眶,内直肌明显受压、移位,鼻中隔受压右偏。③①②
② ③图 4.2 鳞状细胞癌右侧鼻腔、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鼻咽部见不规则形软组织样肿块影,①、CT 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并向右侧眶内侵犯(白色箭头示);②、T1 压脂像呈等信号,③、T2 压脂像呈稍高及高信号,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向上突入右侧眶内(白色箭头示),与内直肌图 4.1 非霍奇金淋巴瘤①~③MRI T1WI、T2WI、增强:示左侧鼻腔内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等及稍低信号,T2WI 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匀轻度强化,边界较清,压迫左侧眼眶,内直肌明显受压、移位,鼻中隔受压右偏。①
后两者 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钙化多见于霉菌性鼻-鼻窦炎(图 4.5),少数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内也可见钙化影(图 4.6)。表 4.7 鼻腔肿块性质与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构成比较囊变/坏死 钙化 出血病变性质有 无 有 无 有 无合计良性 5 264 8 261 17 252 269恶性 14 60 1 73 2 72 74合计 19 324 9 334 19 324 343
本文编号:2753929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39.62;R730.44;R445.2
【图文】:
恶性 2 72 3 71 74合计 67 276 149 194 343图 4.1 非霍奇金淋巴瘤①~③MRI T1WI、T2WI、增强:示左侧鼻腔内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等及稍低信号,T2WI 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匀轻度强化,边界较清,压迫左侧眼眶,内直肌明显受压、移位,鼻中隔受压右偏。③①②
② ③图 4.2 鳞状细胞癌右侧鼻腔、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鼻咽部见不规则形软组织样肿块影,①、CT 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并向右侧眶内侵犯(白色箭头示);②、T1 压脂像呈等信号,③、T2 压脂像呈稍高及高信号,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向上突入右侧眶内(白色箭头示),与内直肌图 4.1 非霍奇金淋巴瘤①~③MRI T1WI、T2WI、增强:示左侧鼻腔内见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等及稍低信号,T2WI 呈等及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欠均匀轻度强化,边界较清,压迫左侧眼眶,内直肌明显受压、移位,鼻中隔受压右偏。①
后两者 P >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钙化多见于霉菌性鼻-鼻窦炎(图 4.5),少数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内也可见钙化影(图 4.6)。表 4.7 鼻腔肿块性质与囊变/坏死、钙化及出血构成比较囊变/坏死 钙化 出血病变性质有 无 有 无 有 无合计良性 5 264 8 261 17 252 269恶性 14 60 1 73 2 72 74合计 19 324 9 334 19 324 3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阳,马巨文,胡文俭;原发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5年04期
2 黎昌华,王健,陈伟,丁仕义,黄学全,张恩全,蔡萍;鼻腔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CT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7期
3 韩丹,廖承德,赵川;鼻腔、副鼻窦几种良性肿瘤的CT表现[J];放射学实践;2002年06期
4 刘敏;吴玉瑛;赵丹;翟素娜;;鼻腔恶性黑色素瘤13例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0年06期
5 王凡;邓开鸿;;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J];华西医学;2008年01期
6 丁建辉,巴奇;鼻腔肿物的CT诊断[J];交通医学;1998年04期
7 华小阳,崔永华,黄红彦;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02期
8 苏开明,徐洁洁,乔明哲,缪东生,姜凤娥,常英展,吕毛古;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特征[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5期
9 王行炜;蒋卫红;肖健云;赵素萍;;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手术术式选择[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4期
10 袁峗;时建;王少新;;鼻与鼻副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附90例报告)[J];肿瘤预防与治疗;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753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539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