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表型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和分子病因学研究,初步探讨四种基因在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及热点突变。通过影像学特征分析,了解内耳畸形在极重度听力损失耳蜗植入患者中耳蜗畸形的分布情况,结合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探讨耳蜗畸形与耳聋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课题选取2012-2015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喉科398例非综合征型双侧极重度听力损失的耳蜗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得家长或患者本人书面知情同意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10m1,提取基因组DNA。用SNPscan法进行GJB2、GJB3、SLC26A4基因及线粒体DNA(Mitochondial DNA,mtDNA)突变位点m.1555AG、m.1494CT和m.1095TC检测。参照国际上最新的分类标准~([1]),回顾性分析样本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98例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耳蜗植入患者中,共有男性207人,女性191人,男女比例为1:0.92。其中,汉族334人,回族43人,藏族10人,东乡族10人。有听力损失家族史者50例,占12.56%(50/398)。语前聋患者358例,占89.95%(358/398),语前聋患者平均植入年龄为5.00±3.28岁。2.患者中共有108例检测到GJB2基因突变,占27.13%(108/398)。其中纯合突变36例,复合杂合突变39例,单杂合突变携带39例。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c.235delC、c.109GA以及c.299_300delA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 12.31%、3.38%和3.89%。检出GJB2基因突变的基因型共23种,其中以 [c.235del C]/[c.235delC]、[c.109GA]以及[c.235delC]/[c.299_300delAT]三种最为常见,分别占28.70%(31/108)、23.15%(25/108)和15.74%(17/108),占到所有基因型的67.59%(73/108)。3.本研究有8位患者检出GJB3基因突变,占2.01%(8/398),8例均为单杂合突变。其中7例为c.580GA杂合突变和1例为c.538CT杂合突变,二者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88%和0.13%。4.本研究有83例患者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占20.85%(83/398)。其中纯合突变23例,复合杂合突变40例,单杂合突变携带20例。其中最常见的致病位点为c.919-2AG、c.2168AG和c.1229CT,三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为9.17%、2.26%和0.75%。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的基因型共41种,其中最常见的6种基因型为[c.919-2AG]/[c.919-2AG]、[c.919-2AG]、[c.919-2AG]/[c.2168AG]、[c.1174AT]/[c.2168AG]、[c.1489GA]、[c.919-2AG]/[c.1229CT],分别占24.10%(20/83)、9.64%(8/83)、8.43%(7/83)、3.61%(3/83)、3.61%(3/83)、3.61%(3/83),占所有基因型的53.01%。5.本研究的患者中共有9位患者检出线粒体基因均质性突变,占2.26%,检出的位点为m.1555AG和m.1095TC。其中检测出m.1555AG突变者5例,m.1095TC突变者4例。6.398例耳蜗植入患者中共有199例患者未检测出GJB2、GJB3、SLC26A4基因突变及m.1555AG、m.1494CT和m.1095TC基因突变,占样本总数的50%。7.398例耳蜗植入患者中有内耳畸形者共137例,畸形发生率为34.42%(137/398),其中累及双耳132例,占96.35%(132/137);累及单侧5例,占3.64%(5/137),受累耳共269耳;剩余双侧均未累及者261例,占65.58%(261/398)。涉及的内耳畸形种类包含: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者155耳,占57.62%(155/269);前庭及半规管畸形者11耳,占4.89%(11/269);内听道狭窄2耳,占0.74%(2/269);内听道扩大5耳,占1.86%(5/269);耳蜗畸形96耳,占35.68%(96/269)。耳蜗畸形包括耳蜗未发育3耳,3.13%(3/96);耳蜗发育不全II型2耳,占2.08%(2/96);耳蜗发育不全III型4耳,占4.17%(4/96);不完全分隔I型9耳,占9.38%(9/96);不完全分隔II型73耳,占76.04%(73/96);不完全分隔III型5耳,占5.21%(5/96)。上述畸形中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有222耳,占82.52(222/269)。8.将患者分为无畸形组和患有畸形组,在无畸形组261例患者中共有86例患者检出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32.95%(86/261),等位基因频率为26.82%;有内耳畸形组137例者中共有21例患者检出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15.33%(21/137),等位基因频率为12.41%。将患者分为GJB2基因单等位基因突变组、双等位基因突变组、4种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组。三组的内耳畸形发生率分别为20.00%(8/40)、19.11%(13/68)、21.60%(43/199),相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9.按照是否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进行分组,其中无内耳畸形组SLC26A4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1.15%,EVA相关组SLC26A4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59.91%,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内耳畸形不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组SLC26A4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2.50%,与EVA相关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SLC26A4双等位基因突变者共63例,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发生率为100%。10.不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内耳畸形组与无内耳畸形组SLC26A4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3%和1.1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的内耳畸形组SLC26A4的等位基因频率(3.13%)与前庭导水管相关性畸形组SLC26A4的等位基因频率(59.1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398例非综合征型双侧极重度听力损失的耳蜗植入患者中,检测出GJB2基因突变携带者108例,占27.13%(108/398);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8例,占2.01%(8/398);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共83例,占20.85%(83/398);线粒体m.1555AG、和m.1095TC基因突变携带者共9例,占2.26%(9/398),共占总样本数的50%。2.GJB2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者共75例,SLC26A4基因双等位基因突变者63例,m.1555AG及m.1095TC突变患者共9例。因此分子学病因明确者共147例,占36.94%(147/398)。分子病因学不明确者251例,占63.06%(251/398)。3.398例耳蜗植入患者中有内耳畸形者共137例,畸形发生率为33.79%(137/398),其中累及双耳132例,占98.54%(132/137);累及单侧5例,占3.64%(5/137),受累耳共269耳;剩余双侧均未累及者261例,占65.58%(261/398)。涉及的内耳畸形种类包含: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者155耳,占57.62%(155/269);前庭及半规管畸形者11耳,占4.89%(11/269);内听道狭窄2耳,占0.74%(2/269);内听道扩大5耳,占1.86%(5/269);耳蜗畸形96耳,占35.68%(96/269)。耳蜗畸形中包括耳蜗未发育3耳,3.13%(3/96);耳蜗发育不全II型2耳,占2.08%(2/96);耳蜗发育不全III型4耳,占4.17%(4/96);不完全分隔I型9耳,占9.38%(9/96);不完全分隔II型73耳,占76.04%(73/96);不完全分隔III型5耳,占5.21%(5/96)。上述畸形中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有222耳,占82.52(222/269)。4.GJB2基因突变并非内耳畸形的重要因素5.SLC26A4基因突变是前庭导水管相关畸形和不完全分隔II型最主要的分子学病因。6.非前庭导水管相关性畸形与SLC16A4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64.9
【图文】: 图 3.4.1 耳蜗未发育耳蜗发育不全:在 Sennaroglu2010 标准中,该类型共三型。本研究中耳蜗发育不全 II 型 2 例 2 耳,占 2.08%;耳蜗发育不全 III 型 2 例 4 。蜗发育不全 II 型(如图 3.4.2),特点为蜗轴和间隔缺如,耳蜗较小,正常,同时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
图 3.4.1 耳蜗未发育 Sennaroglu2010 标准中,该类型共三 型 2 例 2 耳,占 2.08%;耳蜗发育不全(如图 3.4.2),特点为蜗轴和间隔缺如前庭导水管扩大。
图 3.4.3 耳蜗发育不全 III 型 Sennaroglu2010 标准,共有 3 种。在9/96);不完全分隔 II 型 73 耳,占 76.21%(5/96)。如图 3.4.4),蜗轴完全缺如,前庭常常耳蜗常位于内听道正常位置的外侧部,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海燕;刘巧云;;人工耳蜗植入儿童与健听儿童音位对比式听觉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年04期
2 何强;张颖;张玉波;贾占伟;吕哲;;156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年01期
3 张山山;李万鑫;刘军;刘明波;金伟;吴勇;杨白菊;赵辉;戴朴;;海南省人工耳蜗植入捐赠项目术前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年01期
4 高芬琦;王林娥;;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年01期
5 刘晋宣;汪梅梅;司武亮;邵绮凡;万勤;黄昭鸣;;语速及语料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音调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7年01期
6 赵春红;刘玉和;;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诊疗进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年01期
7 刘攀;王林娥;;老年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8年02期
8 戴朴;蒋刈;高松;;微创人工耳蜗植入[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6年05期
9 孙雯;张华;;大前庭水管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时机选择之探讨的重要意义--2016年北京年会圆桌讨论纪要[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年06期
10 胥亮;刘闽;唐凤珠;史敏;瞿申红;梁建平;陆秋天;秦岭;李丹丹;;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人工耳蜗植入后早期认知功能发展的评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永东;;人工耳蜗植入内耳精细结构保存手术技巧[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2 付勇;赵自改;;双侧人工耳蜗植入选择及体会[A];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6年
3 韩东一;;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相关问题及进展[A];贵州省医学会第七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4年
4 李蕴;任燕;吴皓;;人工耳蜗植入与耳鸣关系的分析[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杨仕明;;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挑战[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胡宝华;汪际云;姚敏敏;徐超;;四种品牌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体会[A];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肖玉丽;;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鸣状况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杨仕明;李佳楠;戴朴;韩维举;刘军;赵辉;邹艺辉;候昭晖;焦青山;孙丽;陈爱婷;洪梦迪;王倩;郗昕;黄德亮;杨伟炎;韩东一;;人工耳蜗植入1600例患者总体情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刘军;;千例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耳聋遗传学病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杜婉;郭玉芬;徐百成;刘晓雯;朱一鸣;王艳莉;王秋菊;王大勇;;甘肃省人工耳蜗植入患儿耳聋常见基因检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巍巍;人工耳蜗植入 1岁左右效果最好[N];大众卫生报;2016年
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吴皓 李蕴;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放宽[N];健康报;2015年
3 记者 赵欢 通讯员 邓涵;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落地州人民医院[N];团结报;2015年
4 保健时报记者 邱爽;人工耳蜗植入最好学龄前[N];保健时报;2010年
5 郑杨;人工耳蜗植入治疗逾百例[N];科技日报;2003年
6 陈英云 栗嘉;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基地落户哈医大[N];科技日报;2004年
7 记者 宜秀萍;人工耳蜗植入定点手术医院在兰挂牌[N];甘肃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马艳红;推动语后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的开展[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 龙墨;人工耳蜗植入 宜早不宜迟[N];健康报;2010年
10 胡德荣;人工耳蜗植入创新手术途径[N];大众卫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亮;人工耳蜗植入中的相关电生理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刘军;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耳聋分子发病机制及疗效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3 杨扬;Gesell发育量表对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的预测价值[D];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
4 朱美美;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评估及标准汉语普通话评估材料的开发验证[D];复旦大学;2012年
5 刘建菊;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康复效果评估标准的修订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毛弈韬;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调感知与发声及歌唱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张志利;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在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贺湘波;内耳结构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及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朝;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分子病因学分析和畸形分布的相关性的分析[D];兰州大学;2018年
2 秦飞飞;耳蜗植入体周围皮瓣的相关并发症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3 张莉;青少年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及生活质量评估[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4 耿博;97例人工耳蜗植入效果分析[D];山东大学;2017年
5 伍蛟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教育安置[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崔丽丽;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声调识别及发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尹娇;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汉语声调范畴感知与噪音音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8 向琳;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李坤军;大前庭水管综合症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10 陈益青;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相关因素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
276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