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绷带镜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
发布时间:2020-07-24 20:26
【摘要】: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角膜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致盲性角膜病中已上升为首位。常规的治疗首先为药物治疗:应用抗生素、激素及散瞳剂等眼水局部点眼治疗。当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疾病进程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羊膜移植/角膜移植。目前市面上出现了新的辅助治疗手段:角膜绷带镜。它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质软、模拟眼角膜前表面形态、直接附着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并能与人眼生理相容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镜片。本研究拟评估BSCL辅助治疗上皮型HSK引起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为这类患者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目的:评估角膜绷带镜(bandage soft contact len,BSCL)辅助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s simple keratitis,HSK)角膜溃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HSK引起的上皮型角膜溃疡患者22例(22眼),以佩镜者为A组,未佩镜者为B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w、2w、3w检查患者裸眼视力、角膜荧光素染色和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填写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调查问卷和眼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A组治疗后最终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B组。两组治疗后OSDI评分均随时间迅速降低,但B组减低幅度明显低于A组(均为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均为P0.05)。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溃疡范围和深度均明显小于B组(均为P0.05)。A组治疗后1周新生血管面积比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2周和3周则明显减少,B组治疗前后则没有变化(均为P0.05)。同时间相比,1周时A组新生血管面积比率明显高于B组,而2周和3周均明显小于B组(均为P0.05)。在随访中除一例出现镜片脱落遗失外,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BSCL辅助治疗HSK引起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是安全有效的。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72.2
本文编号:2769350
【学位授予单位】:承德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彭坤;郑康铿;陈浩宇;夏红和;陆雪辉;金创;刘昕宇;;眼前节OCT对角膜穿通伤术后角膜伤口对合及愈合情况的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5年09期
本文编号:2769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27693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