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倾角人工晶体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影响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7:05
本文关键词:后倾角人工晶体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影响的初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及目的]白内障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眼科主要致盲病之一。白内障摘除术已成为白内障的最主要治疗方法,而后囊混浊则是手术后最重要的并发症。通常认为后囊混浊的发生是基于周边细胞向后囊膜中心增殖移行发展形成。为尽可能降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阻止周边部细胞向囊膜中心移行,人工晶体支架的设计通常是前倾角。(即晶体支架向角膜方向倾斜,从而使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贴合更近)此种设计可更好地增加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的接触面积,力求阻止E形细胞的增殖移行,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随着人工晶体的不断发展,福来视(FLEX)后倾角人工晶体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但该类型人工晶状体的设计理念有别于前倾角人工晶状体,此种晶状体未能增加晶状体光学面与后囊膜的接触面积。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植入后倾角人工晶体术后后囊混浊(PC0)的情况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病例均来自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对211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施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依照植入不同种类的人工晶体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SKY组,应用10°前倾角人工晶体;A0组,应用0。倾角人工晶体;FLEX组,应用5°后倾角人工晶体。记录并比较3组术后1、3、6个月的PCO发生情况。 [结果]3组术后1、3、6个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后囊混浊出现,SKY组术后1、3、6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6.6%、9.8%、11.5%,AO组术后1、3、6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3.5%、8.2%、9.4%,FLEX组术后1、3、6个月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4.6%、6.2%、7.7%。且各组术后1、3、6个月后囊混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植入后倾角人工晶体比植入非后倾角人工晶体的后囊混浊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前倾角人工晶体 后倾角人工晶体 后囊混浊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9.66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9
- 资料和方法19-23
- 结果23-24
- 讨论24-34
- 结论34-35
- 附表35-37
- 参考文献37-43
- 致谢43-44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金伟,魏锐利,马晓晔,蔡季平,朱煌,李由,李玉珍,岳岩;不同生物材料人工晶体与后囊混浊相互关系的meta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2 林涛;张军;;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后囊环形撕开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年04期
3 顾立学;刘丹;;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后囊混浊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年17期
4 吴念祖,陆道炎;271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远期随访[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5 李一壮;;老年性白内障治疗的新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08年05期
6 徐涤非;于大仆;;后房型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手术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17期
7 尹建廷;;儿童先天性白内障后囊撕开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董U
本文编号:482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4828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