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与视网膜劈裂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7:31
本文关键词:高度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与视网膜劈裂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劈裂 相关因素 脉络膜厚度 差异性
【摘要】:目的:1探讨高度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及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劈裂(retinoschisis, RS)的发生与屈光度、眼轴长、后巩膜葡萄肿、漆裂纹、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是否有关。2探讨屈光度、眼轴长、后巩膜葡萄肿、漆裂纹、CT、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在高度近视黄斑部CNV的发生与高度近视黄斑部RS的发生之间有何不同。 方法: 1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门诊经散瞳检影验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及光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部CNV患者27例30只眼,记录为CNV组;经散瞳检影验光、OCT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黄斑部RS患者23例30只眼,记录为RS组;高度近视黄斑部无CNV及RS者30例30只眼,记录为对照组,所有病例纳入研究。 2所有患者记录姓名、性别、年龄,检影验光记录屈光度,IOL-Master测量并记录眼轴长,A/B超检查并记录是否存在后巩膜葡萄肿,FFA记录是否存在漆裂纹,OCT记录是否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包括视网膜前膜、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综合征),采用OCT加强深度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 EDI)模式扫描并测量黄斑中心凹下CT(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值。 3整理所有数据资料,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 观察三组之间屈光度、眼轴长、SFCT的差异性及后巩膜葡萄肿、漆裂纹、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发生率的差异性。 —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运用方差分析并做两两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运用行×列χ2检验进行三组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然后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调整检验水准α'=α/(3+1)=0.0125,P0.012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5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三组之间屈光度比较:CNV组屈光度为(-12.68±2.45)D,RS组屈光度为(-12.33±3.17)D,对照组屈光度为(-9.72±2.50)D。三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R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RS组的近视度数更高;CNV组与R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三组之间眼轴长比较:CNV组眼轴长为(29.04±1.10)mm,RS组眼轴长为(28.87±1.62)mm,对照组眼轴长为(27.96±1.14)mm。三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R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RS组的眼轴更长;CNV组与R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三组之间SFCT比较:CNV组SFCT为(167.39±51.47)μm,RS组SFCT为(238.15±14.43)μm,对照组SFCT为(279.33±33.82)μm。三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R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RS组的SFCT更薄;CNV组与RS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的SFCT更薄。 4三组之间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比较:CNV组27例30只眼中12只眼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40.0%;RS组23例30只眼中23只眼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76.7%;对照组30例30只眼中8只眼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为26.7%。三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R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5),RS组的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更高;CNV组与R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RS组的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更高。 5三组之间漆裂纹发生率比较:CNV组27例30只眼中8只眼存在漆裂纹,发生率为26.7%;RS组23例30只眼中1只眼存在漆裂纹,发生率为3.3%;对照组30例30只眼中1只眼存在漆裂纹,发生率为3.3%。三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CNV组的漆裂纹发生率更高;R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CNV组与R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CNV组的漆裂纹发生率更高。 6三组之间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发生率比较:CNV组27例30只眼中2只眼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发生率为6.7%,均为玻璃体后脱离;RS组23例30只眼中29只眼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发生率为96.7%,其中视网膜前膜19只眼,玻璃体后脱离7只眼,玻璃体-视网膜牵拉综合征3只眼;对照组30例30只眼中3只眼存在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发生率为10%,其中视网膜前膜1只眼,玻璃体后脱离2只眼。三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NV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5),RS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5),RS组的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发生率更高;CNV组与RS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5),RS组的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发生率更高。 结论:近视度数增高、眼轴增长、脉络膜萎缩变薄是高度近视黄斑部CNV与高度近视黄斑部RS形成的共同参与因素;漆裂纹是高度近视黄斑部CNV形成的重要参与因素;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是高度近视黄斑部RS形成的重要参与因素。
【关键词】:高度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劈裂 相关因素 脉络膜厚度 差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8.1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
- 材料与方法11-14
- 结果14-17
- 附图17-23
- 附表23-26
- 讨论26-29
- 结论29
- 参考文献29-32
- 综述 高度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劈裂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32-44
- 参考文献39-44
- 致谢44-45
- 个人简历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荔,马志中,杨炳建,陈兵;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与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关系(英文)[J];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02期
2 王丽娜;张琦;赵培泉;;病理性近视伴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特点及其抗VEGF药物治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0期
3 杜冰;古洵清;黄丽娜;翁宏;余宝花;;OCT对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诊断意义[J];眼科新进展;2006年03期
4 姜春晖;王文吉;王玲;徐格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的观察[J];眼科研究;2008年06期
5 许艺民,雷嘉启,张惠蓉,鹿欣荣;病理性近视的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6 褚仁远,倪鹏生,倪敏健,沈福民;病理性近视眼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0年03期
7 张剑虹;后巩膜加固术后严重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1997年03期
本文编号:671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6714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