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蛋白D与IL-16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本文关键词:肺表面活性蛋白D与IL-16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肺表面活性蛋白D 白介素16 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背景和目的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即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鼻息肉(nasal polyps,NP)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为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鼻黏膜慢性持续性炎症,其发病机制则至今尚不清楚,其病因可能与变态反应性因素关系较为密切。 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主要覆盖在肺泡表面,由4种表面活性蛋白构成:亲水性SP-A、SP-D为大分子蛋白;具有疏水作用SP-B、SP-C是小分子蛋白;它们在肺脏承担各种重要作用。肺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具有显著的肺特异性,在维持肺泡表面的稳定性及参与肺组织局部免疫具有重要作用。SP-D主要表达于肺部下呼吸道,但最近研究发现在机体其它组织均可发现其存在。随着上、下呼吸道炎症相关性及一致性研究的不断进展,SP-D在整个呼吸道变应性炎性发病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得到广泛的关注。白细胞介素-16(Iinterleukin-16,IL-16)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广泛参与机体免疫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SP-D和IL-16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二者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材料和方法 本实验对象共分为三组:变应性鼻炎组共15例,取自鼻内镜手术中变应性鼻炎患者部分下鼻甲组织标本;鼻息肉组共15例,取自鼻内镜手术中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中鼻道息肉组织,术后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鼻息肉;对照组共15例,为单纯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肥大患者的部分下鼻甲黏膜组织。以免疫组化检测SP-D及IL-16在病变组和对照组表达,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结果 1、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及息肉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粘膜组织腺体增生及部分毛细血管扩张。对照组少见炎性细胞浸润。 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光学显微镜下阳性细胞为棕黄色。变应性鼻炎组中SP-D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尤其以鼻黏膜纤毛细胞、黏膜下腺体分泌细胞及致炎细胞多见;鼻息肉组SP-D以细胞质显著表达,但以黏膜上皮细胞、腺体及其周围血管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多见;对照组SP-D的表达少量分布于间质中,并呈现弱阳性。同理,在变应性鼻炎组IL-16多集中表达于细胞质中,黏膜表面腺细胞和多种浸润的炎性细胞为主;鼻息肉组IL-16也是表达于细胞质中,但以上皮层及其下层多见;对照组弱阳性表达。 3、统计学结果以SP-D及IL-16阳性细胞中的吸收度(A值)为统计学指标。SP-D吸收度(A值)在变应性鼻炎组为167.69±±4.79,在鼻息肉组为164.044±4.50,而在对照组为95.91±5.61,故SP-D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L-16吸收度(A值)在变应性鼻炎组为172.07+3.62,在鼻息肉组为170.37+3.31,而在对照组为105.12±±4.42,故IL-16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P-D和IL-16在变应性鼻炎组和鼻息肉组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SP-D及IL-16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中均有表达。 2、SP-D可能参与了在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炎性反应过程。IL-16是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病变中重要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并增强了嗜酸性粒细胞的局部作用,参与了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病变过程。 3、本研究可能为将来治疗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蛋白D 白介素16 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免疫组织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5.2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表10-12
- 前言12-16
- 材料与方法16-20
- 结果20-22
- 讨论22-34
-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8
- 综述38-51
- 参考文献47-51
- 附图51-52
- 个人简历52
-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罗;韩德民;;关注变应性鼻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年01期
2 张文静;吴玉瑛;;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大鼠淋巴细胞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3 赵玉林;赵琳;;鼻息肉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4 殷明德;;变应性鼻炎对耳鼻咽喉科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7期
5 陈建军;孔维佳;周月;项济生;舒宏;施秋梅;檀慧芳;;IL-10,12,13,16在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20期
6 吉晓滨;杜洪;臧林泉;李雯;谢军;王磊;;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的病理改变[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7年04期
7 闫舒;李娜;杨艳华;姜长青;;鼻息肉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发病机制[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年01期
8 刘文龙;夏立军;;白细胞介素-12和16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09年04期
9 张志钢,郑亿庆;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初步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10 顾之燕;呼吸道炎症反应[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684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684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