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63例分析
本文关键词: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63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出血坏死性息肉 上颌窦 诊断 治疗 鼻内镜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3年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8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3例,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11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行鼻窦CT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或炎性息肉伴出血坏死,随访6个月~10年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为该病首选治疗方案,鼻窦CT检查可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确诊依赖于组织活检。
【作者单位】: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关键词】: 出血坏死性息肉 上颌窦 诊断 治疗 鼻内镜手术
【分类号】:R765.9
【正文快照】: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属良性病变,临床上相对少见,约占鼻息肉的4%~5%[1],目前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病变较为隐匿,且伴有骨质破坏,临床上易与真菌性上颌窦炎、内翻性乳头状瘤及恶性肿瘤相混淆,影响诊断及治疗。2002年-2013年本科经鼻内镜治疗该类患者共63例,疗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戴利波;林山;许顺良;汪审清;阮凌翔;周水洪;;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价值[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1期
2 周兵;韩德民;崔顺九;黄谦;魏永祥;刘华超;刘铭;;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煜;孙敬武;;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上颌窦病变[J];安徽医学;2012年04期
2 肖嵩;张兴梅;徐杰;郝中平;傅艳;;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处理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36例体会[J];安徽医药;2012年07期
3 杨海刚;;鼻内镜联合喉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试验[J];当代医学;2011年31期
4 应丽韫;赵长青;;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难治性复发性上颌窦良性病变[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张罗;韩德民;张盛忠;周兵;;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年10期
6 孙凤新;李海洋;崔志春;刘勇;成雷;;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内镜下切除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06期
7 兰新海;李杰恩;;经鼻内镜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11期
8 王广科;史凌改;马崧;刘军;刘宏建;尹志华;;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观察[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05期
9 周虎军;谢金;;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J];安徽医学;2012年12期
10 薄涛;徐丽阳;越涛;岳越;郭金柱;郝丽萍;鲁晶;王向东;;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手术治疗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安云芳;wad基因缺陷与鼻窦细菌黏附的相关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静;鼻内镜手术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D];郑州大学;2011年
2 方兴;鼻内镜下经鼻—上颌窦三种手术入路翼腭窝的比较解剖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王学海;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入路的临床分析及P53、P73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周兵;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四种入路视野的差异与互补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刘婷婷;鼻内镜下下鼻甲前入路上颌窦手术视野的解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6 吴劲峰;复发性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二次手术的术式选择[D];浙江大学;2012年
7 周国金;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周虎军;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王锦;鼻内镜柯陆氏联合梨状孔手术径路治疗鼻腔鼻窦病变疗效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杨阳;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秀蓉,黄远亮,兰志杰,蔡尤墨,王小平;上颌窦血管瘤的CT诊断(附3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7年04期
2 刘春青,梁传余,田爱民,王力红;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33例报告[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2期
3 黄选兆;Caldwell-Luc手术的现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2期
4 杨平常,刘涛,张涛源,范道生,王长生;经鼻泪管前后径路行上颌窦内窥镜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鼻内镜微创手术新进展学习班通知[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10期
2 ;2010鼻内镜微创手术和技术新进展学习班通知[J];新医学;2010年02期
3 ;2010鼻内镜微创手术和技术新进展学习班通知[J];新医学;2010年03期
4 ;2010鼻内镜微创手术和技术新进展学习班通知[J];新医学;2010年05期
5 冯善顶;;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32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年02期
6 舒畅,陈建超,杜晓东;鼻内镜延伸外科(附34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00年01期
7 颜永毅,谢佳,焦粤龙,柳宝虎;多媒体鼻内镜随访系统的应用体会[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2期
8 舒畅,沈佳,李春艳;鼻内镜手术10年体会[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年05期
9 裴嘉红,安惠民,乔晓明,梁传余;鼻内镜手术致右眼失明1例[J];西部医学;2005年03期
10 李荷花;王苗峰;沈超君;;鼻内镜手术配合[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湘;;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57例体会[A];华东六省一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暨2008年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薛亚琼;;鼻内镜手术期患者护理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3 蒋柏桥;杨志鹏;金剑明;刘昌荣;;鼻内镜手术结合术后氟康唑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4 谢九根;杨冬平;高绿林;;鼻内镜手术后苍黄汤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5 宗秀芳;张丽燕;;局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护理配合[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6 李娜;;鼻内镜手术技巧与术后随访处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宋文敬;赵超英;;局麻导航辅助鼻内镜应用的手术配合[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8 刘亚峰;安会民;;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及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9 喻树英;;鼻内镜手术护理[A];浙江省第二十届基层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志利;林山;;伴有血小板减少症的鼻内镜手术2例报告[A];2012年浙江省耳鼻咽喉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张维天;经鼻内镜 拓展应用新领域[N];健康报;2012年
2 徐长军;鼻内镜手术[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赵长青;鼻内镜微创手术亟待规范[N];健康报;2006年
4 徐中生;哪些疾病可用鼻内镜手术治疗[N];家庭医生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勤修;鼻内镜下鼻窦前颅底区域疾病处理的内镜解剖学与临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冯国栋;鼻内镜蝶鞍、翼腭窝及相关区域手术解剖及外科技术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李谊;颅面骨骨折鼻内镜下微创修复的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鲲;鼻内镜鼻、鼻窦手术麻醉方法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2 韩晓攀;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3年
3 周兵;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四种入路视野的差异与互补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晓静;鼻内镜手术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D];郑州大学;2011年
5 宣玉明;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体会[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6 牛锴;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杜宇;术前术后静点帕瑞昔布钠对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婷婷;鼻内镜下下鼻甲前入路上颌窦手术视野的解剖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张良振;右美托咪定在鼻内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10 张原明;鼻内镜下鼻眼相关区域的临床解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9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769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