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DFNA5生物学功能和致聋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17-09-01 19:32

  本文关键词:DFNA5生物学功能和致聋机制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DFNA5 细胞凋亡 耳聋


【摘要】:在所有己被克隆的耳聋基因中,DFNA5(Deafness, Autosomal Dominant 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5)是为数不多的目前为止其生物学功能及致聋机制仍不清楚的基因之一。1995年DFNA5被定位于7号染色体15区7p15,是第五个被定位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位点。1998年DFNA5基因被克隆,突变位点也被找到。到目前为止,已有多个DFNA5基因的突变被发现能够引起耳聋,尽管这些位点在基因组水平都不一样,但所有引起耳聋的DFNA5基因突变都在mRNA水平使第8外显子漏读从而造成开放阅读框移框,在继续翻译41个本来并不存在的氨基酸后提前终止 现在一般认为引起耳聋的DFNA5基因突变是一个功能获得性(gain of function)突变,可能与第8外显子漏读引起的错误翻译的41个氨基酸有关,理由如下:1)引起耳聋的DFNA5突变都是显性突变;2)耳聋相关的突变型DFNA5转染体外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能够引起细胞死亡的增加,转化酵母细胞则引起细胞周期停滞;3)DFNA5基因第5外显子的一个突变也造成开放阅读框提前终止,但并不引起耳聋。为了在小鼠中模拟人DFNA5耳聋突变,Van Laer L及同事利用同源重组敲除小鼠DFNA5第8外显子,造成开放阅读框移框从而在继续翻译43个原本不存在的氨基酸后提前终止翻译(小鼠DFNA5突变错误翻译的43个氨基酸与人DFNA5耳聋突变错误翻译的41个氨基酸没有同源性)。ABR检测结果显示该小鼠并没有耳聋表型。这也提示我们人DFNA5基因第8外显子漏读引起的错误翻译的41个氨基酸可能对耳聋的发生很重要。 本论文在细胞水平对DFNA5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并对DFNA5突变的致聋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DFNA5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我们利用分子克隆方法构建了细胞转染、酵母双杂交、GST-pull down等表达载体。DFNA5在COS7细胞的亚细胞定位表明,野生型DFNA5定位在细胞质中,但是将引起耳聋的DFNA5突变型转染入细胞中后,贴壁细胞变少,且蛋白在细胞质中定位不均匀,聚集成团。我们用酵母双杂交、GST-pul、IP方法试图鉴定DFNA5相互作用蛋白。遗憾的是,由于细胞毒性及蛋白容易失活等原因,目前为止没有得到作用蛋白。 Hermann Lage等将DFNA5稳转入MeWo ETO1细胞系中发现,转染有DFNA5的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依托泊苷敏感性降低30-35%。他们利用合成荧光探针DEVD-AFC多肽检测caspase3活性,发现DFNA5急转细胞系会使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增加。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们通过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进一步检测了DFNA5寸细胞死亡的调控。同时,我们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筛选DFNA5下游调控基因,以进一步了解DFNA5突变影响细胞凋亡的机制。我们的工作为深入认识DFNA5的生物学功能及突变致聋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DFNA5 细胞凋亡 耳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Q75;R764.4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略词表10-12
  • 前言12-20
  • 第一部分 DFNA5生物学功能的研究20-58
  • 第一章 DFNA5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22-30
  • 第二章 DFNA5的亚细胞定位30-40
  • 第三章 DFNA5作用蛋白的鉴定40-58
  • 第一节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DFNA5相互作用的蛋白40-48
  • 第二节 GST-pull down方法鉴定DFNA5作用蛋白48-53
  • 第三节 免疫沉淀(IP)方法鉴定DFNA5作用蛋白53-58
  • 第二部分 DFNA5突变的致聋机制58-76
  • 第四章 DFNA5对细胞死亡的调控60-66
  • 第五章 DFNA5下游基因的鉴定66-76
  • 第三部分 结论与讨论76-78
  • 参考文献78-82
  • 致谢82-8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显全,陈主初,关勇军,李萃,何春梅,梁宋平,谢锦云,陈平;双向凝胶电泳-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人肺鳞癌细胞NCI-H520蛋白质组成分[J];癌症;2001年06期

2 王秋菊;韩东一;郭玉芬;李庆忠;袁虎;赵亚丽;兰兰;关静;徐百成;郭维维;纵亮;韩明鲲;王大勇;陈之慧;刘穹;杨伟炎;沈岩;;遗传性耳聋资源收集保存及基因定位克隆[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年10期

3 叶胜难;曹菊阳;段海清;于黎明;韩东一;张兆山;杨伟炎;姜泗长;;非综合征显性遗传性耳聋家系致病基因排除性定位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胡巍,肖志强,陈主初,李建玲,张鹏飞,冯雪萍,易红,余艳辉,唐新科,刘清萍,梁宋平;鼻咽癌细胞中p53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4年07期

5 徐文琳,王春丽,张永亮,廖志勇,余利红,孟凡伟,王新兴,尹昭云,钱令嘉,张成岗;脑红蛋白与Na~+,K~+-ATP酶β2亚基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的鉴定[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3年09期

6 黄翠芬,叶棋浓;蛋白质间相互作用技术的研究近况[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8年01期

7 廖翔,应天翼,王恒j,王杰,魏开华,黄留玉,黄培堂;考马斯亮蓝染色双向电泳凝胶胶内酶切方法的改进[J];生物技术通讯;2003年06期

8 王孝平;邢树礼;;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的研究[J];天津化工;2009年03期

9 胡岢;老年性耳聋的研究进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贾成禹,莫卫平;蛋白电泳的高灵敏度银染法[J];生物学杂志;198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虎;非综合征型遗传性听力损失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克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刘穹;非综合征型遗传性听力损失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克隆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7740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7740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