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BDNF对其存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9-04 11:22
本文关键词: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BDNF对其存活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螺旋神经节细胞 哇巴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耳蜗 蒙古沙鼠
【摘要】:目的 建立选择性损伤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动物模型,研究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其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主要作用部位,细胞密度、形态的变化以及对细胞器的影响。为临床上寻找有效保护螺旋神经节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哇巴因(80μmol/L)滴注于蒙古沙鼠耳蜗圆窗膜建立选择性损伤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动物模型,同时给予圆窗膜滴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4ug/ml)。术后7天取出耳蜗制作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电镜下细胞形态学变化;HE染色观察螺旋神经节细胞病理学变化,计算螺旋神经节细胞密度,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保护螺旋神经节细胞主要作用部位以及对细胞器的影响。应用Image-pro plus6.0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螺旋神经节细胞细胞密度,所有数据全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哇巴因可致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并且作用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变化较大,细胞器损伤明显,主要为线粒体,细胞密度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拮抗哇巴因的耳毒性,保护作用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螺旋神经节细胞形态变化较小,线粒体形态较为完好,密度值高,与哇巴因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主要集中于耳蜗底回,R1、R2管区细胞密度值明显高于R3、R4,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哇巴因致蒙古沙鼠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受损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轻哇巴因对其的损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损伤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对耳蜗底回的R1、R2管区更为明显,即集中于耳蜗底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损伤螺旋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从细胞超微结构的角度分析其主要作用的细胞器为线粒体。
【关键词】:螺旋神经节细胞 哇巴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耳蜗 蒙古沙鼠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64.431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6-7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前言11-13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3-21
- 2.1 材料13-15
- 2.1.1 实验动物13
-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13
- 2.1.3 试剂配方13-14
- 2.1.4 主要仪器14-15
- 2.2 方法15-20
- 2.2.1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手术方法15-16
- 2.2.1.1 建立选择性损伤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动物模型15
- 2.2.1.2 BDNF对损伤的SGNs的保护作用的实验动物的分组及手术方法15-16
- 2.2.2 耳蜗病理切片制作步骤16-18
- 2.2.2.1 耳蜗石蜡包埋的制备16-17
- 2.2.2.2 石蜡切片的制备17
- 2.2.2.3 HE染色法17-18
- 2.2.2.4 光镜下细胞密度的测量-细胞形态检测方法18
- 2.2.3 耳蜗透射电镜切片制作步骤18-20
- 2.2.3.1 包埋切片样品的制作过程18-19
- 2.2.3.2 超薄切片的制作19
- 2.2.3.3 超薄切片的染色19-20
- 2.2.3.4 透射电镜观察20
- 2.3 统计学处理20-21
- 第三章 结果21-33
- 3.1 光学显微镜结果21-28
- 3.1.1 各组蒙古沙鼠SGNs石蜡HE染色结果21-22
- 3.1.2 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密度的测量22-28
- 3.1.2.1 空白组、损伤组及保护组Rosenthal管区SGNs密度的比较22-26
- 3.1.2.2 空白组、损伤组及保护组的不同Rosenthal管区SGNs密度的比较26-28
- 3.2 透射电镜结果28-33
- 3.2.1 SGNs形态28-29
- 3.2.2 空白组、损伤组及保护组神经纤维细胞的形态比较29-30
- 3.2.3 空白组、损伤组及保护组SGNs髓鞘的形态比较30-31
- 3.2.4 空白组、损伤组及保护组SGNs胞质的比较31-33
- 第四章 讨论33-41
- 4.1 选择性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损伤模型的建立33-35
- 4.1.1 哇巴因选择性损伤耳蜗SGNs33-34
- 4.1.2 哇巴因对SGNs造成损伤及相关机制34-35
- 4.2 BDNF对损伤后SGNs的保护作用35-41
- 4.2.1 BDNF对SGNs保护的作用部位35-36
- 4.2.2 BDNF对SGNs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36-41
- 4.2.2.1 BDNF对损伤后SGNs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37-38
- 4.2.2.2 BDNF损伤后SGNs保护的可能机制38-41
- 第五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5
- 综述45-53
- 参考文献49-53
- 发表文章目录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雪琴;魏瑞丽;马晓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2 邓志宏,王锦玲,邱建华,刘顺利,王成济,杨安钢;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对庆大霉素性耳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年04期
3 韦永豪;肖红俊;江远明;杨琛;郑娜;;低剂量哇巴因对螺旋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01期
4 张青松;葛圣雷;谢鼎华;朱纲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对顺铂诱导的内耳毒性的保护作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年02期
5 翟所强,郭维,胡吟燕,陈谦,汪家政;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的保护作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年02期
6 陈杰;高下;麻晓峰;;Ad-DsRed2-NT3转染小鼠离体耳蜗基底膜预防庆大霉素耳毒性的实验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屈涓;螺旋神经元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1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7912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