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UBM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及正常人群中虹膜睫状体囊肿发生率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7:08
本文关键词:应用UBM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及正常人群中虹膜睫状体囊肿发生率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 超声生物显微镜 发病率 前房角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与原发性青光眼的关系,对囊肿位置、大小、数目等和原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从而了解虹膜睫状体囊肿对原发性青光眼的影响大小。 目前一般认为虹膜睫状体囊肿导致继发性青光眼的机理是囊肿逐渐增大,机械性地推挤周边虹膜前移,使房角变窄,甚至虹膜接触角膜,在炎症反应下发生粘连闭合。另一方面,由于囊肿产生的大量色素及分泌的粘液沉积于房角、小梁网,导致房水排出障碍,亦可继发开角型青光眼。但是哪种囊肿易导致闭角型青光眼、哪种囊肿易导致开角型青光眼、哪种囊肿不会引起眼压升高、囊肿与眼压的关系及各类型青光眼中囊肿的发病率情况目前尚未见研究报道。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进行UBM检查的无眼外伤、无内眼手术史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的临床资料及UBM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最终诊断将其分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和正常眼压对照组。其中青光眼组患者需符合我国青光眼学组专家共识推荐的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标准,所有受检眼均不伴有除单纯性白内障以外的其他眼部疾病,无眼外伤及内眼手术史;所有患者均需无严重的全身疾病并配合检查。 选用迈达MD300W型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进行检查。扫描频率为50MHz,扫描深度为5.5~11mm,显示范围为8.25/16.5mm×5.5/11mm,分辨率为≤40um,实验使用增益为82dB,保证每次超声检查过程中仪器设置保持一致。对患眼进行上方(Sup)、鼻上(NS)、鼻侧(Nose)、下方(Inf)、颞下(TI)、颞侧(Temp)、颞上(TS)八个象限的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查,扫查过程中始终保持探头与眼球表面垂直。全程由同一熟练超声医师完成。采集清晰图像存入计算机以备分析。如发现虹膜睫状体囊肿,记录其眼别、形态、数量、位置、内容物及囊壁回声,并测量其矢状切面的最大水平直径和垂直直径。依据UBM图像结果将三组患者再分为:A.闭角型青光眼组:a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b不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B.开角型青光眼组:a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b不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C.正常对照组:a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b不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组间患者年龄、性别、虹膜睫状体囊肿的数量、位置及大小。所有数据分析前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正态数据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所有分析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492只受检眼中,44只眼发现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占受检眼的8.94%(44/492)。共发现囊肿74个,其中单发者为28只眼(63.64%),28个囊肿;多发者为16只眼(36.36%),46个囊肿。8.11%位于上方,鼻上未发现囊肿,5.41%位于鼻侧,8.11%位于鼻下,20.27%位于下方,21.62%位于颞下,32.43%位于颞侧,4.05%位于颞上。闭角型青光眼组囊肿检出率为6.61%(23/348),其中单发性囊肿20只眼,占86.96%;多发性囊肿3只眼,占13.04%;平均直径0.23mm~1.11mm(平均0.50±0.17mm);睫状沟囊肿11个,占32.35%;睫状冠囊肿23个,占67.65%。开角型青光眼组囊肿检出率为15.00%(6/40),其中单发性囊肿3只眼,占50%;多发性囊肿3只眼,占50%;平均直径0.24mm~0.80mm(平均0.48±0.14mm);囊肿均位于睫状冠。正常对照组囊肿检出率为14.42%(15/104),其中单发性囊肿4只眼,占26.67%;多发性囊肿11只眼,占73.33%;平均直径0.25mm~1.13mm(平均0.51±0.18mm);睫状沟囊肿2个,占7.14%;睫状冠囊肿26个,占92.86%。 结论: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多数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左右眼发病率无差异,好发年龄为青壮年,男性较女性多发,单发性囊肿较多发性囊肿常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群囊肿检出率低。囊肿好发于睫状冠和睫状沟,可见于虹膜睫状体的各个方位,以颞侧、颞下和下方最多见,鼻上最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位于睫状沟的囊肿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正常人群多。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囊肿发生率、囊肿大小与囊肿位置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位于睫状沟的囊肿可能是闭角型青光眼的诱发因素,未造成机械挤压房角且囊壁完整的囊肿并非开角型青光眼的诱发因素。
【关键词】:原发性青光眼 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 超声生物显微镜 发病率 前房角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7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1
- 材料与方法11-13
- 结果13-16
- 附图16-19
- 附表19-20
- 讨论20-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综述30-48
- 参考文献42-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平;宁宏;;先天性虹膜囊肿10例临床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4期
2 任艳竹;穆红梅;张冬妹;张婉婷;;闭角型青光眼中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发病情况[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4期
3 宫琳;王金锐;;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与房角关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12期
4 刘玉青;侯四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虹膜睫状体囊肿临床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09年04期
5 王溪;;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状况[J];临床眼科杂志;2011年01期
6 安琳;刘伟;田甜;刘爱华;邢小丽;季健;;合并虹膜睫状体囊肿的闭角型青光眼发病因素探讨[J];眼科新进展;2012年03期
7 王宁利,叶天才,赖铭莹,欧阳洁,曾明兵,杨成武;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与房角镜检查眼前房角结果的比较[J];中华眼科杂志;1999年03期
8 郭淑雅,魏炜,刘诗祥;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虹膜睫状体囊肿16例[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年08期
9 刘X,许迅,曹美凤,张皙;抗青光眼手术失败病例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838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8384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