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益精补阳还五汤不同组分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08:02

  本文关键词:益精补阳还五汤不同组分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差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眼压 神经节细胞 补阳还五汤 益气 活血 补肾


【摘要】:目的:探讨益精补阳还五汤不同组分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保护作用的差异。方法:SD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服,全方组灌服益精补阳还五汤全方组分,益气组、活血组和补肾组分别灌服相应的功能组分,用药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RGCs的数量,分析各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差异。结果:大鼠RGCs数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假手术组、全方组、活血组、益气组、补肾组、模型对照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由高至低的顺序与上述结果相反;BDNF表达全方组最高,其次为假手术组、活血组、益气组、补肾组、模型对照组。除益气组与活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益精补阳还五汤全方及各功能组分均可有效保护高眼压大鼠RGCs,其中全方组保护作用最强,补肾组保护作用最弱,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促进BDNF表达有关。
【作者单位】: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
【关键词】高眼压 神经节细胞 补阳还五汤 益气 活血 补肾
【基金】:博士后基金资助(20100480429)
【分类号】:R774.1
【正文快照】: 目前全球大约有6050万青光眼患者,约有700万患者因青光眼而导致双目失明[1],如何保护青光眼患者视神经功能已成为医学界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尽管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眼压的异常升高是其发病过程中最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导致RGCs进行性丧失的重要原因。RGCs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连荣;徐胜利;;补阳还五汤加减对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J];眼科新进展;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Curt Hartleben-Matkin;Diddier Prada;Rafael Mancilla-Vences;;A 4-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add-on therapy to the fixed combination of dorzolamide/timolol for the treatment of POA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4年02期

2 文雯;邓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5年02期

3 Ahmed F.Abdel Ghany;Samer M.Botros;Tamer M.El-Raggal;;Central retinal artery resistive index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n assessment of glaucoma progres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5年02期

4 Man Yu;Bo Chen;Bo Gong;Ping Shuai;Zheng-Zheng Wu;Wei Lin;;Association of n3 and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red blood cell membrane and plasma with severity of normal tension glauco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5年03期

5 Saud A.Al Anazi;Uchechukwu L.Osuagwu;Turki M.Al Mubrad;Hany K.Ahmed;Kelechi C.Ogbuehi;;Effectiveness of in-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by eye care practitioners in ear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5年03期

6 杜绍林;王继亚;鞠兰丽;华山;黄河华;;可疑青光眼患者视野指数与眼底血管变化的关系[J];临床眼科杂志;2015年03期

7 樊宗山;黄学文;;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围手术期治疗[J];中外医疗;2015年25期

8 徐胜利,周明,刘平,张丽艳,徐艳玲,张愚,陈彪;6-羟多巴诱导大鼠黑质的持续胶质细胞反应[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5年02期

9 ;Effects of erythropoietin on the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Bax after facial nerve axotomy in ra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1年06期

10 王蕾蕾;张殷建;;中医治疗青光眼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4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许愿忠;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老年啮齿类动物脑内诱导免疫应答增强及参与睡眠调节[D];中南大学;2007年

2 于腾波;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燕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及磁标记示踪分析[D];郑州大学;2013年

4 栗映梅;山东省限定人群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D];山东大学;2013年

5 庞国龙;基于疏肝通窍法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通路激活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万炜;暗饲养对视神经横断SD大鼠视网膜内层局部环路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7 吴继红;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死亡的线粒体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8 王晶;ROCK蛋白表达和活性改变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运动表型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良;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灯盏细辛对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2 孙宾;红细胞生成素对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存活及iNOS表达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9年

3 寇德伟;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评价[D];青岛大学;2009年

4 房姣;急性高眼压对鼠视网膜HO-1的影响及活血化瘀汤干预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张彩;活血化瘀方剂对急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及对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9年

6 吕晟宇;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TNF-α及Bax表达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7 梁静;川芎嗪对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2年

8 李乔薇;视网膜血管定量参数和大动脉僵硬度与Apelin-12的相关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9 马大卉;超声微泡介导兔眼玻璃体腔给药的超声参数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10 阿卜力孜.伊斯马伊力;标准通道与微通道PCNL治疗单侧鹿角形肾结石的疗效比较[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海龙;李红;韩华云;;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2期

2 林燕钦,章成全;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5年01期

3 项敏泓,钟一声,张兴儒;灯盏细辛对兔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活性的作用[J];眼科新进展;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清,陆芳;弥可保与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05期

2 王义明;补阳还五汤新用[J];新中医;2003年02期

3 倪淑红,俞凌,华爱萍;补阳还五汤湿敷为主治疗糖尿病足30例——附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J];浙江中医杂志;2003年08期

4 谭彩群;补阳还五汤老方新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5 李凤莲;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愈小儿偏瘫2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09期

6 谢任钢;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病临证举隅[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年08期

7 王冠红;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近况[J];国医论坛;2004年06期

8 王春华,刘昌春;补阳还五汤验案2则[J];山西中医;2005年03期

9 门龙洋;补阳还五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山东中医杂志;2005年08期

10 蒋健;;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发挥[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玉芬;张正广;程志新;;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86例[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侯玉芬;张正广;程志新;;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86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3 高树良;温武兵;;对补阳还五汤的再认识[A];全国李时珍王清任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毅;赵英英;;补阳还五汤治愈顽症一得[A];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韩书铭;;补阳还五汤新用[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6 杨先裕;;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41例报告[A];第四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石红乔;祁坚;;补阳还五汤皮肤科临床运用举隅[A];2006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芳;;补阳还五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0例临床观察[A];第十五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李大勇;张强;;补阳还五汤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实验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1年

10 徐志荣;;补阳还五汤治疗声音嘶哑疗效观察[A];全国危亦林学术思想及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莹 袁伟建 姚红艳;补阳还五汤抗肝纤维化[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容小翔;补阳还五汤及其类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3 李公文;补阳还五汤临床活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刘映芬;声名赫赫的补阳还五汤[N];大众卫生报;2005年

5 ;补阳还五汤治脑血栓后遗症[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6 山东省东营市中医医院 戴国立;应用补阳还五汤 可治疗多种疾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7 施杞;治瘫有良方 补阳还五汤[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广东汕头达濠区马溶剧场后巷 陈升通;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许友慧邋陈明达;补阳还五汤新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董卫国;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化裁[N];中国医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天雷;超微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元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关莉;补阳还五汤对全脑缺血模型大鼠再灌不同时点皮层神经元钙信号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谭涛;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及MCAO小鼠蛋白芯片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王华;补阳还五汤对caveolin-1敲除小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沈建;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作用及促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唐利文;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对VEC表达血管活性物质和粘附分子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周忠光;补阳还五汤对Aβ_(1-40)所致AD大鼠β-淀粉样蛋白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张运克;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作用机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高颖;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大鼠微循环障碍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10 罗琳;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聪;“补阳还五汤”二次开发研究(Ⅱ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孙青辉;补阳还五汤抗早孕、细胞呼吸抑制及溶血谱毒学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白会强;补阳还五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及对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谱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4 刘芳;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马艺华;补阳还五汤二次开发——复方胶囊(颗粒)药效和急毒研究(Ⅰ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付振;补阳还五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用药时间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丁彩娟;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部分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8 田兆华;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新生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饶晓;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10 邹欢;补阳还五汤总苷类成分提取分离过程中溶解迁移规律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48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848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