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样变的中鼻甲组织中微淋巴管的观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22:00
本文关键词:息肉样变的中鼻甲组织中微淋巴管的观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鼻息肉 微淋巴管 D2-40 透射电镜 微淋巴管超微结构 线粒体 开放连接
【摘要】:目的:应用D2-40免疫组化研究息肉样变的中鼻甲与正常中鼻甲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密度(LVD,lymphatic micro-vessels density)和横截面积(LVA,lymphatic micro-vessels area),透射电镜研究二者微淋巴管的超微结构:内皮细胞内线粒体和内皮细胞间的开放连接。通过对比正常中鼻甲组织和息肉样变中鼻甲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结构,探讨微淋巴管结构状态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1、按照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收集自2012年2月~2012年9月间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的患者,将12例息肉样变的中鼻甲组织作为实验组,另将12例正常中鼻甲组织作为对照组。○1、将两组组织纵行对剖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拟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D2-40免疫组化,后部分拟行铀-铅双重染色;○2并将实验组分为:“正常区域”、“交界区域”、“息肉区域”,对照组分为:“上部区域”、“中部区域”、“下部区域”。2、主要的实验方法有○1HE染色;○2D2-40免疫组化(EnVision法);○3铀-铅双重染色。3、计数实验组及对照组组织中D2-40标记阳性的平均微淋巴管密度(LVD),平均微淋巴管的横截面积(LVA);透射电镜下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数目、连接方式中开放连接所占的比例,即开放率。4、所得数据均运用SPSS18.0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1、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鼻甲组织中LVD分别为3.17±1.40,7.43±2.03(均数±标准差);LVA分别为0.01270±0.00458,0.01951±0.00369(均数±标准差),应用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认为两组的LVD、LVA分别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实验组三个区域“正常区域”、“交界区域”、“息肉区域”与对照组三个区域“上部区域”、“中部区域”、“下部区域”中LVD及LVA,LVD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0.92±1.00,1.17±1.03;1.58±1.16,5.00±2.41;3.17±1.40,7.43±2.03;LVA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O.O1271±0.01333,0.01611±0.01354;O.O1489±0.00986,0.02371±0.00483;0.01068±0.00451,0.01808±0.00363。应用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其中尚不能认为实验组“正常区域”与对照组“上部区域”LVD、LVA分别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交界区域”与对照组“中部区域”LVD、LVA分别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息肉区域”与对照组“下部区域” LVD、LVA分别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微淋巴管内皮细胞胞内线粒体数量分别为26.03±3.69,31.02±2.53(均数±标准差),应用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得出P0.05,认为两组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数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比较实验组“正常区域”、“交界区域”、“息肉区域”与对照组的“上部区域”、“中部区域”、“下部区域”,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26.75±3.12,29.17±3.56;42.58±6.56,32.17±5.20;10.58±4.27,31.75±4.29;尚不能认为实验组“正常区域”与对照组“上部区域”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交界区域”与对照组“中部区域”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息肉区域”与对照组“下部区域”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微淋巴管内皮细胞间连接中共观察到开放连接分别为45、4个,其他连接分别为573、626个,开放率分别为7.28%、0.63%;实验组“正常区域”与对照组“上部区域”,分别观察到2个、1个开放连接、其他连接197个、187个,开放率分别为1.01%、0.53%,;实验组“交界区域”与对照组“中部区域”,分别观察到36个、1个开放连接,其他连接181个、213个,开放率分别为16.59%、0.47%;实验组“息肉区域”与对照组“下部区域”,分别观察到开放连接7个、2个,其他连接195个、228个,开放率分别为3.47%、0.87%。结论:1、鼻息肉组织中微淋巴管在数量和横截面积均降低,致使局部组织内大量炎性细胞、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大分子物质及细菌等不能得到良好引流,堆积在局部。2、鼻息肉周围组织中微淋巴管数量和横截面积均降低,可能是造成鼻息肉得以进一步横向发展的原因。3、鼻息肉组织及其周边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间开放连接开放率增大,可能存在淋巴液反流的情况。
【关键词】:鼻息肉 微淋巴管 D2-40 透射电镜 微淋巴管超微结构 线粒体 开放连接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65.2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4
- 材料与方法14-19
- 结果19-31
- 讨论31-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39-40
- 致谢40-42
- 综述42-49
- 参考文献47-49
- 研究生期间所获成果49-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师晓燕;赵圆宇;卢伟;陈林;张蕾;姜蓉;唐勇;;运用新的体视学方法定量研究大鼠海马结构神经元和突触数目[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3期
2 丁贵坡;叶长生;刘民锋;甄乐峰;廖佳健;;D2-40标记的乳腺癌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3 杨琳红;董震;;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IF-1α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08期
4 张淳;沈惠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炎性细胞颗粒蛋白研究现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年23期
5 焦西英;程希平;钱新宏;赵宇;鞠躬;游思维;;脊髓坏死面积的测量方法介绍[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6年03期
6 张静,刘艳凯,张学锋,薄爱华;交感神经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过程中淋巴微循环的调控[J];生理学报;1995年02期
7 董震;;慢性鼻及鼻窦炎的病理本质及对策[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897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89707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