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其血清sIgE及年龄的相关性
本文关键词: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与其血清sIgE及年龄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 使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标准化过敏原点刺液(商品名:阿罗格),对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进行筛查,对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测定血清sIgE水平,探讨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test,SPT)结果与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结果及年龄的相关性。为变应性鼻炎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帮助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这些变应原以减少发病;并为当地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便于国际交流。 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390例患者,均在我科门诊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男208例,女182例,年龄5-86岁,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2009武夷山)均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症状,如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h以上。部分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阿罗格试剂(共38种试剂,包括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原的单一、混合制剂)和标准的点刺针进行的皮肤点刺试验,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有一种或以上变应原阳性。并对其进行变应性鼻炎类型、家族史、是否合并哮喘等相关病史资料的收集。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运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160例患者尘螨类变应原阳性,占41.02%,反应强度为+~++++,其余变应原阳性者不在此次研究范围内。 2、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显示,160例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中137例粉尘螨呈阳性反应,23例呈阴性反应;140例屋尘螨呈阳性反应,20例呈阴性反应。 3、尘螨类变应原阳性患者其血清尘螨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级别的升高,其血清sIgE的阳性率也会随之升高,且与血清sIgE的分级呈正相关。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说明SPT结果与其对应的血清sIgE阳性率及分级状况之间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48.32、Χ2=41.64,P0.005),说明尘螨变应原阳性分级与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分级状况存在相关性。 4、按照年龄(≤18岁、19-39岁、40-59岁、≥60岁)将160例尘螨阳性的患者分为4组,发现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尘螨变应原的反应程度不同,SPT的反应强度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8,P0.01),SI“++++”时,以≤18岁人群尘螨变应原阳性率最高。 结论 1、尘螨类变应原阳性级别与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率及分级存在关联。当尘螨类变应原SPT阳性患者SI“+”时,sIgE阳性率为37.5%-40%;SI“++”时,sIgE阳性率为60%-70.59%;SI“+++”时,sIgE阳性率为70.27%-74.36%;SI“++++”时,sIgE阳性率为100%。 2、当SI“++++”时与18岁组比较,≤18岁人群尘螨变应原阳性率最高。AR的发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遗传上的易感宿主,在婴幼儿期避免接触变应原,有助于减少IgE生成;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及习惯,有效防止室内尘螨孳生,减少患者的数量及患者再发的概率。可见避免或减少接触变应原的重要性,但在同常生活中尘螨是很难有效去除的,建议在疾病的早期针对≤18岁尘螨变应原阳性患者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关键词】:鼻炎 变应性 尘螨 皮肤试验 免疫球蛋白E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65.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略语/符号说明10-12
- 前言12-16
- 研究现状、成果12-14
- 研究目的、方法14-16
- 1.1 对象和方法16-18
- 1.1.1 研究对象16
- 1.1.2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16-17
- 1.1.3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17-18
- 1.1.4 变应性鼻炎的分类18
- 1.1.5 统计学方法18
- 1.2 结果18-20
- 1.2.1 吸入性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18
- 1.2.2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18
- 1.2.3 尘螨类变应原阳性患者其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18-20
- 1.2.4 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20
- 1.3 讨论20-26
- 1.3.1 变应性鼻炎的皮肤点刺试验20-21
- 1.3.2 标准化变应原的优点21
- 1.3.3 变应性鼻炎患者尘螨变应原的阳性检出率21-22
- 1.3.4 尘螨变应原阳性的年龄分布22
- 1.3.5 尘螨变应原的特点22-23
- 1.3.6 变应性鼻炎的治疗23-26
- 结论26-28
- 参考文献28-31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1-32
- 综述32-46
- 综述参考文献41-46
- 致谢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文杰;张金梅;林鹏;张玉庚;孙沛涌;王晓非;;天津地区67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谱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05期
2 罗斌;吴丽娜;;呼和浩特市720例变应性疾病变应原调查分析[J];华西医学;2009年12期
3 肖晓雄;黄东明;崔碧云;赖旭新;Birgitte Gjesing;Michael Spangfort;钟南山;;屋尘螨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G_4抗体的影响[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9年01期
4 何海娟;王良录;张宏誉;;北京城区空气中花粉分析[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08年03期
5 黄卫;贾秀华;张红文;曹云虹;;上海浦东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年04期
6 王鹏;李伟;赵平;娄佑云;高起学;;武汉市青山地区63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种类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年14期
7 李瑞金;孟紫强;;SO_2衍生物对人BEP2D细胞哮喘基因表达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12期
8 孟雅琴;白玉荣;;变应性鼻炎与吸入性变应原及花粉致敏的关系[J];华西医学;2007年04期
9 张玉君;朱华明;张维天;苏开明;殷善开;;上海地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临床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9期
10 张罗;韩德民;;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年09期
,本文编号:939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939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