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UBM与前节OCT检查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UBM与前节OCT检查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节OCT
【摘要】:目的1、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1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前后眼前节形态变化及前房参数改变。2、利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测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及原发性房角关闭眼(primary angle-closure,PAC)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前节参数,与UBM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应用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3年间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共34例55眼,其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8例11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0例20眼,原发性房角关闭12例24眼。1、在明亮光线下应用UBM观察患眼行LPI术前后前房形态及参数改变,检查方位选取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分别测量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房角开放距离250/500(angle opening distance at250and500μm from scleral spur,AOD250/500)、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 iris angle,TIA)及房角隐窝面积(angle recess area,ARA)。2、在明亮光线下,对34例55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应用AS-OCT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开放距离500/750(AOD500/750)、小梁虹膜空间面积(trabecular iris space area,TISA),比较AOD500μm系列与AOD750μm系列参数相关性。3、比较UBM与AS-OCT所测AOD500及TIA,检验两者相关性。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及MedCalc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UBM与AS-OCT检查结果显示LPI术后虹膜形态变平坦,cACD、AOD、TIA、ARA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2、AS-OCT测得前房角ACA、TIA、TISA、AOD均在上方最小,颞侧最大,AOD500μm与AOD750μm系列各参数呈线性正相关,AOD750系列比AOD500系列参数变异度小。3、比较AOD500与TIA两组数据,UBM所测值均显著小于AS-OCT所测值(P<0.01),两组数据在上方、颞侧及下方具有相关性。 结论1.原发性房角关闭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虹膜形态变平坦。LPI术短期内可预防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2. UBM与AS-OCT定量检测房角AOD500和TIA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可接受范围差异,两者可相互替代使用。AS-OCT判断虹膜根部与小梁网接触与否明显优于UBM。3. UBM与AS-OCT均可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房角关闭患者的筛查和疗效的随访。AS-OCT的前房角AOD750系列参数变异度更小,AOD750系列参数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前节O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9.6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 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形态变化15-26
- 材料与方法15-18
- 1. 材料15-16
- 2. 方法16-18
- 3. 统计学处理18
- 结果18-22
- 讨论22-25
- 小结25-26
- 第二部分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评估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前房角参数26-32
- 材料与方法26-28
- 结果28-29
- 讨论29-31
- 小结31-32
- 第三部分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 TIA 及 AOD 参数的一致性研究32-39
- 资料收集及统计学处理32
- 结果32-35
- 讨论35-38
- 小结38-39
- 结论39-40
- 问题与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6
- 英文略缩语对照表46-47
- 附录47-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桦;贺翔鸽;翟军印;干雪梅;;正常人52例前房角海德堡SL-OCT测量值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07年04期
2 边俊杰;戴惟葭;刘大川;;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8年04期
3 汪俊;崔巍;;我国原发性青光眼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年04期
4 Alireza Esmaeili;Behzad Barazandeh;Sina Ahmadi;Alireza Haghi;Seyed Mahdi Ahmadi Hosseini;Fereshteh Abolbashari;;Assessment of the anterior chamber parameters after laser iridotomy in primary angle close suspect using Pentacam and gonioscop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2013年05期
5 张勇;乔光;裴涌;孔玮;;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的前房角变化[J];临床眼科杂志;2010年03期
6 邵之江;孙志成;史传衣;;126例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的5年随访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1年06期
7 李镒冲;李晓松;;两种测量方法定量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7年17期
8 孙靖;张红;;青光眼激光治疗的新进展[J];眼科研究;2007年08期
9 陈卉;;Bland-Altman分析在临床测量方法一致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7年03期
10 姜霄晖,闫洪禄,张捷,刘英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生物结构的超声测量[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943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94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