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眼科论文 >

硫醇转移酶在高糖诱导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7-10-05 01:30

  本文关键词:硫醇转移酶在高糖诱导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硫醇转移酶 糖尿病性白内障 高糖 抗氧化酶


【摘要】:目的:硫醇转移酶(Thioltransferase,TTase)是晶状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酶,通过还原细胞内氧化损伤产生的硫醇化蛋白,来调节细胞内巯基的稳态,维持细胞内部氧化还原平衡。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能通过多种途径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为进一步探究糖尿病性白内障与TTase作用之间的关系,阐明TTase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离体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观察高糖对晶状体氧化损伤修复系统的影响,分析相关氧化还原系统指标变化,探讨TTase对晶状体氧化还原系统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1.用不同浓度葡萄糖(5.5mmol/L,35.5mmol/L,65.5mmol/L,95.5mmol/L葡萄糖)及相应的甘露醇等渗对照在体外培养大鼠晶状体7d,建立糖尿病性白内障离体动物模型,动态观察晶状体的混浊情况。测定晶状体中TT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与总谷胱甘肽(T-GSH)的比值。2.根据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实验结果,选用35.5mmol/L葡萄糖作为高糖孵育离体大鼠晶状体,分别于1d、3d、5d和7d测定各组的ttase活性和gssg/t-gsh比值,通过qrt-pcr检测各组晶状体的ttasemrna相对含量。并于第7d行晶状体he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tase表达情况。结果:1.高糖组晶状体较早出现雾状混浊,在第1d就出现有部分晶状体出现雾状混浊,对照组保持相对透明(p0.05);在高糖刺激下,高糖组gssg/t-gsh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其组间互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相应等渗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高糖组的sod和ca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不同葡萄糖浓度处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tase活性增加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并在含35.5mmol/l葡萄糖的高糖组中最高(1.743±0.20mu/mgprotein,p0.01)。2.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高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晶状体纤维细胞呈肿胀、变性、空泡样变,有较明显的差别,正常对照组、等渗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高糖组gssg/t-gsh比例明显随时间增加,1d、3d、5d和7d比值分别为24.89±2.8%、35.99±2.49%、32.81±6.04%和30.99±4.17%,为正常对照的2.21、3.89、2.38和2.74倍(p0.01);在1d、3d、5d和7d时ttase的活性分别为1.25±0.31mu/mgprotein、1.49±0.23mu/mgprotein、1.61±0.20mu/mgprotein和1.91±0.28mu/mgprotein,呈逐渐增长趋势,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1.58、2.28、2.21和2.21倍,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qrt-pcr检测ttasemrna相对含量显示,35.5mmol/l高糖组在1d时的表达为正常对照组的2.44倍(p0.05),之后3d、5d、7d的表达骤然上升后略有下降,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6.58、6.78和3.88倍(p0.05)。相对应的等渗对照组与正常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1.高糖环境可以激活晶状体内的抗氧化系统,使晶状体发生抗氧化应激反应,大量消耗gsh,致gssg含量相应增加,gssg/t-gsh比例增高,cat和sod部分失活,晶状体抗氧化能力下降。而ttase表达适应性增加、酶活性增高,提示ttase可能参与了对抗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发挥着抵抗氧化应激、调节晶状体的氧化还原稳态的保护作用。2.由高糖引起的糖尿病性白内障,其在形态学上的变化与TTase蛋白表达之间尚未发现有直接关联,但TTase活性于早期就有大幅增加,相应时间里反映晶状体内抗氧化状态的GSSG/T-GSH增高。通过qRT-PCR检测各组晶状体的TTase mRNA相对含量也证实了这一点,提示TTase可能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的早期就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白内障的发展。
【关键词】:硫醇转移酶 糖尿病性白内障 高糖 抗氧化酶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76.1;R587.2
【目录】:
  • 缩略语表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1
  • 前言11-13
  • 文献回顾13-25
  • 1 材料25-28
  • 1.1 实验动物25
  • 1.2 主要试剂25-26
  • 1.3 仪器设备26-27
  • 1.4 主要溶液配制27-28
  • 2 方法28-39
  • 2.1 大鼠离体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的建立28-29
  • 2.2 高糖孵育离体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动态观察29
  • 2.3 高糖孵育晶状体标本的采集29-30
  • 2.4 晶状体病理组织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30-31
  • 2.5 晶状体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31-38
  • 2.6 统计学处理38-39
  • 3 结果39-47
  • 3.1 不同浓度高糖孵育晶状体混浊的变化39-40
  • 3.2 晶状体病理组织和免疫组织学观察40-41
  • 3.3 晶状体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41-47
  • 4 讨论47-51
  • 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59
  • 附录59-62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62-63
  • 致谢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颖;巨朝娟;常英霞;刘继敏;宋耕;;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07年07期

2 王敏;;糖尿病性白内障198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17期

3 蔡敏玲;;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护理[J];微创医学;2012年06期

4 张晓林;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J];眼科新进展;1999年06期

5 夏小平,张晓,夏海涛;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的有关因素研究[J];江西医药;2000年04期

6 蒋雪羚;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一例报告[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年02期

7 徐海燕;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报道[J];临床荟萃;2001年09期

8 曹征,夏小平;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的有关因素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02年01期

9 姜青丽,王芳,郭玲;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10 廖长琦,李民初;青年糖尿病性白内障1例[J];四川医学;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四兰;;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A];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静华;;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五官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杨跃华;;手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膳食指导[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董淑珍;;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微量元素[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微量元素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李漫丽;戚卉;吴雅臻;崔妤;李沭岩;;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王冰凌;张国华;;消翳自拟方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经验总结[A];内分泌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临床与基础[C];2010年

7 王宇鹰;;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健康教育[A];全国第五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树杰;毕宏生;崔彦;王慧;;绿茶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效果及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施琼;严宏;;肌肽与阿司匹林滴眼液联合对早期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柴飞燕;严宏;;谷胱甘肽乙酯和肌肽对延缓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动物和细胞生物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 铭 ;年老更应防眼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怡;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解孝锋;线粒体活性氧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及茶多酚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郝丽娜;葛根素、八肽胆囊收缩素逆转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及其机制初探[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峰;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于罡;硫醇转移酶在高糖诱导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4年

3 马武彬;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防治作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4 马楠;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吕莎;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魏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黄斑厚度变化的临床观察[D];中南大学;2011年

7 丁正华;氨基胍滴眼液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李蕊;中药影响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张健;一氧化氮对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影响及意义[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树杰;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绿茶的防治效果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74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ank/974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0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