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小肽RWR的毒理学和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9 15:31

  本文关键词:新型小肽RWR的毒理学和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RWR RGD 毒理学 稳定性


【摘要】:目的:根据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要求,对创新型小肽RWR的毒理学、稳定性进行研究,为RWR后期药代动力学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1.RWR的制备与鉴定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制备RWR,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后,真空冷冻干燥得到RWR,经电离喷雾离子化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ESI-MS)鉴定RWR的纯度。2.RWR毒理学研究2.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根据RWR前期研究(见赵海霞硕士学位论文)药效学的作用剂量,设计出毒理学给药剂量,记录小鼠的死亡情况,确定其最大耐受剂量(MTD)。2.2 RWR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生成率的影响分别按照24、96和120 mg/kg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取小鼠骨髓细胞制片,计数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量,检测RWR对小鼠的致突变性。2.3 RWR对小鼠精子畸变率的影响按照上述给药剂量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取小鼠附睾制片,在显微镜下计数畸形精子,检测RWR对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2.4慢性毒性试验分别按照4.5、18.8和75.0 mg/kg腹腔注射给药,检测RWR对大鼠体质量、食物利用率、主要脏器系数、血生化等各项指标及肺、肝、脾、肾、心脏组织的影响,观察大鼠对RWR的毒性反应及其程度,提供毒性反应靶器官,确定无毒反应剂量。3.RWR稳定性实验研究利用LC-MS/MS法测定RWR的50%甲醇溶液样本、采用EDTA抗凝的SD大鼠血浆样本以及加入不同稳定剂后采用EDTA抗凝的SD大鼠血浆样本,检测RWR配制初和配制后冰上放置4h后的药量。获得能够使RWR在血浆当中稳定存在的化学环境,为后续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做准备。4.RWR衍生物的设计及稳定性研究在RWR氨基端融合ω-氨基辛酸,设计合成更为稳定的RWR衍生物,初步药效学证明其活性与RWR相当,利用上述方法检测其在甲醇和血浆中的稳定性,这为设计合成和开发更稳定的抗栓多肽类药物提供技术思路。结果:1.利用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1g RWR,其纯度可达到99.006%,能够满足后续试验用药量。2.急性毒性试验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20 mg/kg;随着RWR浓度的增加;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生成率、精子畸变率没有显著性差异;SD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液生化指标、脏体比无统计学差异,脏器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变化。3.经检测RWR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介于40%~70%之间,以稳定性准确度介于85~115%视为样品稳定判定,其在50%甲醇溶液及血浆中稳定性较差。4.RWR衍生物在甲醇和血浆中的稳定性介于86%~90%之间,说明RWR衍生物能够在甲醇和血浆样本中稳定存在。结论:RWR符合药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标准,表明RWR作为药用研究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但稳定性试验表明RWR在甲醇溶液及血浆中稳定性较差,需要大剂量才能发挥其生物学活性,在RWR中增加了ω-氨基辛酸后,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表明RWR衍生物性质更稳定,为开发更加稳定的抗栓小肽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思路。
【关键词】:RWR RGD 毒理学 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5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12-13
  • 前言13-16
  • 第一部分 实验用RWR纯化及鉴定16-21
  • 1 材料与方法16-18
  • 2 实验结果18-20
  • 2.1 合成所得初产品分离纯化后纯度检测18-19
  • 2.2 RWR的鉴定19-20
  • 3 讨论20
  • 4 结论20-21
  • 第二部分 RWR的毒理学研究21-38
  • 1 急性毒性试验21-24
  • 1.1 材料与方法21-22
  • 1.2 实验结果22-24
  • 2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生成率试验24-26
  • 2.1 实验目的24
  • 2.2 材料与方法24
  • 2.3 实验结果24-26
  • 3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26-28
  • 3.1 实验目的26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26
  • 3.3 实验结果26-28
  • 4 亚慢性毒性试验28-35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28
  • 4.2 实验结果28-35
  • 5 统计学分析35-36
  • 6 讨论36-37
  • 7 结论37-38
  • 第三部分 RWR稳定性研究38-54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38-42
  • 2 实验结果42-52
  • 2.1 RWR甲醇溶液稳定性42-43
  • 2.2 RWR血浆样本43
  • 2.3 RWR血浆样本加入稳定剂43-49
  • 2.4 RWR血浆样本加入稳定剂及冰上操作49-52
  • 3 讨论52-53
  • 4 结论53-54
  • 第四部分 RWR衍生物的设计及稳定性研究54-64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54-58
  • 2 实验结果58-62
  • 2.1 RWR衍生物甲醇溶液稳定性58
  • 2.2 RWR衍生物血浆样本稳定性58-60
  • 2.3 RWR衍生物血浆样本 13d稳定性60-62
  • 3 讨论62-63
  • 4 结论63-64
  • 参考文献64-67
  • 综述67-77
  • 参考文献74-77
  • 致谢77-78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78-79
  • 个人简历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海;魏一大;;职业毒理学评价资料的获取与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2 John Doull. ,Custis D.Klaassen ,Mary O.Amdur ,梁友信;毒理学——毒物的基础科学(第二版)[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82年03期

3 梅学仁 ,田洪洲;全国新药开发、药效和毒理学评价方法讨论会简讯[J];药学学报;1986年01期

4 黄文天,李来玉,张杏坤;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工作情况[J];职业医学;1991年06期

5 王景贵,田力,王长英,刘素清,刘阳;凤菜的毒理学评价[J];卫生毒理学杂志;1994年03期

6 ;毒理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7年03期

7 王素琴,陈志军,任宏伟,王中州;平顶山市石人山速溶银杏茶毒理学评价报告[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5期

8 钦传光,黄开勋,徐辉碧;酶解泥鳅蛋白的毒理学评价(一)邋[J];食品科技;2001年05期

9 马中春;龙再浩;陈小青;;构建纺织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体系应对绿色壁垒[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5年06期

10 李宁;;国内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现状和发展[J];毒理学杂志;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ichael A.Dorato;;药物的毒理学评价[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彭双清;;毒理学替代法研究进展[A];实验动物与药理学、毒理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蔡东联;赵继军;胡同杰;;生血灵安全毒理学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4 庄镇华;;对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的一些看法和建议[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秦淑珍;蒋东升;周明河;刘希华;刘秋芬;刘淑芳;;一种新型的活性生物钙素的毒理学评价[A];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文集[C];1994年

6 陈会明;宋乃宁;;化学品风险管理毒理学技术进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7 ;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毒理学评价研究中心(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A];2014线粒体毒性与基于毒性通路的安全性评价新策略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4年

8 陈坚峰;吴军;陈志莲;张丽娜;;鹿胎软胶囊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建琴;詹国瑛;;杜仲叶饮料的营养卫生学研究和毒理学评价[A];中国营养学会第二届营养资源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89年

10 Michelle M.He;Lisa A.Shipley;Carl L.McMillian;;ADME在药品毒理学评价中的作用[A];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岳飞;茶儿茶素制剂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与保健功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哲奇;多种动植物复配方制品毒理学、卫生学及稳定性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郑海锋;新型小肽RWR的毒理学和稳定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3 罗红;氯乙酸甲酯的卫生毒理学评价[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艳;参茸龟芪口服液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5 景欣悦;水污染毒性毒理学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6 马中春;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抗突变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林洋;纳川珠利的毒理学与药效学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姗泽;婴幼儿专用调配油的制备及其功能性和毒理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尹超彦;苦荞黄酮对实验性大鼠预防性调节血脂和血流变作用及毒理学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10 胡雪婷;普洱茶毒理学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13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13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