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融合蛋白rMBP-NAP的毒理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rMBP-NAP的毒理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rMBP-NAP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微核试验 Ames试验
【摘要】:幽门螺旋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Hp-NAP)与大肠杆菌的麦芽糖结合蛋白(MBP)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融合得到的新型重组蛋白rMBP-NAP,研究发现该蛋白在通过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和其他与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时,有一定的效果,因此,重组融合蛋白rMBP-NAP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候选药物。本课题通过一系列试验,包括rMBP-NAP的急性毒性试验、rMBP-NAP的90天长期毒性试验、rMBP-NAP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对rMBP-NAP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融合蛋白rMBP-NAP的制备将实验室前期已有的工程菌E.coli TB1(pMAL-c2x-napA)在37℃摇床培养,加入诱导剂IPTG诱导3h产生融合蛋白rMBP-NAP,低温离心大量收集菌体后进行超声破碎,取超声低温离心后的上清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验证融合蛋白rMBP-NAP的可溶性,然后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rMBP-NAP,将纯化后的蛋白用PBS透析,并采用BCA蛋白定量法和Iamge J2X对纯化后的融合蛋白rMBP-NAP分别定量和测定纯度。(2)rMBP-NAP的急性毒性试验根据预实验结果,采用最大耐受量法(MTD)对小鼠尾静脉注射rMBP-NAP。小鼠按照性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药组20只,PBS阴性对照组10只,给药组最大给药剂量125mg/kg是治疗剂量的25倍。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并做记录。结果表明直至给药期结束没有出现小鼠死亡,给药期间没有异常的活动情况。处死小鼠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并观察,没有出现明显的病变器官。(3)rMBP-NAP的长期毒性试验根据预实验结果,将给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融合蛋白rMBP-NAP。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三组,rMBP-NAP给药组21mg/kg、42mg/kg和PBS阴性对照组。连续尾静脉给药90天观察大鼠毒性反应。90天给药期结束后处死部分大鼠,取血样和主要器官检测,其余大鼠在30天恢复期后处死做同样处理。结果显示给药期大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血常规无影响,给药组的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肝、肾可能为毒性靶器官。受试动物在经过30天恢复期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4)rMBP-NAP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随机将50只昆明鼠分为5组,雌雄各半,分别为阴性PBS对照组,阳性环磷酰胺对照组,rMBP-NAP给药组为5mg/kg、25mg/kg和50mg/kg,连续5天尾静脉给药,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小鼠,制骨髓细胞片染色计数。结果表明rMBP-NAP给药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5)rMBP-NAP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设计四个剂量受试药物分别为50μg/每皿、200μg/每皿、1000μg/每皿和4000μg/每皿,均包括加S9和不加S9两种情况。用测试菌株TA97,TA98,TA100,TA102检测,结果表明,rMBP-NAP在200~4000μg/每皿剂量范围内对TA98,TA100,TA102有致基因突变作用;在1000~4000μg/每皿剂量范围内对TA97有致基因突变作用。本研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确定了rMBP-NAP的毒性靶器官是肝脏和肾脏,rMBP-NAP过量给药后具有致突变作用,对哺乳动物的微核数目没有影响。这为rMBP-NAP后期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祥,姚其正;融合蛋白—— 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J];药物生物技术;2001年01期
2 李大鹏,王莉,卫红飞,张培因,吴秀丽,万敏,王燕媚,王爱丽,杨世杰,王丽颖;热休克蛋白65-MUC1融合蛋白对小鼠干扰素γ产生细胞的诱生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3 曲梅花;于继云;胡美茹;王守训;黎燕;;人CD28-Fc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纯化[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4 张荣媛;王静;李茜;王航雁;;融合蛋白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02期
5 何火聪;刘树滔;潘剑茹;陈躬瑞;饶平凡;;GST-TAT-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严世荣;闫莹;孙军;宗义强;王小波;屈伸;;TAT-EGFP融合蛋白对小鼠生物膜穿透性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7年05期
7 马大龙,郭淑君,郑蕾,陈慰峰;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人白细胞介素4融合蛋白[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8 杨和平,黄宗之;融合蛋白的生产技术[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4年04期
9 廉德君,许根俊;一种改进的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方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年03期
10 李文平,许静,隋建华,宋增璇;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链亲和素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及对动物纤维蛋白的识别[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强;黄智华;黄予良;覃扬;;rhEPO-L-Fc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生物活性分析及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基民;吕建新;;白细胞介素15/链亲和素融合蛋白的制备及活性测定[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孙益;葛霁光;;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可溶性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融合蛋白的表达[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杨振泉;刘巧泉;于恒秀;潘志明;焦新安;;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水稻叶片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丽华;王强;侯万国;;不同链接剂修饰的融合谷胱甘肽活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荣智;汪世华;林文雄;;抗体与酶融合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刘忠华;丁元生;胡忠义;;结核分枝杆菌38kD-16kD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祖东;徐春晓;黄国锦;姚立红;陈爱君;朱宏建;刘沐荣;张智清;;TNFRI∶IgGFc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刘先俊;刘方欣;黎波;周辉云;王琴琴;;胸腺素α1与复合α干扰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燕凌;;酶(蛋白)融合技术研究[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敏丽 通讯员 潘越;中国医药城首批融合蛋白试剂出口[N];泰州日报;2010年
2 吴红梅;我省首批融合蛋白试剂出口美国[N];新华日报;2010年
3 金陵;融合蛋白试剂首次出口美国[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毛黎;美开发出癌症治疗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5 常丽君;线粒体融合蛋白2决定细胞生死[N];科技日报;2013年
6 通讯员 沈季 记者 张兆军;抗肿瘤融合蛋白进入临床试验[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刘宁春;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的融合蛋白发现[N];科技日报;2009年
8 ;吉大抗肿瘤生物工程新药进入临床试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毛磊;新型抗流感药物有望面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曹丽君;英研制出新型抗流感药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星;赭曲霉毒素A纳米抗体的免疫学检测性能及分子作用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吴芩;Npu DnaE intein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和蛋白质双模式成像探针的制备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钱凯;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设计与改造[D];江南大学;2015年
4 司成业;基于融合蛋白构建智能超分子组装体[D];吉林大学;2016年
5 范季瀛;候选药物重组融合蛋白VAS-TRAIL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高冬芳;纤维素酶作为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应用及其分泌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宋琳琳;Ub-HBcAg-CTP融合蛋白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刘宝平;家蚕表达的霍乱病毒B亚基融合蛋白防治1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周小虎;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肝细胞肝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陆远;EGFR靶向单链抗体制备及介导siRNA内化NSCLC细胞的生物学效应[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强;p53~(N239S)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以及癌基因Kras~(G12D)与p53~(236S)促进小鼠罹患肺癌[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湘云;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银阁;荧光标记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载体的构建[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彭金秀;结核分枝杆菌持续感染致T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及融合蛋白AEMD和LT70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5年
5 崔连振;利用重组凝集素筛选肿瘤相关蛋白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耿小雪;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28和VP26与细胞穿膜肽的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组成型表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皇超英;NJA-1菌中DON降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冬冬;IL-1RA-PEP融合蛋白功能及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杨懿;长效GLP-1-IgG2σ 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与生物活性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米梦丹;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作为可视化标签在蛋白纯化过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40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14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