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株越南槐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及菌株鉴定
本文关键词:2株越南槐内生真菌的抗菌活性及菌株鉴定 出处:《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镰孢菌
【摘要】:以2种人体病原细菌为靶标菌,采用琼脂块法从越南槐内生真菌中筛选拮抗菌株,以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根据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定拮抗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菌株JXRPH-14和TRXY-9的活菌块对病原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约等于或大于阳性对照;其代谢产物对病原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20~40μg/m L,仅为阳性对照的20~40倍;初步鉴定这2株内生菌为不同的镰孢菌。菌株JXRPH-14和TRXY-9鉴定为不同的镰孢菌,对参试2种人体病原细菌均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Abstract]:In 2 kinds of 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 as target bacteria, screening of antagonistic strains in endophytic fungi from Vietnam Huai by agar block method, determination of the metabolites in broth microdilution method improv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taxonomic status of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antagonistic strai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cteria block on the pathogenic bacteria of bacteriostatic ring the diameter of strains JXRPH-14 and TRXY-9 were approximately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he metabolite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 20~40 g/m L, only 20~40 times of positive control; identification of the 2 strains of endophytic fungi were Fusarium. Different strains JXRPH-14 and TRXY-9 were identified as Fusarium from different the participants, 2 species of human pathogenic bacteria showed strong antibacterial activity,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广西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GXNSFAA139091,2014GXNSFAA118218);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4GXNSFBA118152)共同资助 桂科重(14124002-1)
【分类号】:R915
【正文快照】: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axonomic Identification of Two EndophyticFungi Isolated from 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Yao Yuqun1Mo Li1Lan Fang2*1 School of Medicine,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545005;2 Graduate School,Guangxi Univer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小燕;李逐波;;羟基修饰与药物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06期
2 叶奰年;;含片的抗菌活性[J];中国药学杂志;1980年02期
3 蒋造华;;高氯酰氯霉素的合成和抗菌活性[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4年06期
4 Richards.D.M. ,段民江;氨噻三嗪头孢菌素:抗菌活性、药理及应用[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5年02期
5 ΓорщевиковаЭВ;于守汛;;用增强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方法治疗化脓性疾病[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6年02期
6 陈明伟,李忠民,雒文田;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临床抗菌活性测定[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9年03期
7 周远大,何海霞,雷自强,杨苏,程革利;创愈酊体内抗菌活性研[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李菁华,孙延波,马琳,史红艳,关显智;头孢他美的体内外抗菌活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2年12期
9 张道凌;梁剑平;崔颖;王学红;华兰英;;喹VA啉类药物抗肿瘤与抗菌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8年04期
10 余爱珍;陆见明;蒋钟垣;胡文伟;;3-甲基-5-硝基呋喃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J];医药工业;198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国强;殷霞;胡志鹏;尹晓刚;陈春霞;鄢明;;3-硝基-2H-色烯的合成和抗菌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关恺珍;张万金;彭晓青;;9-位引入亲脂性芳基对小檗碱抗菌活性的影响[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钦传光;张瑞洁;牛卫宁;徐春兰;尚晓娅;任锦;;脂肪酰阳离子肽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周伟良;余爱珍;;左氧氟沙星体内、外抗菌活性[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5 于克贵;李东红;周成合;刁俊林;;新型阳离子卟啉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朱一倩;陈红燕;张涛;陈秀琴;姜凤超;;3-取代阿齐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7 袁芳;沈舜义;;9-取代酰基腙克拉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菌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姚岚;沈舜义;;3-O-脱克拉定糖-3-氧代-6-O-甲基-9-取代吖嗪红霉素A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菌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刘文省;王飞;郭晓东;车雪萍;郑晨星;刘宏民;徐海伟;;3-芳基-4-烷氧基-5-烷基取代丁烯内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珊;齐慧敏;张再红;王鹏;李英霞;;糖脂类新化合物抗菌活性测定及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傅德明;为耐药菌度身定做[N];医药经济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占涛;红霉素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周义文;家蝇抗菌肽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及分子结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3 韩红娜;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与酯型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4 路福平;无抗菌活性放线菌的激活和抗生素筛选新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年
5 刘开湘;7-[(1S,4S)-3,3-二甲基-2-氧杂-5-氮杂二环[2.2.1]庚烷基]-喹诺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6 杨华蓉;人抗菌多肽的分离纯化、鉴定、cDNA克隆、基因重组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董国霞;以PDF为靶点的新药筛选及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与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胡来兴;美罗培南的合成研究与1,3,4-噻二唑碳青霉烯类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测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明君;含苄氧基及亚苄基结构氨基胍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李超;5-芳基-1,2,4-三唑-3-硫酮罗丹宁及氨基胍、3-氨基-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熊伦;特拉万星的制备工艺研究及其类似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筛选[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4 唐家邓;红霉素9肟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内抗菌活性[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6年
5 陈月虎;对甲砜基苯甲醛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周小林;不同药用辅料对人α-防御素5多肽抗菌活性的影响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7 郝金恒;新型抗菌剂VA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8 朱传娴;十五元氮杂大环内酯类新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5年
9 洪伟;新型抗菌剂VA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10 徐丽丽;含绕丹宁结构的1,,3二芳基吡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2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36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