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柄粘球菌STXZ77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
本文关键词:叶柄粘球菌STXZ77的分离鉴定及抗肿瘤活性 出处:《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从土样中分离纯化粘细菌,对其进行鉴定与归类,以丰富粘细菌菌种资源,并对其进行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为抗肿瘤药物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灭活大肠杆菌诱导法,从土样中分离纯化粘细菌,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向发酵液上清中加入XAD-16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发酵产物粗提物,CCK-8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P-HPLC分离抗肿瘤活性组分,LC-MS/MS分析其分子质量。结果:分离并鉴定了STXZ77菌株,命名为Myxococcus stipitatus STXZ77。该菌株的发酵产物XAD-16树脂粗提物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宫颈癌细胞He La、人结肠癌细胞SW480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作用24h的IC_(50)值分别为5.34μg/ml、13.50μg/ml、11.93μg/ml、28.70μg/ml、48.09μg/ml,而对正常细胞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毒性较小,IC_(50)值为17.09μg/ml,小于B16、4T1及SMMC-7721的细胞毒性。RP-HPLC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组分AP-C,质谱分析其分子质量为422.99m/z。结论:从土样中分离得到粘细菌Myxococcus stipitatus STXZ77,从该菌中分离得到抗肿瘤活性组分AP-C,具有开发成抗肿瘤药物的潜在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purify myxobacteria from soil samples, identify and classify myxobacteria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ources of myxobacteria and study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Methods: inactivated Escherichia coli indu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solate and purify myxobacteria from soil samples and observe their morpholog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omology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 sequence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strain. 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y was studied by adding XAD-16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to the supernatant of fermentation broth to extract the crude extract of fermentation product (CCK-8). RP-HPLC was used to isolate the antitumor active component LC-MS / MS to analyze its molecular weight. Results: STXZ77 strai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The strain was named Myxococcus stipitatus STXZ77.The fermentation product of this strain, XAD-16 resin crude extract, was applied to murine melanoma cell B16. Many kinds of tumor cells, such as mouse breast cancer cell 4T 1,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SMMC-7721, human cervical cancer cell he Laand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SW480, have good cytotoxicity. The ICP 50 values of the cells exposed for 24 hours were 5.34 渭 g / ml, 13.50 渭 g / ml, 11.93 渭 g / ml, 28.70 渭 g / ml, respectively. 48.09 渭 g / ml, and the toxicity of HUVEC to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was 17.09 渭 g / ml, less than B16. 4Cytotoxicity of T1 and SMMC-7721. RP-HPLC was used to isolate anti-tumor active component AP-C.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product was 422.99m / z. Conclusion: Myxococcus stipitatus STXZ77 was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s. The antitumor active component AP-C was isolated from the strain,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value of developing antitumor drugs.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国家“973”计划(2012CB722301) 国家“863”计划(2011AA10A203) 湖南省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34486)资助项目
【分类号】:R96;R914
【正文快照】: *国家“973”计划(2012CB722301),国家“863”计划(2011AA10A203),湖南省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34486)资助项目粘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杆状、可滑行、具有复杂多细胞行为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形成多细胞的子实体和抗逆性的粘孢子。粘细菌属于变形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双生;程俊;贾勇;谢复新;;新型铂(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化学试剂;2007年06期
2 王海英;张丽萍;葛文中;;甾体肟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冯娟;李建其;;N-(氨基吡啶)苯甲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J];药学学报;2009年12期
4 吴春华;陈艺勤;邱恬;姚闽娜;庞杰;;多糖微观构象与抗肿瘤活性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11年04期
5 陈卫民,曾陇梅,徐继红,吴曙光;3,3’-(二硒双甲叉)双(5-羟基-6-甲基4-吡啶甲醇)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年03期
6 陈琪,朱海亮,戚穗坚,彭文烈,徐安龙;六氮杂大环希夫碱与银(Ⅰ)系列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王新杨;徐浩;吴晓明;黄文龙;周金培;;异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周燕;赵砚瑾;李庶心;邓晓东;;苯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年02期
9 胡扬根;高海涛;王刚;王燕;屈永年;徐靖;;新型2-氨基-呋喃并[2,3-d]嘧啶-4(3H)-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有机化学;2012年08期
10 马秀文;王哲清;张椿年;;2,3-双(烷胺甲基)-1,4-二羟基蒽醌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会成;曾名勇;董士远;刘尊英;李瑞雪;郭玉华;;海带多酚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胡人杰;;我国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A];2007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岩;高世勇;季宇彬;;多糖结构修饰对抗肿瘤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尚海;陈虹;郝飞跃;刘永峰;潘莉;程卯生;;新型吲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黄燕敏;崔建国;甘春芳;宋化灿;;6-取代-4-氮杂-A-homo-3-氧代胆甾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王朋;毕秀丽;郭玉梅;朴虎日;赵余庆;;25-OH-PPD脂肪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评价[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7 冯贝贝;周广强;于康;王惠;张秋荣;刘宏民;;2-吲哚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价[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丹;李晓静;郑小洲;盛志成;霍春芳;赵临襄;;2-(E)-取代-苯基亚甲基-6-(N-取代-胺甲基)环己酮/环己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侯宝龙;王翠玲;张宁;刘建利;;喹喔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中册,墙报P1-P24)[C];2013年
10 宣伟;丁雯;李义平;惠宏襄;张三奇;;4-甲基哌嗪甲酰基二芳基脲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咔啉及其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2 李德海;深海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毕重文;新型N-取代槐定酸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4 张颖杰;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李静;(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的应用研究兼论羧酸金刚烷胺盐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D];吉林大学;2008年
6 田智勇;酰亚胺衍生物合成与抗肿瘤活性评价[D];天津大学;2009年
7 刘红椿;桔霉素三聚体Tricitrinol B的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郭淑春;3-芳基-8H-噻吩并[2,3-b]吡咯里嗪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9 袁健;手性钌配合物Λ-WH0402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10 黄伟;新型类黄酮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叶;叶酸介导白蛋白包载长春碱纳米粒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评估[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艳秋;2-取代-1,4-二羟基-9,10-蒽醌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朱九滨;红树林生态环境抗肿瘤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太空诱变育种[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4 张彦岭;缩胺硫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5 赵荔华;1,,3-二氢-1,3-二氧-2H-异吲哚-N-取代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杨少梅;二芳醚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张明珠;中氮茚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灵;喹喔啉-1,4-二氧化物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曾惠妮;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cytosporone B及其系列衍生物的合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应华洲;多取代苯并二氢吡喃[4,3-d]-△~(1,9b)-1,2,3-噻二唑啉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抗肿瘤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17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41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