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端粒G-四链体配体药效团模型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 端粒酶 G-四链体 配体 药效团模型 分子对接 出处:《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G-四链体存在于人类很多重要部位,如癌基因启动子区域以及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它是由富含鸟嘌呤(G Guanine)的DNA序列在某种环境条件下自身组装而成的特殊二级结构。在癌细胞以及永生化细胞系中,端粒酶显示活性,能够起到对端粒的延长作用,而G-四链体的存在抑制了端粒酶的活性,使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端粒逐渐缩短,细胞正常走向灭亡。靶向G-四链体的抗癌药物设计成为了当前十分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端粒G-四链体配体、受体、受体-配体复合物构建药效团模型,并利用含有活性和非活性的配体测试集进行药效团模型的验证。然后以三个药效团模型在天然产物数据库中进行高通量的虚拟筛选,先通过快速分子对接和半柔性对接,再通过半柔性的精准分子对接技术。在理论上确认了端粒G-四链体的配体化合物。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分别基于端粒G-四链体配体、受体、受体-配体复合物构建了药效团模型,并利用含有活性和非活性的测试集对药效团模型进行验证,选择三个最佳的药效团模型。以三个最佳的药效团模型在天然产物数据库中进行高通量的虚拟筛选,得到3600个化合物,根据类药性原则和和Veber原则过滤掉一大部分化合物,三个模型分别剩下化合物377、359、362个化合物,这些剩下的化合物都具有成药的可能性。先对筛选结果进行快速分子对接技术,三个模型的化合物分别剩下270、208、256个。然后利用半柔性分子对接技术对以上三个模型所剩下的化合物中打分排名前50的化合物进行一致性打分评价,根据打分情况和三个模型共有的化合物进行分析,Cimiracemate B、Cimiracemate C、Cimiracemate D、Anticancer Stilbenolignan PM V70P691-042、Anticancer Flavonoid PMV70P691-97为最佳化合物。最终通过半柔性精准分子对接技术对以上五个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并分析对接结果。最终确认以上五个化合物在理论上可作为端粒G-四链体的配体,为抗癌药物的研发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Abstract]:The G-quadruplex exists in many important parts of human beings. Such as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oncogene and the telomere at the end of the chromosome. It is a special secondary structure assembled by a DNA sequence rich in guanine under certa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cancer cells and immortalized cell lines, Telomerase activity can prolong the telomere, and the existence of G-quad inhibits the telomerase activity, which makes the telomere shorten gradually during cell division. The design of anticancer drugs targeting G-quadruplex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means, so we have constructed a pharmacophore model based on telomeric G-quad ligand, receptor and receptor-ligand complex. The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verified by using the ligands containing active and inactive ligands. Then three pharmacophore models were used to perform high-throughput virtual screening in the natural product database. First, rapid molecular docking and semi-flexible docking were performed. The ligand compounds of telomere G-quadruplex were theoretically confirmed by semi-flexible precise molecular docking technique. The main contents and result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based on telomere G-quad ligand, receptor, The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constructed by receptor-ligand complex, and the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verified by test set containing active and inactive. Three best pharmacophore models were selected. Three best pharmacophore models were used to carry out high-throughput virtual screening in the natural product database, and 3,600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compounds were filtered out according to the drug-like and Veber principles. There are 377,359,362 compounds left in each of the three models, and the remaining compounds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proprietary medicine. The screening results are first screened by rapid molecular docking. The compounds of the three models were 270, 208 and 256, respectively. The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op 50 compounds of the three models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semi-flexible molecular docking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scoring situation and the common compounds of the three models, the Cimiracemate Cimiracemate Cor Cimiracemate DU Anticancer Stilbenolignan PM V70P691-042Anticancer Flavonoid PMV70P691-97 was selected as the best compound. Finally, the molecular docking of the above five compounds was carried out by semi-flexible precise molecular docking technique. Finally confirmed that the above five compounds could theoretically be used as ligand of telomeric G-quadruplex,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anticancer drugs.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涛,周家驹;基于药效团的三维数据库搜索[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9期
2 张燕玲,王耘,乔延江;中药与天然产物研究中药效团的构建与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2004年04期
3 彭涛,周家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效团研究(英文)[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5年06期
4 肖静;房咪;陈姣;郑珩;;药效团技术在抗感染新药研究中的应用[J];抗感染药学;2013年03期
5 方浩,卢景芬,夏霖;尿道选择性α_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药效团的构建(英文)[J];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2003年04期
6 李嘉宾;夏霖;陈亚东;;α_(1A)-亚型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3D药效团模型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6期
7 季宇彬;田然;刘振明;张亮仁;林文翰;;基于蛋白质药效团匹配的化合物功能预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鲍红娟;张燕玲;乔延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三维药效团的构建[J];物理化学学报;2008年02期
9 董光;邓学娟;;整合药效团的分子对接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年10期
10 艾观华;顾月清;;采用基于结构的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方法用于发现新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J];药物生物技术;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星;张燕玲;乔延江;;药效团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鲍红娟;张燕玲;乔延江;;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三维药效团的构建[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3 姜凤超;刘玲;金华;倪广慧;;利用天然药物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构建药效团模型[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小利;胡文祥;;芬太尼类化合物药效团模型构建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代英杰;王新宇;王大伟;康从民;;苯并咪唑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与应用[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郑光辉;季兴跃;易红;李卓荣;;作用于MDM2-p53结合的小分子抑制剂药效团的构建[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7 鲍红娟;唐亚林;徐筱杰;向俊峰;郑智慧;路新华;;二氢乳清酸脱氢酶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刘翎;刘宗英;孟帅;易红;金洁;李卓荣;;作用于秋水仙碱结合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药效团的构建及应用[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9 张生烈;魏寅祥;李乾;孙昊鹏;彭晖;尤启冬;;基于药效团模型的新型ABCB1抑制剂设计以及生物活性评价[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10 曾露;张醉;赵娟;吴晓灵;姜凤超;;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药效团模型的构建[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和平;中国医科院药物所整合多学科研究抗炎新药[N];中国医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英;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活性和分子动力学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燕玲;基于三维药效团的活血化瘀中药虚拟筛选方法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董爱国;RXR药效团模建和分子对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郭亦然;基于三维数据库搜寻的中药信息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许哲军;GPCR配体药效团模拟及其数据库构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魏静;腺苷受体拮抗剂药效团模建和分子对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张小轶;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整合酶为靶点的药物设计及耐药机理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8 赵鑫;选择性α_(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分子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细胞模型筛选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2年
9 成碟;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活性评价及其药效团模型[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孔韧;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HIV-1药物设计[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衡;基于靶标结构和药效团模型特征的DAPY类HIV-1 NNRTIs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华华;基于端粒G-四链体配体药效团模型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3 杨晔;抗病毒相关药效团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朱钰;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刘维国;抗药物依赖功效药效团模型的构建及其虚拟筛选[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李凤丽;基于药效团和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的筛选系统平台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白崇亮;PI3K亚型选择性抑制剂的药效团分析及以PI3K为靶点的虚拟筛选[D];兰州大学;2012年
8 马亚琼;一系列微管聚合抑制剂的活性评价、药效团模型及分子对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何献卓;整合酶药效团模型构建及芳香二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强;沙坦类抗高血压药物的药效团研究及新化合物设计评价[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42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4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