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还原响应性阿霉素糖脂聚合物胶束抗肿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6:04

  本文选题:壳寡糖硬脂酸 切入点:胶束 出处:《浙江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聚合物前药是指药物通过共价键嫁接至高分子聚合物上,得到的在体外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在体内经生物转化释放出活性药物而发挥药效的化合物。还原响应性聚合物前药在传递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而达到肿瘤细胞后快速释放药物,发挥药效。 本课题通过酶解得到壳寡糖,并在其上嫁接硬脂酸,合成得到两亲性壳寡糖硬脂酸聚合物(CSO-SA)。CSO-SA能在水性介质中自组装形成胶束。以3,3-二硫代二丙酸二(N-琥珀酰亚胺)酯(DSP)为交联剂,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通过二硫键嫁接至CSO-SA胶束上,合成得到还原响应性阿霉素糖脂聚合物(DOX-SS-CSO-SA)。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该聚合物前药的药物含量为5.5%,核磁共振氢谱确认其化学结构;芘荧光法测得临界胶束浓度(CMC)为49.1μg/mL;微粒粒度分析仪测得胶束的粒径为62.8nm,且分布均匀。荧光光谱变化和体外释放研究表明DOX-SS-CSO-SA胶束在模拟细胞外环境的低还原性介质中相对稳定,而在模拟细胞内环境的高还原性介质中二硫键断裂并快速释放出药物。体外细胞研究显示,DOX-SS-CSO-SA胶束能迅速被肿瘤细胞摄取,在胞内快速释放药物,且药物聚集于细胞核,拥有优于DOX的细胞药效。DOX-SS-CSO-SA胶束可以有效克服MCF-7/Adr细胞的耐药性,克服耐药倍数高达34.8。荷瘤裸鼠体内分布研究表明,DOX-SS-CSO-SA胶束在肿瘤组织大量聚集,且在心脏分布较少。动物药效结果显示,DOX-SS-CSO-SA胶束的抑瘤率为70.2%,同时降低药物的毒性,对模型动物的体重影响较少。心肌组织切片显示DOX-SS-CSO-SA胶束能显著减少DOX引起的心脏损伤。
[Abstract]:A polymer prodrug is a drug grafted onto a polymer by covalent bonding, which is inactive or less active in vitro. A compound that releases active drugs through biotransformation in vivo. The reductive responsive polymer prodrugs remain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course of transmission, and release the drugs quickly after reaching tumor cell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ir effects. In this paper,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were prepared by enzymatic hydrolysis, on which stearic acid was grafted. Amphiphilic oligosaccharide stearic acid polymer, CSO-SAA, CSO-SA, was synthesized and self-assembled to form micelles in aqueous medium. The antitumor drug doxorubicin was grafted onto CSO-SA micelle by disulfide bond, using DSP3 dithiodipropionate (DSP) as crosslinker, the antitumor drug doxorubicin was grafted onto the CSO-SA micelle by disulfide bond, the antitumor drug doxorubicin was grafted onto the CSO-SA micelle. A reductive doxorubicin glycolipid polymer (DOX-SS-CSO-SA-SAG) was synthesized. The content of prodrug was 5.5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and the chemical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measured by pyrene fluorescence method was 49.1 渭 g / mL, the particle size was 62.8 nm by particle size analyzer, and the fluorescence spectrum changes and in vitro release studies showed that DOX-SS-CSO-SA micelle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in the low reductive medium simulating the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In vitro cell studies showed that DOX-SS-CSO-SA micelles could be rapidly ingested by tumor cells, rapidly released in cells and accumulated in the nucleus. DOX-SS-CSO-SA micelles, which have a better effect than DOX,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MCF-7/Adr cells,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multiple is up to 34.8. The distribution of Dox-SS-CSO-SA micelles in nude mice bearing tumor showed that the micelles of DOX-SS-CSO-SA accumulated in tumor tissues. The inhibitory rate of DOX-SS-CSO-SA micelle was 70.2, and the toxicity of the drug was decreased, and the weight of model animal was less affected. Myocardial tissue section showed that DOX-SS-CSO-SA micelle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cardiac injury induced by DOX.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娟,张灿,平其能;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用载体的研究与应用[J];药学进展;2002年06期

2 朱建华;周敬堂;;聚合物胶束在医药领域中的新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33期

3 李平祝;杨卓理;杨可伟;王菲;刘艳;;多功能聚合物胶束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03期

4 林琳;涂家生;庞卉;苗先烽;何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的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年02期

5 肖玲;孙晓辉;陈华兵;朱艳红;徐辉碧;杨祥良;;聚合物胶束细胞摄取的膜融合机制研究[J];生物物理学报;2009年S1期

6 荣利;张彦焘;胡巧红;;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S1期

7 蒋小红;黄[;黄雄;黄越燕;朱琦峰;宋国杰;;载药体系-聚合物胶束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年10期

8 李远达;朱亮;;聚合物胶束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0年08期

9 毛世瑞;田野;王琳琳;;药物纳米载体——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10 王志钢;臧琛;李慧;张保献;;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2 肖玲;孙晓辉;陈华兵;朱艳红;徐辉碧;杨祥良;;聚合物胶束细胞摄取的膜融合机制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张建祥;颜美秋;邱利焱;金一;朱康杰;;基于两亲聚膦腈的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其初步体外评价[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范孝寅;;新型药物载体聚合物胶束在我国研究的现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杨婷媛;张强;;以整合素为靶向的新型聚合物胶束联合给药系统的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7 王永中;李雅娟;张志文;沙先谊;方晓玲;;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优化紫杉醇聚合物胶束制剂[A];中医药理论与应用研究——安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敖丽娇;黄亮;粟武;;肝素-叶酸复合胶束用于MRI及双靶向药物运输[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聂淑瑜;章莉娟;;pH敏感聚合物胶束载药和释放行为的介观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10 李永文;夏和生;;双重响应聚合物胶束制备及高强度聚焦超声控制释放行为[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静;超顺磁性Fe_3O_4磁性聚合物载药胶束的制备与磁靶向载药体系性能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2 王蓓蕾;葡萄糖响应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及对胰岛素的控制释放[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月英;羰基官能团化聚己内酯共聚物合成、表征及其体外释药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马颖颖;温度和pH敏感性可降解高分子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王永中;紫杉醇嵌段共聚物胶束给药系统克服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磐;功能化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1年

2 李远达;5-氟尿嘧啶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抑制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1年

3 于克炜;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张云;肿瘤靶向和环境响应性多臂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甘延长;pH、温度双重敏感性胶束的制备及其对药物控制释放行为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于川茗;硫酸软骨素基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赵军;两亲性核交联聚合物胶束的制备与载药应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超宇;氧化还原敏感和肿瘤靶向聚合物胶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贾利霞;壳聚糖基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彩霞;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5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5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