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培美曲塞上市后安全信号的检测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7 08:47

  本文选题:培美曲塞 切入点:不良反应 出处:《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检测培美曲塞上市后的安全信号,对其上市后安全性作初步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数据库进行培美曲塞安全信号检测,并利用SPSS 19.0分析年龄、性别、用药时长、剂量及适应证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在进行分析的5 397 235份报告中,查找到以培美曲塞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4 219份,经ROR法检测,共得到173个培美曲塞安全信号,其中心血管系统信号21个。统计学分析发现,相比于其他系统ADR,心血管系统ADR在用药时长(P=0.445)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在性别(P=0.008)、年龄(P=0.035)、用药剂量(P=0.003)、适应证(P=0.000)中分布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40岁以上、MPM和非鳞状NSCLC、剂量800~1 000 mg可能更易发生心血管系统ADR。结论:通过对培美曲塞安全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发现,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信号评价和验证,决定临床应用中是否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ct the safety signals of pemetrexed after listing and to evaluate its safety after listing. Methods: to detect the safety signals of pemetrexide in th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of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and analyze the age and sex by using SPSS 19.0. Methods: the method of reporting ratio ratio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afety signals of pemetrexide in th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of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Results: of the 5 397,235 reports analyzed, 4 219 were reported with pemetrexide as the first suspected drug, and detected by ROR method. A total of 173 pemetrexide safety signals were obtained, of which 21 were cardiovascular system signals.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ADR in cardiovascular system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other system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0. 008, P0. 035, P0. 003, indication, P0. 000). Male patients over 40 years old with MPM and non-scaly NSCLC at a dose of 800 ~ 1 000 mg may b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cardiovascular system ADR.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and verify the safety signal of pemetrexide by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safety signal of pemetrexide.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take appropriat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药剂科;
【分类号】:R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媛;程能能;杜文民;王永铭;;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中神经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的信号检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年02期

2 卜擎燕;熊宁宁;邹建东;蒋萌;刘芳;Anna Zhao-Wong;;ICH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药事管理的标准医学术语集[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年05期

3 任经天;王胜锋;侯永芳;杜晓曦;李立明;;常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比较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1年06期

4 陈延;郭剑非;江冬明;詹思延;;数据库挖掘和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的探索与分析(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5 李婵娟;夏结来;江静;邓剑雄;;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的信号检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年03期

6 张晓兰;夏佳;;浅谈药物警戒中的安全信号与信号管理[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年02期

7 武煜;许杰;胡勇;凌晓霖;;概述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立;王可鉴;贺林;;通过索引药品说明书信息挖掘药物新用途[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2 张鸿燕;肖静波;舒良;;精神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年01期

3 朱玲琦;杨铭;杜文民;顾希钧;;5277例中药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年05期

4 刘军艳;;浅谈药物警戒与药品安全工作[J];天津药学;2007年03期

5 叶小飞;王海南;陈文;傅政;贺佳;;数据挖掘在药物警戒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08年01期

6 汪海孙;居靖;黄萍;张承绪;侯永芳;;报告率比例法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信号提取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09年09期

7 金锋;;浅谈中药注射剂的风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中国药物警戒;2009年09期

8 林伟兴;叶小飞;姚洪祥;贺佳;;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现状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年12期

9 王超;叶小飞;钱维;贺佳;;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的关联规则[J];中国药物警戒;2010年03期

10 叶小飞;郭晓晶;赵璐;贺佳;;个例安全性报告规范(ICH E2B)简介及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叶小飞;基于自发呈报系统与循证医学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陈光建;药品安全管制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李婵娟;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理论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4 李凌艳;药物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的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刘雅莉;基于实证视角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毕玉侠;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评价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7 许金芳;基于倾向性评分估计因果效应的方法研究及其在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评价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堪瑜;省级ADR系统的信息智能分析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2 傅政;Bayes方法筛选药物不良反应信号及利益风险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3 蒋志伟;适应性临床试验中EDC平台构建与模拟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王盼;基线模型在清开灵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ADR信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王超;倾向性评分法及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6 高菲霏;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吕仁和教授三型四候法治疗慢性肾炎数据资料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韩飞;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风险因素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8 周克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集中监测与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蓉;药品不良反应流行病学智能分析系统的建立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10 张筱;贝叶斯倾向性评分模型及其在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的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萍;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1999年04期

2 楼谷音,蒋金根;肾移植患者视力障碍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1999年03期

3 戴宏,向华;头孢他啶致精神障碍1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年04期

4 魏志军;程能能;何乐;杜文民;徐建龙;陈斌艳;王永铭;;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定量信号检测系统的建立[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5 李由,赵立全,魏锐利,朱煌;肾移植术后白内障的成因分析和手术治疗[J];上海医学;2005年09期

6 于卫红;;尿毒症并发青光眼3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7年20期

7 王大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志愿报告数据分析的若干方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年01期

8 陈延;郭剑非;江冬明;詹思延;;数据库挖掘和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的探索与分析(上)[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1期

9 章少华;王大猷;王越;孙骏;李明;徐厚明;钟明康;;报告率比例失衡信号检测的实证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陈延;郭剑非;江冬明;詹思延;;数据库挖掘和药物不良反应信号的探索与分析(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李金瀚,罗荣城;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05年03期

2 王汉萍;张力;;培美曲塞在肺癌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7年10期

3 张雪艳;黄艾弥;白皓;陈玉蓉;韩宝惠;;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68例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9年02期

4 余春华;李俊英;符琰;;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毒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华西医学;2009年04期

5 王伟;尚立群;李学昌;文峰;李军;刘军强;;培美曲塞单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近期疗效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6 宋萌萌;刘世研;;人参皂甙Rg3联合培美曲塞治疗11例老年复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0年17期

7 赵志成;;培美曲塞在肿瘤化疗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27期

8 潘宇凯;吴丹;刘雄伟;赵韬;;培美曲塞单药一线治疗19例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1年01期

9 张斌;张霞;高亚杰;张阳;;培美曲塞单药与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10期

10 蔡勇;王季颖;;适形放疗联合培美曲塞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老年非鳞型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1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雪梅;;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护理[A];首届浙赣两省肿瘤研究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蒲骁麟;王峻;李薇;陆彬彬;王朝霞;杨民;樊卫飞;王琳;许菊青;;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A];2013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六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袁晓荣;李利清;曹坤;;培美曲塞治疗后致皮肤色素沉着1例[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王立;孙艳;简敬民;李川;;LC/MS/MS法测定大鼠中培美曲塞的浓度及培美曲塞二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5 孟丽娟;樊卫飞;杨民;刘福银;蒲骁麟;王峻;;薏苡仁油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A];2011年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6 洪永贵;温艳艳;徐露娟;王静;纪媛媛;;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二线治疗复发转移性贲门癌的临床观察[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7 袁晓荣;李利清;曹坤;张巧凤;;培美曲塞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8 孟凡路;尤嘉琮;李洋;刘彬;祖玲玲;李雪冰;常锐;周清华;;培美曲塞对肺癌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第13届全国肺癌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杨民;王峻;蒲骁麟;樊卫飞;孟丽娟;刘福银;;TS蛋白水平与培美曲塞治疗老年肺腺癌疗效的关系[A];2013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六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陆筱灵;;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A];2013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六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周西龙;培美曲塞“亲民”拓市场[N];医药经济报;2013年

2 赵舒;培美曲塞异军突起[N];医药经济报;2013年

3 周彩存;培美曲塞与胸部肿瘤[N];健康报;2006年

4 记者 靖九江;好药还需善用[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靖九江;追踪前沿进展 提高研究水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蒋延文;培美曲塞联合索拉非尼对肺癌细胞株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2 邱镜丹;培美曲塞联合唑来膦酸对三阴性乳腺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张冠中;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对人结肠癌细胞株作用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4 杨露璐;非小细胞肺癌新的治疗性靶点的探索[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倩;乏氧诱导因子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培美曲塞化疗抵抗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周守兵;培美曲塞时辰给药治疗肿瘤的基础研究[D];蚌埠医学院;2011年

3 王娇娜;抗癌药物培美曲塞的合成与分析及构谱效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綦琦;培美曲塞联合放疗对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5 张霞;培美曲塞单药与联合用药治疗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媛;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7 叶晓贤;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近期疗效与安全性观察[D];浙江大学;2011年

8 曹莉莉;剂量强度对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分析[D];苏州大学;2014年

9 张培;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10 陈琳;培美曲塞与5-氟尿嘧啶相结合的抗代谢药物的合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78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578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