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烷酸对谷氨酸致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本文选题:十六烷酸 切入点:PC细胞 出处:《中国药学杂志》2015年1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十六烷酸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5 mmol·L-1谷氨酸),阳性药物对照组(7μmol·L-1尼莫地平或10μmol·L-1MK801)以及十六烷酸组(1、10、100μmol·L-1)。噻唑蓝法验证十六烷酸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乳酸脱氢酶比色法、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十六烷酸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膜通透性变化的影响;AO/EB、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PC12细胞凋亡的形态。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cl-2、Bax、GluR1蛋白表达。结果噻唑蓝、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显示:与谷氨酸模型组相比,十六烷酸能明显改善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活力,减少细胞膜通透性;AO/EB荧光染色显示谷氨酸损伤后,模型对照组可见大部分细胞经AO染色后核染色质部分呈现浓染,十六烷酸各组仅出现少数被EB染成橘红色的细胞;Hocehst荧光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十六烷酸组细胞核发出蓝色荧光较弱。十六烷酸能上调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并能抑制谷氨酸导致的谷氨酸受体的过度表达。结论十六烷酸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与抑制谷氨酸受体蛋白NMDA、Bax蛋白的表达的增加,上调Bcl-2蛋白表达等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exadecanoic acid on apoptosis of PC12 cells injured by glutamate. Methods PC12 cells were divided into 7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 and dimethyl sulfoxide solvent control group. Model control group (25 mmol 路L -1 glutamate),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 (7 渭 mol 路L -1 nimodipine or 10 渭 mol 路L -1 MK801) and cetanoic acid group 100 渭 mol 路L -1. Thiazolyl blue assay was used to verif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hexadecanoic acid on PC12 cells injured by glutamat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hexadecanoic acid on the permeability of PC12 cell membrane induced by glutamic acid by trypan blue staining the morphology of PC12 cell apoptosis was observed by AOP / EBX Hoechst fluorescence staining. FITC-Annexin V / Pi fluorescence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apoptosis rate. Western blot. Methods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Bcl-2OBax-GluR1 protein in cells. Results thiazolyl blue, thiazolyl blue, and thiazolyl blue were detected. Trypan blue staining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content in cell supernatant showed that cetanoic acid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viability of glutamate injured PC12 cells and reduce cell membrane permeability after glutamate injury. In the model control group, most of the cells showed strong staining after AO staining, and only a few cells stained with EB in the cetanoic acid group showed Hocehst fluorescence staining.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cetanoic acid group had weaker blue fluorescence. Cetane acid could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and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Bax protein. Conclusion hexadecanoic acid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apoptosis of PC12 cells injured by glutamate, which protects and inhibits the increase of the expression of glutamate receptor protein NMDA-Bax protein. Upregulation of Bcl-2 protein express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新安医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所;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4005) 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I26B03) 安徽省第五批优秀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10040606Y17) 2013年度安徽省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R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雅琪;张朝晖;潘俊芳;王顺春;陈伊蕾;周巧云;;蜈蚣藻抗肿瘤活性及其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0年06期
2 李爱红;郭爱松;陈鑫;;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活力的影响[J];交通医学;2012年06期
3 关萍;石建明;高玉琼;;乌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新红;朱佳;徐水凌;;龙葵碱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J];中国药学杂志;2014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光志;田维毅;王平;王文佳;奚锦;俞琦;黄高;蔡琨;王乾宇;刘安胜;安传伟;查高武;张鹏;;凤冈野生天麻抗真菌肽基因(gaf)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2 张倩勉;莫美华;;巨大口蘑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年12期
3 原玲芳;高健;程绍杰;尹壮壮;曹琳琳;;小蓬草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4 王艳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天麻挥发油成分[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2期
5 熊汝琴;王锐;陈顺芳;袁晓春;张泽俊;;不同产地红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7期
6 曹翠翠;赵凤琴;郭少茹;王宏伟;;主要环境因子对细弱蜈蚣藻(Grateloupia tenuis)孢子发育的影响及生活史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15年02期
7 李颖博;马家海;孙彬;文茜;王丁晶;;东海枸杞岛蜈蚣藻属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海洋渔业;2015年03期
8 杨东娟;杨永利;王忠合;郭守军;刘伟明;钟伟浩;饶佩云;;蜈蚣藻多糖的提取及其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1年11期
9 杨晋;骆其君;邱成功;徐善良;;温度、盐度、光照对蜈蚣藻丝状体生长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5年02期
10 冯巧巧;刘军田;;麝香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倩勉;莫美华;;巨大口蘑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周永;石榴果皮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芳;脑健片对脑缺血损伤的干预及其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郭亮;麝香酮对大鼠原代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及急性脊髓损伤保护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4 张小华;mTORC2在肾上腺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婧婧;蜈蚣藻多糖提取纯化及其活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2 白路;长白山乌天麻的生药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3 魏晓娇;温度和光强对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丝状体发育的影响及白氏鹿角菜(Silvetia babingtonii)的早期发育[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刘剑锋;硫化氢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南华大学;2014年
5 张凯波;四氯化碳长期暴露对小鼠海马锥体细胞树突棘和突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4年
6 刘文朵;马尾松针抗菌物质对常见食品腐败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7 王芳菲;铁皮石斛极性部位化学成分和药材质量标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水生;郭改革;施红;王宏;David Lee;;泽泻提取物Alisol Monoacetate A和B对HepG2细胞株胆固醇代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年07期
2 杨阳;蔡飞;杨琦;杨颖博;孙连娜;陈万生;;头花蓼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3 曾明,李守汉,张继,曾爽,王平;兰州油松松皮挥发性成分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3期
4 严君;施松善;王顺春;王峥涛;胡之璧;;蜈蚣藻中一种硫酸半乳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抗新生血管生成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9期
5 喻乾明;施松善;季莉莉;沈凯凯;秦坤;王顺春;;蜈蚣藻多糖的体外抗血管生成作用[J];中国海洋药物;2010年01期
6 章俊;施国伟;;龙葵碱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体外抑制作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年03期
7 张纪达;胡英杰;张文;黄新安;张横柳;;铁甲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年01期
8 李明勇,黄培春,孔霞;MTT法测定口虾蛄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J];现代肿瘤医学;2005年03期
9 彭国平,楼凤昌;碳碳相关谱测定Oplopanone的结构[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年06期
10 彭国平,朱国元,楼凤昌;泽泻中二个三萜新成分的研究Ⅱ[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崇玉;邓峗;梅玲;郭大乐;;龙须菜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1年06期
2 王永生,姜大成,孟勤,王恩思;HPLC测定哈蟆油中十六烷酸胆甾醇酯含量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3期
3 曾慧英;谢建春;卢立晃;韩蕙阑;孙宝国;;南方红豆杉叶挥发性成分[J];精细化工;2011年11期
4 吕兆林;林西;郭弘璇;秦娇;侯智霞;张柏林;;竹叶挥发油中主要化合物的抑菌作用[J];食品科学;2012年17期
5 王谦,冀宏,丁万杰,朱朝辉,汪虹,霍红,顾雅君;茯苓的发酵研究及其动物免疫学观察[J];中国食用菌;2002年02期
6 李占林;李丹毅;吴瑛;华会明;;金莲花抗菌有效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7 张敉;陈曼;张涵庆;孙视;;桑白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8 黄相中;尹燕;程春梅;高利斌;刘天成;戴云;;蒌叶茎中甘油酯和神经酰胺类化合物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隋长惠,吴立军,杨继芳,王玉洁,于殿臣,张蔚君;木贼的石油醚提取物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10 周欣欣;;罗汉果中的挥发油成分[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1614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14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