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药物控释应用
本文选题: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切入点:溶胶-凝胶法 出处:《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以三乙醇胺为碱性沉淀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制备了介孔结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以硅烷偶联剂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对介孔二氧化硅进行表面修饰,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pH响应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聚甲基丙烯酸(MSNs@PMAA)复合微球。利用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MSNs@PMAA复合微球平均直径为167 nm,具有长程有序介孔孔道,MSNs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别从1 081 m~2/g、1.756cm~3/g和3.2 nm减小至506 m~2/g、1.340 cm~3/g和1.7 nm。以多柔比星(DOX)为模型药物,MSNs@PMAA复合微球显示了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在体外有明显的p H响应性。
[Abstract]:Using sol-gel method, triethanolamine as basic precipitating age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template agent,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TEOS) as silicon source, triethanolamine as basic precipitating agent,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 as templat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The surface of mesoporous silica was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3-( isobutenyl) trimethoxysilane (MPS). The pH responsiv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of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 polymethacrylate (PMAA) were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The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means of a small angle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er.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is 167 nm, which ha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ordered mesoporous channel MSNs. The pore volume and pore size decreased from 1 081 mg / g 1.756 cm / g and 3.2 nm respectively to 506mV / g 1.340 cm~3/g and 1. 7 nm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e microspheres with doxorubicin as the model drug showed higher drug loading and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and obvious pH response in vitro.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药学院;开封市卫生学校;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分类号】:R944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璋;;明胶/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刘辉;郝志显;李文清;甘礼华;徐子颉;陈龙武;;溶胶中聚合法制备多种形态有机-无机二氧化硅复合微球[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杨武利;刘聪颖;郭佳;邓勇辉;汪长春;府寿宽;;多重响应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载药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4 张和鹏;张宝亮;张秋禹;范新龙;厉向杰;;内部结构不对称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探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顾顺超;;单分散性无机-有机单核胶囊化复合微球合成方法[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高秋爽;姜立忠;吴战鹏;武德珍;;界面引发聚合制备中空磁性纳米复合微球的初探[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7 孙莉峰;张颖;吴华涛;房喻;;新型脲醛树脂/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常柏松;刘聪颖;闻昊;唐红艳;焦云峰;杨武利;;含介孔结构的多重响应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载药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汪丽梅;陈大俊;;淀粉/银“核/壳”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颖;夏慧芸;房喻;;一种特异表面结构无机-高分子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万福;高性能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在低丰度磷酸肽和糖肽选择性富集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徐帅;磁簇/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功能设计、结构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魏文浩;单分散微球制备装置的构建及载COL海藻酸钙—壳聚糖复合微球制备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李红;结构型负载杂多酸复合微球的构筑及其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建安;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的设计、合成及形貌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张颖;纳米结构型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微凝胶模板法制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陆书来;分子印迹聚合物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赵丽;多孔氧化物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谢钢;乳液聚合技术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10 郭佳;多功能有机/无机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生物应用[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凯强;单孔中空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毛剑宇;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油膜吸附应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云;淀粉固载β-环糊精高聚物的制备、改性及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4 同致庆;酵母炭基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处理[D];长安大学;2015年
5 廖柳辉;石墨烯复合微球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门菲;手性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及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李笑涵;介孔SiO_2/Fe_3O_4空心复合微球的合成及药物布洛芬固定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8 李宁;姜黄素/P(St-co-MAA)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染色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9 夏效杰;分散染料/P(St-co-MAA)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D];青岛大学;2015年
10 王秋菊;淀粉/β-环糊精多孔磁性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9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39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