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呋太尔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本文选题:硝呋太尔 切入点:药动学 出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考察单剂量经口给予硝呋太尔片后健康人体内硝呋太尔的药动学特征,比较国内外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18名,采用双周期自身交叉对照法经口给予硝呋太尔片受试制剂(国内制剂)与参比制剂(国外原研制剂)。观察不良事件;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硝呋太尔的质量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18例健康志愿者分别经口给予硝呋太尔片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硝呋太尔的tmax分别为(2.42±0.67)h和(2.42±0.75)h;ρmax分别为(12.39±7.10)μg·L-1和(12.43±8.07)μg·L-1;t1/2分别为(1.19±0.42)h和(1.28±0.44)h;AUC0-t分别为(33.68±17.09)μg·h·L-1和(33.54±18.37)μg·h·L-1;AUC0-∞分别为(34.03±17.26)μg·h·L-1和(33.84±18.43)μg·h·L-1。以AUC0-t计算,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中硝呋太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4±17.0)%。结论硝呋太尔在人体内的个体差异性较大,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国产的硝呋太尔片与国外原研制剂具有人体生物等效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ifurataxel in healthy volunteers after a single dose of nifurataxel tablets, and to compare the bioequivalence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parations. Methods 18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 double-cycle self-crossover contro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nifuretol in plasma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nitrafurate tablet (domestic preparation) and reference preparation (foreign original preparation). The adverse events were observed by LC-MS / MS method. Results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in 18 healthy volunteers. The tmax of nifurotrel in plasma was 2.42 卤0.67 h and 2.42 卤0.75 h, 蟻 max was 12.39 卤7.10 渭 g 路L -1 and 12.43 卤8.07 渭 g 路L -1 路L -1, respectively 1.19 卤0.42 h and 1.28 卤0.44 h AUC0-t were 33.68 卤17.09 渭 g 路h 路L -1 and 33.54 卤18.37 渭 g 路h 路h 路L -1, respectively, and 蟻 max were 34.03 卤17.26 渭 g 路h 路L -1 and 33.84 卤18.43 渭 g 路h 路L -1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nifurotael was 102.4 卤17.00.Conclusion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ifuterol in human body are quite different,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wo-compartment model.
【作者单位】: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R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丽丽;葛庆华;周臻;支晓瑾;;人血浆中硝呋太尔的HPLC-UV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5年11期
2 钟大放;以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生物分析标准曲线的若干问题[J];药物分析杂志;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娟;李见春;董海军;张俊东;高署;;米格列奈钙片单、多次给药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安徽医药;2009年09期
2 马霖,刘月芬,韩志武;氯雷他啶片剂及胶囊生物等效的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邹继红;;RP-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甲硝唑的浓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4 邹继红;;RP-HPLC法测定人体血浆中芬布芬的浓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吕磊;赵亮;周闺臣;陈俊;张国庆;;HPLC-MS法评价2种茴拉西坦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高玉杰;;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氯雷他定[J];中国医药导刊;2009年04期
7 田燕;田舸;蒋妮;田野;刘浩南;矫建;岳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利福平栓剂在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张琰;杨蕾;刘梅;覃华;陈笑艳;张逸凡;钟大放;;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蔡秀琳 ,郑璇 ,林宇星 ,黄旭慧;偏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可醇滴剂中二组分的含量[J];福建医药杂志;2002年01期
10 叶丽香;黄秀旺;许建华;;姜黄素衍生物FM0807在不同给药方式下的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健;刘文革;刘立新;葛彦杰;王光宇;;盐酸法舒地尔在Beagle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张丽娟;李海燕;郝光涛;刘泽源;;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药学服务与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丛宁;邱利焱;于治国;金龙宇;金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多烯紫杉醇浓度[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高培平;苑振亭;;西尼地平健康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学惠;郭涛;何进;赵明宏;张敬一;;大蒜油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见春;陈飞虎;蒋志文;;LC/MS/MS测定人血清中环苯扎林的浓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药理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媛媛;张春宝;何世学;高洪志;曲恒燕;郝光涛;刘泽源;;注射用比阿培南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郑专杰;郝光涛;高洪志;刘泽源;;伏立康唑胶囊、分散片在健康受试者的生物等效性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黄露;葛苗苗;卫乐乐;舒成仁;黎维勇;;盐酸美普他酚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于丽秀;葛苗苗;黄露;卫乐乐;黎维勇;;不同剂量阿折地平在健康人体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燕;落新妇苷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药物吸收及药物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吕佳;中药苦芪缓释片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陈多;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作用及机理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4 宋宗华;苓桂术甘汤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5 戴荣华;滋肾丸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6 王东兴;抗肿瘤药雷替曲塞的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孟志云;纤维蛋白止血粉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年
8 谢智勇;泮托拉唑代谢和立体选择性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9 李岩;苯丙哌林及其对映异构体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10 徐海燕;艾瑞昔布在大鼠肝微粒体内的代谢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文琪;人血浆中匹卡米隆和氢氯噻嗪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和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李国庆;前列地尔定量分析方法及注射用前列地尔胶束动物比较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关鑫;洛伐他汀与其代谢物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捷;雷贝拉唑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苏琳;喜树碱新衍生物CPT13体内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单丽;新型光敏剂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药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7 刘峰;黄连生品及炮制品质量标准、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林丽丽;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李园;石杉碱甲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10 杨世磊;血浆中决奈达隆和活性代谢产物SR35021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eter Crome ,Robert J.Flanagan ,余自成;在老年人中进行药动学研究的必要性[J];临床药学;1995年01期
2 王睿,方翼,耿美玉,李桂玲,辛现良,戚欣,柴栋,裴斐,郎森阳,秦筱梅,陈升杰,王乃东,管华诗;中国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年08期
3 陈海燕,何威;阿米卡星在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房;2004年01期
4 文爱东;毕琳琳;罗晓星;贾艳艳;陈笑燕;张逸凡;;注射用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8期
5 邹豪;鲁莹;陈琰;马光大;高中;钟延强;;构建系统性药动学实验教学体系及实施体会[J];药学实践杂志;2007年02期
6 杨凌;陈志良;刘世霆;杨莉;;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剂在试验犬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年09期
7 张斌;汪华蓉;康纪平;李秋波;冯晓科;;碳水化合物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8年16期
8 朱运贵;赵靖平;张毕奎;张杰;;阿立哌唑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05期
9 张斌;汪华蓉;康纪平;李秋波;冯晓科;;脂质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药房;2008年25期
10 赵侠;孙培红;周颖;刘玉旺;陈凯;顾景凯;崔一民;;健康男性空腹和进食后口服爱地那非片的单次药动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潇;李蓉;刘明华;何兵;;维A酸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A];《医药导报》第八届编委会成立大会暨2009年度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和临床药学与药学服务研究进展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2 颜玲娣;刘军;董华进;崔孟s,
本文编号:1642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4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