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二茂铁功能化石墨烯修饰电极用于多巴胺的检测

发布时间:2018-03-23 23:09

  本文选题:二茂铁 切入点: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 出处:《分析化学》2015年08期


【摘要】: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制备二茂铁(Fc)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材料,利用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该复合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其滴涂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并用Nafion膜固定,进行电化学还原,得到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修饰电极(Fc/ERGO/GCE)。此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氧化还原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循环伏安曲线的0.2 V附近出现一对多巴胺的可逆氧化还原峰。差示扫描伏安法(DPV)峰电流大小与多巴胺浓度在0.4~3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检出限为0.08μmol/L。用于检测人体尿液中的多巴胺含量,加标样品的回收率在92.5%~10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5),表明制备的Fc/ERGO/GCE可用于实际样品中DA的检测。
[Abstract]:The 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xid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Friedel-Crafts acylation reaction.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compos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composite wa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and immobilized with Nafion film for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modified electrode Fc / ERG / GCEC was obtained. The modified electrode has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redox of dopamine. A pair of reversible redox peaks of dopamine appeared near 0.2 V of cyclic voltammetry curv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peak current and dopamine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0.4 渭 mol/L.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0.08 渭 mol 路L ~ (-1). Dopamine in human urine, The recovery rate of the standard added sample is between 92.5% and 105.0%,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less than 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repared Fc/ERGO/GCE can be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A in practical samples.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化学学院;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363015,21263016,21461015) 江西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No.KJLD14010)资助~~
【分类号】:O657.92;R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孙登明;田相星;马伟;;银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同时测定多巴胺、肾上腺素和抗坏血酸[J];分析化学;2010年12期

2 刘伟禄;李聪;唐柳;谷月;张志权;;石墨烯-聚苯乙烯磺酸盐-铂复合物的制备及在多巴胺检测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3年05期

3 黄娜;刘美玲;邓建辉;王林萍;张友玉;姚守拙;;新型石墨烯-壳聚糖/二茂铁衍生物/细胞色素c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用于亚硝酸钠的检测研究[J];分析化学;2015年03期

4 张雷,卢英俊,邓同乐,郑筱祥;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流速梯度法测定去卵巢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J];色谱;2005年01期

5 胡耀娟;金娟;张卉;吴萍;蔡称心;;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广印;沈佐君;何晓东;伊茂礼;;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安雅娟;余陨金;万浪辉;卫亚东;;石墨烯带—苯环—石墨烯带结构的电子输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赵远;黄伟九;;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7期

4 曹庆云;孙育平;邵光银;;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凡纳滨对虾血液中5-羟色胺的方法研究[J];水产科学;2012年05期

5 吴延晖;许泓;肖亚兵;何佳;张骏;林安清;张曼;;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儿茶酚胺类药物的残留量[J];日用化学工业;2009年06期

6 赵慧敏;苏芳;范新飞;于洪涛;吴丹;全燮;;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对光催化性能的提高(英文)[J];催化学报;2012年05期

7 任旺;张英;李敏娇;;柠檬酸修饰(CA/GC)电极对多巴胺(DA)和肾上腺素(EP)同时检测[J];电化学;2011年03期

8 颜梅;葛慎光;卢娟娟;于京华;;基于双分子识别荧光猝灭法高选择性测定多巴胺[J];分析化学;2011年11期

9 郑龙珍;李引弟;熊乐艳;刘文;刘强;韩奎;杨绍明;夏坚;;石墨烯-聚多巴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2年01期

10 熊言林;曹玉宁;;神奇的石墨烯[J];化学教育;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陈业农;汪克明;周逸平;胡玲;王月兰;蔡荣林;吴子建;刘婧;;高效液相色谱结合微透析技术与经脉脏腑相关研究的思考[A];中国针炙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樊昕洁;彭淑鸽;;氧化石墨的绿色工艺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Gu Saixi;Xu Qin;Jin Longyun;Zhou Yue-e;Wang Wei;Hu Xiaoya;;Graphene/Polyaniline/gold nanoparticles nanocomposite for the direct electron transfer of glucose oxidase and glucose biosensing[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张志权;谷月;刘伟禄;李聪;陈瑞雪;唐柳;闫晓义;;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传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彭淑鸽;樊昕洁;;氨基杂化石墨烯催化剂载体的制备、表征与应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彭淑鸽;樊昕洁;;聚苯胺改性石墨烯的制备、表征与应用[A];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灿;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合成及其氮掺杂[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廖高祖;基于导电聚合物的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污染物的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海源;Cedemex抗大鼠吗啡依赖性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4 刘德山;益气补肾中药改善糖尿病脑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李亚丽;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衰老机理及何首乌饮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6 王刚;金属化合物—碳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康朝阳;碳化硅、蓝宝石与铜箔表面石墨烯的生长和表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王颖;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对于生理活性物质的分析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胡耀娟;金属—石墨烯纳米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昕;石墨烯衍生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丽娟;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改性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于晓静;脑内TNF-α通过影响室旁核去甲肾上腺素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3 吴影;生物活性小分子的电化学检测[D];西南大学;2011年

4 王敏娟;基于分子识别的溶菌酶和博来霉素光学检测新方法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建青;电磁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各向同性热解炭及微观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婷;缺陷对双层石墨烯电子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1年

7 汪月红;电沉积纳米粒子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在药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月婷;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述国;基于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10 黎昀;Cedemex Ⅱ抗吗啡身体依赖作用实验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铁华,PeterT·Kissinger;微柱液相色谱和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鼠脑微透析液中神经传递物质[J];分析化学;1998年06期

2 孙元喜,周谷珍,周性尧;亚铁氰化钾掺杂聚中性红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分析特性[J];分析化学;2000年10期

3 邓雪蓉;王立世;张水锋;刘笑笑;莫金垣;;电聚合o-ImBPTPPMn(Ⅲ)Cl膜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和多巴胺[J];分析化学;2006年05期

4 孙登明;陈高礼;马伟;;银掺杂聚L-天冬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多巴胺的测定[J];分析化学;2009年07期

5 周杰明;郭新峰;;雌激素、认知功能和女性阿尔茨海默病[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0年05期

6 李雪莉;;雌激素抗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2年02期

7 陈钰;王捷;刘仲明;;基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生物传感系统[J];分析化学;2012年11期

8 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9期

9 张辉;傅强;崔义;谭大力;包信和;;Ru(0001)表面石墨烯的外延生长及其担载纳米金属催化剂的研究[J];科学通报;2009年13期

10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战国;严向阳;汤发有;张国防;王海;范晓辉;;综合实验“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中乙酰化方法的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02期

2 尹荣捚;二茂铁对石油烃的消烟作用与新合成法[J];兰州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3 蒋淑艳,孙英;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分析中的应用Ⅲ——二茂铁阳离子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铁[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89年02期

4 孙力强,郭志刚,尹荣(均金);二茂铁的新用途——还原醌类制对-氢醌[J];化学世界;1989年11期

5 李明,白银娟,路军,马怀让;N-芳基二茂铁磺酰胺的合成及表征[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6 李保国,范瑞兰,边占喜,李树臣;二茂铁甲酰基1,1'-二烷基二茂铁的合成与性质[J];应用化学;2000年01期

7 张首才;亚苄基乙酰二茂铁的合成[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8 俞善信,唐艳春;聚苯乙烯吡啶树脂催化合成二茂铁[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尹建军;二茂铁的电化学制备法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邬冰,高颖,陆天虹;电解合成二茂铁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凯强;鄢剑锋;谢莉莉;袁耀锋;;一种新型[4]二茂铁环蕃的合成与晶体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尹利献;刘明舜;傅南雁;;1,1’-二(重氮乙酰基)二茂铁的热解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冷鑫;李湘广;李丽丽;杨秉勤;;二茂铁环蕃的合成及其晶体结构[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朱成臣;李大成;窦建民;;二茂铁二(二苯基磷)银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施金祥;李保国;边占喜;陈树峰;;二茂铁联烯衍生物的合成[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苏永胜;李保国;许敏;;三甲硅氧烷基双二茂铁甲酮的合成和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杨秉勤;史真;李剑利;李涛;张俊珍;;二茂铁酯环蕃的合成及表征[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张铁明;李海涛;张因;高春光;赵永祥;;1-1’-双(三乙氧基硅基乙基)二茂铁的合成[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高波;白银娟;郭媛;李剑利;杨秉勤;;新型二茂铁环蕃的合成及表征[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李志文;吉玮;景苏;;二茂铁桥基大环硒醚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NDAMANISHA Jean Chrysostome;有序介孔碳改性:合成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龚勇华;新型四嗪和二茂铁吡啶盐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斌;基于二茂铁骨架的手性亲核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4 胡向平;平面手性二茂铁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Pd-配合物在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邱汉迅;双壁碳纳米管的合成与填充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仁庆;1,1'-双取代二茂铁叔胺的合成及表征[D];天津大学;2007年

2 张莉莉;基于二茂铁的多位点受体的合成、表征及超分子电化学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徐健;乙酰基二茂铁亚胺合成方法学及苯甲酰二茂铁苄基叔胺的合成[D];天津大学;2006年

4 周宁;手性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及鉴定[D];郑州大学;2000年

5 侯雪玲;双二茂铁亚胺的环汞化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6 张洪彦;离子液体中二茂铁醇、醛、酮衍生物还原反应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高永宏;新型二茂铁杯芳冠醚受体的合成、表征和识别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丁;基于二茂铁—多肽纳米材料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李敏;二苯砜对环蕃及氮杂环二茂铁磺酰的合成、修饰、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李继萍;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酰基二茂铁[D];内蒙古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5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55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0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