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对住院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本文选题:新生儿 切入点:抗菌药物 出处:《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对住院新生儿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我院新生儿一病房2010年6月与2013年6月住院患儿分为控制前、后2组,并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分别将其分为非危重组及危重组,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预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控制后抗菌药物应用率减少21.36%[100%(244/244)vs 78.62%(261/332),χ2=226.4,P0.001,联用药率减少66.8%[90.5%(220/243)vs 23.8%(62/261),χ2=227.7,P0.001],平均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减少18.66%,但住院期间感染反复或加重、出院转归、住院天数及发生感染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抗菌药物应用后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且未增加患儿住院期间感染负担,未改变临床转归。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control on the prognosis of hospitalized neonates. Methods the first ward of newborn in our hospital in June 2010 and June 2013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critical Neonatal case scoring method (draft)", it was divided into non-critical reorganization and critical reorganization, Results after control, the antimicrobial application rate was reduced by 21.36% [100%(244/244)vs 78.62% 26.1 / 332U, 蠂 2 226.4% P 0.001, combined drug use rate decreased 66.8% [90.5%(220/243)vs 23.80.62 / 261, 蠂 2227.7% P0.001], average antimicrobial use frequency and DDDsdecreased 18.66%, but the infection was repeated or aggravated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discharge rate was reduc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infection (P0.050.Conclusi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contro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the burden of infection was not increased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was not changed.
【作者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儿童发育重大疾病诊治与预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370744)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费资助(卫办医政函2011-873)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之课题五(No.2012BAI04B05)
【分类号】:R96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景春,李贵,候安存,吕启圣;10年住院新生儿疾病谱及死因分析[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年04期
2 夏斌;伍金林;张莉;熊英;母得志;;新生儿病房不同抗生素应用策略对新生儿治疗结局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年12期
3 干小红;白映涛;叶云;;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前、后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药房;2008年17期
4 魏克伦,陈克正,孙眉月,张宇鸣;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华子瑜,叶荣民,徐天鹤,余加林,漆正常,李世红,陈贻骥,邓春,包蕾,王家蓉;专业转运新生儿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3年09期
2 宋闻;韦红;余加林;;动脉血乳酸水平在新生儿危重症中的应用价值[J];重庆医学;2009年09期
3 焦建成;余加林;;血小板计数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关系分析[J];重庆医学;2010年15期
4 李联侨;吴斌;高璇璇;王素香;郑忠实;许嘉玲;;微生态制剂防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6年06期
5 韩彤妍;王新利;崔蕴璞;叶鸿瑁;李在玲;童笑梅;朴梅花;李松;;ACE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与NICU新生儿左心室质量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10期
6 罗春绸;李瑞玲;张淑芸;林惠卿;;非营养性吸吮在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年03期
7 龙伟;彭华保;;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1期
8 肖敏,何淑敏,张德生,岳彬,姚庆云;危重新生儿转运4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12期
9 王成秀;符州;谢琴;王莉佳;;50例危重新生儿T细胞亚群及免疫抗体的检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4期
10 郑方周;冯娜;;可控鼓泡式正压呼吸支持装置在婴幼儿疾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卢梅;;微量元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A];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必子;早产儿母乳喂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张淑莲;印记基因IGF-Ⅱ和生长发育相关因子在小于胎龄儿中的变化及意义[D];复旦大学;2011年
3 胡晓丽;输合配穴针刺干预脑损伤S100B、NSE等表达及神经修复的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英;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0年
2 符辰潞;尿IL-18水平在早产儿急性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D];苏州大学;2011年
3 谢琴;褪黑素对危重新生儿免疫功能作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4 夏庆;血管活性肽前体在新生儿重症感染中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宋闻;248例NICU新生儿实验室检查与危重程度及预后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吴运芹;危重症对早产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7 段翌;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技术在晚期早产儿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2年
8 郭芳;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9 崔兆芳;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高频振荡通气时机及早期氧合参数监测意义的探讨[D];青岛大学;2013年
10 栗金亮;危重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D];石河子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汤鸣,梁星群;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血IL-6的测定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年01期
2 朱建幸,张永红,沈铮,李玉峰,陈菲,朱晓东;新生儿细菌感染时IL-8 IL-10 IL-13水平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英文)[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年05期
3 李利;;新生儿细菌感染及抗生素应用的相关问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年05期
4 景莉,曾仁杰,赵晓丹;230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房;2004年04期
5 黄德珉;如何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病死率和致残率[J];中华儿科杂志;1994年04期
6 刘庸;胎儿监测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年02期
7 卢海儒,李生有,刘兰;抗菌药的序贯疗法[J];中国药师;2003年05期
8 薛慧敏;卢宪梅;李文;;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检测方法现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秀华,张萃鳌;2001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5期
2 卢健平;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年03期
3 彭梅,罗筱葵;我院400个住院病例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2年04期
4 赵丽艳;浅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2年S1期
5 倪少云;引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抗菌药物[J];实用医技杂志;2002年10期
6 常洪美;某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2年03期
7 万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J];医药导报;2002年02期
8 方淑贤,刘云海,韩洪刚,何维;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J];医药导报;2002年S1期
9 杨玉芳,何佩贞,吴闯,莫文彬,邓仁三;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J];中国药业;2002年02期
10 夏敬民;什么是抗菌药物的后效作用[J];中国医刊;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翠英;何周康;;720例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2 鲁薇;吕徐玲;张少华;;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靖;吴伟明;陈丽佳;;我院住院医嘱中抗菌药物合理性的评价方法[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海燕;;我院2008年度抗菌药物应用专题分析、总结[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梅;杨钰構;顾洁;杨景昊;;我院儿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松山;陈海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及细菌耐药情况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首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云和;;综合医院儿科近10年抗菌药物使用变迁比较分析[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8 赵力学;;2008-2009年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张华芸;王秀云;王爱丽;孙明芹;姜善玲;;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汪伟;李志泉;;我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琦;走出抗菌药的认识误区[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杨 娟;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记者 刘婧;医院滥用抗菌药将受约束[N];焦作日报;2006年
4 文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6 本报记者 紫燕 本报通讯员 努尔古丽 李江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N];伊犁日报(汉);2007年
7 苏传胜;抗菌药相关性腹泻[N];家庭医生报;2007年
8 朱凌志;抗菌药物应设置临床使用权限[N];中国医药报;2007年
9 崔昕;求解中国式抗菌药临床管理难题[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王丽强;我省严格抗菌药物分级管理[N];石家庄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敬伟;长沙市医保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花;四省21家三甲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研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2 毕德余;某二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多方面调研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东辉;抗菌药临床不合理应用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朱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普外科手术预防性用药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汪爱晶;铜陵市部分医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6 许建刚;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7 王延鹏;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应用在线监测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实践[D];山东大学;2012年
8 范博园;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标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段淑卿;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前后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比较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10 徐芸;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66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66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