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研磨结合液相层积技术制备呋喃妥因缓释微丸
本文选题:呋喃妥因 切入点:缓释微丸 出处:《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目的制备呋喃妥因缓释微丸,研究药物的晶型稳定性并评价微丸的缓释作用。方法通过湿法研磨技术制备呋喃妥因纳米混悬液;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及粉末X射线衍射法(powder X-ray diffraction,PXRD)研究药物晶型变化;采用液相层积技术制备呋喃妥因缓释微丸;通过体外释放度筛选处方;采用UPLC-MS/MS法测定Beagle犬血浆样品。结果药物经湿法研磨后,粒径由约40μm降至455 nm,晶型稳定。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内胃肠道消化液环境的溶出介质中该制剂在释放前期符合零级释放,后期则符合一级释放。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呋喃妥因缓释微丸相对于市售肠溶包衣片的生物利度为143.8%;前者的消除半衰期(t1/2)及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均较后者有所延长。结论湿法研磨技术可显著降低药物粒径,提高溶出速率,药物体外释放符合要求,该微丸具有一定缓释效果。
[Abstract]:Aim to prepare furantoin sustained-release pellets, to study the crystal stability of the drug and to evaluate the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of the pellets.The formulation was screened by in vitro release and the plasma samples of Beagle dogs were determined by UPLC-MS/MS method.Results after wet grinding, the particle size decreased from about 40 渭 m to 455 nm, and the crystal shape was stable.The results of in vitro release test showed that the release of the preparation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zero order release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first release in the later stage in the dissolution medium simulat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ve fluid environment in viv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availability of furantoin sustained-release pellets was 143.8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mmercial enteric-coated tablets,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of the former was 1 / 2) and the mean residence time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Conclusion Wet grinding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drug and increase the dissolution rate. The drug release in vitro meets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pellet has a certain sustained release effect.
【作者单位】: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涓涓;谢俊;黄春玉;周建平;;膜控型微丸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志博;胡靖琼;孙帅;张娟;何海冰;唐星;;湿法研磨结合液相层积技术制备呋喃妥因缓释微丸[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2 胡向青;郝福;巴晓雨;孔德宪;杨晓玲;高峻;李志刚;;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年06期
3 叶星辰;吕竹芬;陈燕忠;;厄贝沙坦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的考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16期
4 褚杰;刘秀萍;臧恒昌;;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述[J];药物生物技术;2015年03期
5 李伟;戴江华;罗军;戴闽;高乾坤;;膜缓控释给药系统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25期
6 王文喜;章哲文;李佳萍;方松桥;黄依依;;庆大霉素普鲁卡因胃漂浮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7 刘侠;陈峰;黄艳;杨卫丽;;HPLC法测定草酸萘呋胺酯包衣微丸的有关物质[J];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04期
8 刘侠;毛彩霓;杨卫丽;王宗修;;草酸萘呋胺酯包衣微丸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16期
9 刘侠;姜月霞;刘让如;张俊清;王宗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萘呋胺酯包衣微丸的含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13期
10 原丽慧;卞俊;;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J];海军医学杂志;2012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余超;邹梅娟;王悦;史一杰;程刚;;酒石酸美托洛尔择时缓释微丸的制备[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0年03期
2 于鹏宇;王烁;金杰;石凯;崔福德;;一种产气型胃漂浮微丸的制备及其漂浮性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茵;;甲硝唑缓释微丸的研制[J];海峡药学;2007年10期
2 黄媛;蔡光明;赵怀清;候陆星;;蕨麻总皂苷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年02期
3 刘扬;张玮;袁臻;张学农;;去甲斑蝥素骨架型缓释微丸的工艺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15期
4 杨艳;周郁斌;关世侠;袁中文;叶小玲;胡波;;4-氨基吡啶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J];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12期
5 赵利枝;陈小伟;郝贵周;;法罗培南钠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考察[J];药学研究;2013年05期
6 王瑞红;刘晓放;;氢溴酸右美沙芬缓释微丸制备工艺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2007年05期
7 丁强;李从岩;严洪兵;;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试验[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年06期
8 金元宝;王艳珍;郭旋;潘英娇;滕利荣;;氨茶碱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06期
9 樊永庆;杨济昆;刘建平;阚淑玲;崔妍;张文静;;丹参素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年02期
10 吴娟;张敏;郑伟;高申;;盐酸哌甲酯缓释微丸胶囊剂的研制与体外释放[J];华西医学;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文刚;崔光华;王睿;周筱青;;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2 梁雪茵;;甲硝唑缓释微丸的研制[A];广东省药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洪燕龙;林晓;徐德生;冯怡;李竣松;张亚军;;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天麻效应组分缓释微丸处方研究及性质考察[A];2009全国中药创新与研究论坛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宫爱申;佘高宏;王丹;刘悦;邓炳初;;盐酸坦洛新及其缓释微丸犬药代动力学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5 孙英华;刘晓红;李磊;孙进;何仲贵;;两种苦参素缓释剂型的制备及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广文;快速发展的缓释微丸技术[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我国药物制剂技术进入新时代——国产缓释微丸面世[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建军;舒胸缓释微丸的研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泉毅;芦丁缓释微丸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范国振;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缓释微丸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丹;西罗莫司纳米粒缓释微丸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6年
4 高建华;溴吡斯的明缓释微丸的制备及药动学评价[D];成都医学院;2016年
5 辛伟;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微丸的研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6 卜秋霞;吡拉西坦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7 李yN;烟酸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8 蔡翠芳;复方扑热息痛缓释微丸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1年
9 廖凯君;钩吻素子膜控缓释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10 郭蕾;缓释微丸的释放动力学及固定式缓释饮料的研发[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06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0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