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姜黄素微球中药物存在形式与释药行为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09:13

  本文选题:姜黄素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 参考:《药学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为了研究姜黄素微球中药物的存在形式及其与微球释药行为的关系,本文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使用SPG(shirasu porous glass)膜乳化装置制备了高、中、低3种载药量的姜黄素微球,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3批微球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3批微球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同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红外光谱(IR)对微球中姜黄素的存在形式进行研究。制备的3批微球的载药量分别为(5.85±0.21)%、(11.71±0.39)%和(15.41±0.40)%,姜黄素与PLGA之间并未发生化学连接。在载药量最低的微球中,姜黄素以无定形的非晶体状态分散在PLGA中,但载药量较高的两批微球中分别出现(2.12±0.64)%和(5.66±0.07)%药物结晶。结果发现,不同载药量的微球中姜黄素的存在形式不尽相同,同时这种区别也导致了3批微球的体外释放呈现梯度式差异。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orms of curcumin microsphe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drug release behavior of microspheres, high and mode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SPG(shirasu porous glass-membrane emulsifier with poly (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copolymers as carrier materials.The release in vitro of three batches of curcumin microspheres with low drug loading was studi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The morphology of three batches of microsphere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he forms of curcumin in microsphere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The drug loading of the three batches of microspheres were 5.85 卤0.21, 11.71 卤0.39% and 15.41 卤0.40%,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chemical connection between curcumin and PLGA.In the microspheres with the lowest drug loading, curcumin was dispersed in the amorphous state of PLGA, but in the two batches of microspheres with higher drug loading, the crystals were 2.12 卤0.64% and 5.66 卤0.07%,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s of curcumin in the microspheres load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drugs were different, and this difference also led to the gradient difference in the release of three batches of microspheres in vitro.
【作者单位】: 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广东药学院医药化工学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重大项目资助项目(2011A080504003)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广;陈锋;陆高圣;李学明;韦萍;;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利培酮微球体外加速释放条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9年02期

2 李元振,成光,李洁;微球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04年12期

3 陈永春,程时远,张贵军;生物活性微球体的研究现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4 邓伟;宫理想;程冠之;阚成友;;中空微球及其制备方法[J];高分子通报;2011年04期

5 吴诚;尹东锋;鲁莹;钟延强;;干扰素α-2b长效注射微球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张静;葛武鹏;Moshe Rosenberg;李元瑞;;乳清分离蛋白与大豆分离蛋白混合溶液制备外源式钙交联冷凝胶型微球体[J];中国乳品工业;2012年08期

7 张苑;袁惠燕;吴th威;范田园;;不透X射线栓塞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8 马华;苏德泳;许炜;高峰;陈军;;CdS微球体的水热法制备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1期

9 粟顺兴;雷俊茹;张中杰;;磁性酵母菌微球体的制备及吸附四环素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2年12期

10 庞伟;杨红;陆彬;;胰岛素聚β-羟基丁酸酯微球体外性质的研究[J];中国药师;2008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刘玉梅 张自强;微球制剂研究日益深入[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陈恃雷、冷彤;墨发明抗癌“特洛伊木马”[N];人民日报;2007年

3 陆志城;2002年美国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霞;大型海藻微球体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和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季翔;基于磺化聚苯乙烯模板的各向异性和多孔微球的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王辰允;紫杉醇长效缓释注射微球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4 刘凤霞;载蛋白药物双层微球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吴诚;盐酸多柔比星长效注射微球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周旋;壳聚糖微球制备优化及其乙酰化微球作为潜在栓塞材料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苗宗成;多元吡喃葡萄糖环基微球双相选择吸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吉有;光学微球腔中的若干光学新现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9 肖桂勇;雾化干燥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微球的结构表征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潘吉铮;聚乳酸微球载体的结构与控释性能关系及模型[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晶晶;高温热解法大规模制备碗状和笼状微球的探索及其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曾佳;彩色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13年

3 靳美霞;利用天然阳离子聚合物壳聚糖提高有效性的口服疫苗微球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4 任皓;利培酮长效注射微球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兰婷;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毕立军;新型胃漂浮微球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7 杨静;聚合物中空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曾烨婧;快速膜乳化法制备载紫杉醇聚乳酸类微球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9 杨侃;掺杂TiO_2/SiO_2复合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10 邢倩斌;盐酸二甲双胍微球和马来酸罗格列酮胃漂浮微球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5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35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