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品测定分析方法中提取回收率的探讨
本文选题:药代动力学 + 回收率 ; 参考:《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验证提取回收率的范围限定是否应当列入生物样品测定方法学规范中。方法:以芍药苷为代表药物,大鼠血浆为基质,分别采用蛋白沉淀法(PP)和固相萃取法(SPE)进行生物样品的前处理,对所得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提取回收率3个主要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口服给药后大鼠体内芍药苷药时曲线的测定。结果: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得的样品,在精密度、准确度两项指标上并无数理统计差异,提取回收率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大鼠口服芍药苷的药动学指标检测并无影响,两种方法均测得芍药苷均在30min有最大吸收,Cmax-PP=(597.49±58.90)ng/m L,Cmax-SPE=(615.50±22.52)ng/m L。结论:在药物研发中,根据被测药物的浓度、基质效应的影响,合理选择前处理方法,而不将提取回收率限定范围作为方法学确证的判断指标是值得提倡的环保经济的研究原则。
[Abstract]:Objective: to verify whether the range limit of extraction recovery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methodology of biological sample determination. Methods: Paeoniflorin was used as representative drug and rat plasma as matrix. Protein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SPE method were used to pretreat biological samples. Three main indexes of accuracy and recovery were analyzed, and the time curve of paeoniflorin in rat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was determin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precision and accuracy between different pretreatment method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traction recovery, but there was no effect on pharmacokinetics of paeoniflorin taken orally in rats. Both methods showed that paeoniflorin had the maximum absorption in 30min (597.49 卤58.90)ng/m / L) and Cmax-SPE (615.50 卤22.52)ng/m / L).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e of drug concentration and matrix effect in drug development, the pretreatment method should be selected reasonably. However, it is worth advocating the research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nomy that the limit range of recovery rate is not taken as the judgment index confirmed by method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测试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No.2012ZX09103201-026)~~
【分类号】:R9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祖贻,刘荣敏,程佳,裴瑾,万德光,胡荣;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妍;沈国林;庄笑梅;原梅;李桦;高月;;芍药苷的体外代谢性质[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5期
2 朱映黎;张建军;黄银峰;屈胜胜;王景霞;王淳;李伟;;白芍和赤芍对环磷酰胺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及对IL-3、TNF-α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年04期
3 向丽君;张云峰;薛敏;孟子晖;常靖;崔冠峰;于忠山;;UPLC-MS/MS法检测血痕中常见烟草、毒品和药物成分[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年03期
4 Cheng-cheng Peng;Shu-ping Wang;Hui-zi Jin;Jian-fei Tao;Guo-wei Wang;Pan-lei Wei;Xu-feng Zhang;Le Li;Run-hui Liu;Wei-dong Zhang;;Bioanalysis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Eight Active Components from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in Rat Plasma by LC-ESI-MS/MS Method[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4年03期
5 陈业阳;刘金禄;王震;毛远天;陈俊强;;P糖蛋白与胃癌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4年05期
6 王曼;温亚彬;刘康宁;司戈;刘磊;尹正;卢亚欣;;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在高抗癌活性化合物TEB-415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4年12期
7 张明明;邱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4年11期
8 冯年平;都广礼;狄斌;刘文英;;试论中药方剂配伍——代谢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10期
9 王晓玉;魏伟;;抗炎免疫中药的药动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10期
10 戴冰;刘磊;肖子曾;冷旺;邹双华;;RP-HPLC测定口服六味地黄丸后正常及阴虚大鼠血清芍药苷含量[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静;;HPLC法在中药复方药动学中的应用研究[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中药复方冠心Ⅱ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研究(英文)[A];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第十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明;四逆散有效组分改善睡眠作用的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巧;芍药质量控制方法与白芍总苷药物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3 陈小新;妇炎康灌肠剂的质量控制及其药效、药动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李越峰;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戴冰;六味地黄方含药血清及其入血成分对大鼠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许妍妍;基于配伍理论的痹祺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赵艳;消栓通络方有效成分组药代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8 盛尊来;复方慢呼抗抗鸡毒支原体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9 曾宇;当归芍药散抗衰老活性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刘磊;生物样品自动化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文萍;王垂杰;谷松;曹琦琛;吕玉萍;高晶晶;王淑静;;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年03期
2 项琪,程刚,汤洁,陈济民;白芍煎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王朝虹,闵知大;芍药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钦;张伟东;王雅昌;侯艳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法罗培南钠[J];药物分析杂志;2006年11期
2 陈小欢;许杜娟;夏泉;王欣晨;程钢;孙国平;;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紫杉醇的浓度[J];安徽医药;2012年01期
3 黄俊;郭蓓宁;郁继诚;武晓捷;曹国英;张菁;施耀国;张婴元;;一种简便快速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人体内血尿样品中奈诺沙星浓度的测定[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2年04期
4 董迪;刘红梅;杜霞;吴琳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奥美拉唑的浓度[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5 施耀国,张菁,王子平,张婴元;环丙沙星及其代谢物体液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J];中国抗生素杂志;1993年03期
6 刘红菊,王春霖,任进民,王淑梅,蒋晔;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罗红霉素的含量[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郭U,
本文编号:1795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9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