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HER2靶标的抗体偶联药物T-DM1内吞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12:27

  本文选题:抗体偶联药物 + T-DM ; 参考:《生物技术通讯》2016年03期


【摘要】:目的:研究抗体偶联药物T-DM1与乳腺癌细胞SKBR3表面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相互作用及内吞机制。方法:采用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原理的Biacore方法测试配体T-DM1与受体HER2的相互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在体外内吞清除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位检测药物在细胞中的内吞过程。结果:T-DM1与HER2具有高亲和力,ka为6.234×10~6mol/(L·s),kd为3.077×10~(-4)/s,KD为4.936×10~(-11)mol/L,流式细胞实验证明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到T-DM1在SKBR3细胞内的消除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实验表明4 h内荧光强度减低32%,48 h时降低约90%;共聚焦显微镜实验表明T-DM1先与SKBR3细胞表面的HER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反应1 h到达溶酶体,48 h时在显微镜下已消失。结论:T-DM1与HER2具有高亲和力及结合饱和性,在1 h内通过HER2介导内吞进入细胞,随后定位于溶酶体,最后于48 h裂解。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and endocytosis mechanism between T-DM1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ER2) on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SKBR3. Method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gand T-DM1 and receptor HER2 was measured by Biacore method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and the in vitro endocytosis clearance rate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process of endocytosis of drugs in cells was detect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in situ. Results the ratio of high affinity between HER2 and T-DM1 was 6.234 脳 10~6mol/(L / kd = 3.077 脳 10 ~ (-10) -4 / s ~ (-1) K ~ (-1) = 4.936 脳 10 ~ (-10) ~ (-1) mol / L ~ (-1). Flow cytometry showed that the binding of T-DM1 with ligand was saturated, and the elimination of T-DM1 in SKBR3 cells was time-dose dependent by immunofluoresc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decreased by 32 and 48 hours within 4 h, and the confocal microscope showed that T-DM1 binds to the HER2 receptor on the surface of SKBR3 cells and enters into the cells, and the reaction disappears under the microscope when the reaction reaches the lysosome for 48 h. ConclusionThree T-DM1 has high affinity and saturation to HER2, endocytosis is mediated by HER2 within 1 h, then located in lysosome, and finally cleavage at 48 h.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分类号】: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如冰,李勇,陈星,赵智榕;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器官形成早期卵黄囊内吞功能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2年01期

2 吕庆琴;陈霆隽;洪炎国;;μ阿片受体的内吞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年10期

3 刘芸;关永源;;Endophilin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年04期

4 何才姑,朴英杰,胡莲美;受体介导内吞和自噬同凋亡的关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5 朴英杰,乔东访,胡雯,任向荣;刀豆素A诱导巨噬细胞受体介导内吞及溶酶体过程[J];电子显微学报;1997年03期

6 任向荣,朴英杰,鲍永跃,张薇,罗深秋;巨噬细胞内吞过程中溶酶体内pH的动态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7 任向荣,,朴英杰,鲍永跃,张薇,罗深秋;刀豆素A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吞与细胞内游离钙的关系[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8 伍刚,范铁艳,王大江,刘学政,王洪;晚期糖基化修饰白蛋白在实验性BREC内吞中的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大鼠肝窦状腺细胞氧化高密度脂蛋白的受体途径内吞及逆向胞饮作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10 陈琪;;巨噬细胞内吞脂质的分子机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瑞丽;李晓娟;林金星;;植物细胞膜蛋白动力学特征及内吞机制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报告摘要[C];2012年

2 郑静;熊志奇;;TrkB受体内吞在BDNF介导的信号通路激活及其生物学功能的作用研究[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张勇;;抑制衔接蛋白2表达对AT1受体介导的AngⅡ内吞的影响[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4 李英奇;刘斌;赵春贵;杨斌盛;;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Ga_C-Tf和Ga_2-Tf内吞与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姜里文;;植物液泡前体和内吞囊泡的分子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吴丽琼;刘铮;刘爱华;邓鹏;姜勇;;髓样相关蛋白8的内化机制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肿瘤和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章小清;激动剂诱导的δ阿片受体内吞及内吞后分选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亮;活细胞中内吞囊泡和自吞噬囊泡的荧光成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彭敏;FcαR内吞及脱落机制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烈成;大鼠DRG神经元上G蛋白介导的受体内吞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化蝶;G蛋白偶联受体PKR2内吞及激活ERK1/2的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2 万滔;不同分子大小的液相物质的内吞途径及SEC10在哺乳动物细胞胞吞中的功能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6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06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0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