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左氧氟沙星双敏型眼用即型凝胶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本文选题:乳酸左氧氟沙星 + pH/温度双敏型即型凝胶 ; 参考:《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年21期
【摘要】:目的:研究乳酸左氧氟沙星p H/温度双敏型眼用即型凝胶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卡波姆940为基质,制作p H/温度双敏型眼用即型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该眼用即型凝胶剂基质最佳组成为0.4%卡波姆940和16%的泊洛沙姆407;乳酸左氧氟沙星在0.010 4~0.093 6 m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1%。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双敏型眼用即型凝胶工艺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可行。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levofloxacin lactate / temperature double sensitive eye gel. Methods: Poloxamer 407 and Carbomer 940 were used as the substrates to prepare the pH / temperature double sensitive ophthalmic instant gel and the content of the drug was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Results: the optimum composition of the matrix was 0.4% carbomer 940 and 16% Poloxamer 407.The linear range of levofloxacin lactate was 0.010 ~ 0.0936 mg ml-1, the precision was good, 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99.21. Conclusion: levofloxacin lactate double-sensitive ophthalmic gel is simple and feasible.
【作者单位】: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
【基金】:湖北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编号:XD2012245)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云,夏咏梅;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J];日用化学工业;1998年06期
2 张新妹,胡昌勤,姜彩辉,马越;滴眼剂中防腐剂的合理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刁雨辉;周建平;胡雄林;;眼用温敏凝胶释放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郭炎荣;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眼用凝胶的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03年04期
5 谢爱丽;;氟康唑眼用剂型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海峡药学;2012年10期
6 王慧娟;徐原;杜永丽;赵致;周英;;盐酸倍他洛尔温敏型眼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年06期
7 邓翔;何文;;司帕沙星眼用pH敏感原位凝胶的制备及体外角膜透过性考察[J];医药导报;2012年06期
8 伍彬;;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年03期
9 李素霞;曹德英;王刚;;眼用即型凝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张建强;杨放;姚洁;李蔷薇;何正有;邓小宽;陈书峰;金英华;刘君焱;胡杨洋;;乳酸环丙沙星眼用即型凝胶的研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新;;富硒薇菜多糖口含片加工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华霄;康佳琪;唐乐乐;田莉娟;徐航;杨瑞金;钱建瑛;;休闲食品果蔬咀嚼片的研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3 李元福,徐铭;二级反渗透法制备纯化水的质量考察[J];安徽医药;2004年04期
4 赵明;;中药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研究概况[J];安徽医药;2007年02期
5 于秀娟;于洪杰;宝长进;;氨加敏甲麻胶囊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北方药学;2006年03期
6 张晓旭;陈敏余;陈梓华;邢婧;余奕;陈晓娜;;阿司匹林缓释片不同骨架材料缓释效果的探讨[J];北方药学;2012年03期
7 朱坤贤;;我院药物剂型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分析[J];北方药学;2012年03期
8 刘道华;凌美满;;医院药房固体制剂包装情况简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张扬;;体育运动中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软膏制剂初步研究——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11期
10 张扬;;体育运动中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药软膏剂初步研究——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及软膏剂成型的实验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立杰;冯怡;徐德生;阮克锋;付小菊;;中药制剂原料吸湿特性与其物理特性相关性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刘春英;;SLB脂质纳米粒小鼠体内外相关性研究[A];2008年度山东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与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年会会议论文及大会报告摘要[C];2008年
3 刘杰;;精制冠心颗粒防潮辅料的筛选[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4 陈天朝;;中药丸剂剂型优势导论[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张舒;方英立;陈本宏;周文;盛蕾;;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渗透压及溶血率考察[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闵光宁;孟灵;王奋刚;朱劲松;曹超国;;大蒜素妇炎栓制备工艺研究[A];2012年全国医院药学学术年会暨第72届世界药学大会卫星会论文集[C];2012年
7 秦秋浦;李青;玄光善;;利福平微乳制备与含量测定[A];医药导报(2013年8月第32卷增刊)[C];2013年
8 毕建云;刘善新;;乌头生物碱类成分透皮吸收研究综述[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刚;艾塞那肽长效微球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基于机制的PK/PD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2 李孝栋;附子理中方新剂型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3 罗延红;一种新型农药水分散粒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怡;不同方式改性的膨润土吸附苯胺的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石凯;基于磷脂复合物的胰岛素口服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6 游剑;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具有自乳化功能莪术油微球的研究及体内评价[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7 吴赞敏;棉织物环境友好型生物—化学法超柔软整理及模糊专家评估系统的开发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8 杜s嵞,
本文编号:1816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1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