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氯化镨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及硒的干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02 18:50

  本文选题:氯化镨 + 亚硒酸钠 ; 参考:《毒理学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观察氯化镨(Pr Cl3)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以及亚硒酸钠(Na_2SeO_3)的干预作用。方法试验动物为5~6周龄昆明种小鼠;试验设置12个组,即5个Pr Cl_3剂量组(7.5、15、30、60和120 mg/kg·bw)、5个Na_2SeO_3干预组(在5个PrCl3剂量的基础上分别加入0.05 mg/kg·bw的Na_2SeO_3)、2个对照组[阴性组为0.85%生理盐水,阳性组为叠氮化钠(Na N3)20 mg/kg·bw]。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染毒,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各组小鼠DNA受损情况,并比较Na_2SeO_3干预组对小鼠骨髓细胞DNA的影响。结果在7.5~120 mg/kg·bw的PrCl_3剂量内,随着PrCl_3处理剂量的增加,头长先增加后减少,尾长(TL)、全长(CL)、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Olive尾矩(OTM)和拖尾率(PTC)逐渐增加,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r_(TL)=0.95,r_(CL)=0.88,r_(TDNA)=0.99,r_(TM)=0.99,r_(OTM)=0.97,r_(PTC)=0.95);将Na_2SeO_3干预组与PrCl_3剂量组两两对应相比较,Na_2SeO_3干预组的小鼠骨髓细胞尾长、全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尾矩、Olive尾矩和拖尾率均降低,经t检验显示,除7.5和15 mg/kg·bw组尾部DNA百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PrCl_3致小鼠骨髓细胞核DNA损伤逐渐增强,具有遗传毒作用;加入Na_2SeO_3能够降低小鼠骨髓细胞核DNA的损伤,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raseodymium chloride (pr Cl 3) on DNA damage in bone marrow cells of mice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sodium selenite (Na2SeO 3). Methods the mice were divided into 12 groups, 5 pr Cl_3 dosage groups, 60 and 120 mg/kg BWN groups, 5 Na_2SeO_3 intervention groups (0. 05 mg/kg BW Na2SeOStax, 0. 05 mg/kg BW), and 2 control groups (negative group, 0. 85% normal saline), and 5 Na_2SeO_3 intervention groups (0. 05 mg/kg BW, 0. 85% normal saline), 5 Na_2SeO_3 intervention groups (0. 05 mg/kg BW, 0. 85% normal saline, 0. 85% normal saline respectively). The positive group was sodium azide sodium nitride for 20 mg/kg BW.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 was used to study the damage of DNA in mice in each group, and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Na_2SeO_3 intervention group on DNA in bone marrow cells of mice. Result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Cl_3 treatment dose, the head length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rCl_3 dose of 7.5 ~ 120 mg/kg BW. The tail length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tail length and tail length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percentage of DNA in the tail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NA content of the tail, and the tail length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ail length and tail rate (TLC), and the tail length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rCl_3 dose at the dose of 7.5 ~ 120 mg/kg BW.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_2SeO_3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Na2SeO3 intervention group. The tail length, tail DNA content, tail Olive tail moment and tail towing rate of the Na_2SeO_3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Na2SeO3 intervention group are all decreased, and the tail length, total length, tail DNA content, tail Olive tail moment and tail towing rate of the Na2SeO3 intervention group are all decreased, and the tail length, the total length, the tail DNA content, the tail Olive tail moment and the tail dragging rate of the Na2SeO3 intervention group are all decreased, the results of t test show that the bone marrow cells in the Na_2SeO_3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Na2SeO3 intervention group have lower tail length, full length, tail DNA content, tail Olive tail moment and tail towing rate. Except for 7.5 mg/kg BW group and 15 mg/kg BW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ail DNA percentage,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ther indexes (P0.05 or P0.01). Conclusion in the range of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 of PrCl_3, the damage of DNA in bone marrow nucleus of mice was gradually enhanced, and Na_2SeO_3 could reduce the damage of DNA in bone marrow nucleus of mice, and had obvious intervention effect.
【作者单位】: 徐州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421)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08KJD180010)
【分类号】:R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国器;米松哒唑对辐射后新合成DNA的影响(摘要)[J];苏州医学院学报;1984年00期

2 ;DNA折纸技术成功折叠蛋白质[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3年04期

3 赵实诚;正常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测定[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4 杨晓林,王燕玲,张枢贤,赵西龙;快速检测DNA损伤FADU方法的改进[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5 林秀菁;孔雯雯;;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宿主DNA残留的研究[J];今日药学;2013年04期

6 顾健,胥彬;DNA嵌合剂的抗癌机理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3年06期

7 徐丽;陈禹;巫佳焕;闻伴康;;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作用及抗肿瘤活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3年03期

8 杜可杰;王忆;梁捷雯;计亮年;巢晖;;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J];化学进展;2013年04期

9 戴亚,金闻博;非嵌插类药物与DNA作用的分子机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耿淼;杨新波;鲁小杰;陈红艳;王建华;黄正明;李壮;;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后天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模型中共价闭环状DNA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白明慧;翁小成;周翔;;联邻苯二酚类小分子作为DNA交联剂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朱德裕;;Aprataxin ortholog Hnt3的晶体结构揭示5'-腺苷酸-DNA逆转机制[A];第三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Disubstituted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as a new type of highly selective ligands for telomeric G-quadruplex DNA[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Wei Kang;Zhen-feng Chen;Yan-fang Shi;Yan-cheng Liu;;Antitumor activity and DNA binding study of oxoglaucine[A];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2年

5 贺红;;莫西沙星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金属离子的影响(实验方案设计)[A];第七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张慧东;;环境化合物致N~2-烷基DNA损伤导致DNA复制错配的分子机制[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7 梁峰;吴晓军;万树慧;吴成泰;周翔;;单对甲苯磺酰化羟基取代三氮环胺的合成及断裂DNA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吕萍;辛中帅;梁成罡;;特立帕肽宿主DNA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A];低碳生活与健康损害论坛——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四届第5次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吴松;李政;陈博;周翔;;环周取代基对阳离子卟啉与DNA作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小锋;陈昌云;;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高乐;DNA防伪技术研发成功[N];医药经济报;2003年

2 张永兴;新加坡研制出DNA快速检测器[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记者 冯卫东;DNA“立方笼”可用于传递小分子药物[N];科技日报;2013年

4 刘霞;科学家发现DNA碱基合成新路径[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应洪舒;我学者提出抗癌药研发新思路[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洁;基于DNA键合的多核配合物和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王令东;具有DNA和BSA键合功能的有机小分子和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马春英;核酸特异识别与调控的含氮有机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4 曲佳;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1参与DNA损伤应答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5 刘林;寡聚酰胺季铵盐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基于DNA的银离子探针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雅姣;芥子气暴露后动物体内生物标志物-DNA加合物的检测及代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7 姜曼;基于DNA相互作用的功能分子的合成、结构及抗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史慧杰;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DNA相互作用性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孙福强;微波辅助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c-myc G4 DNA的分子识别[D];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

10 胡瑞定;喹诺酮钯化合物合成、抗癌活性及邻菲咯啉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光谱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瑞斯;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与DNA相互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孙晓晶;荷电状态在肽与小牛胸腺DNA作用过程中的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孙杰威;基于信号扩增策略构建的高灵敏荧光适体传感器用于检测腺苷[D];山东大学;2015年

4 黎昌贵;多吡啶铂(Ⅱ)配合物的合成、活性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赵海清;两性多羧酸金属有机骨架的构建及其HIV DNA识别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欢欢;2,2-联吡啶链接的小檗碱二聚体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和DNA的选择性荧光检测[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7 范应仙;咪唑并四嗪类化合物DNA损伤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曾鹏飞;不对称氧钒配合物的合成、DNA/BSA相互作用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6年

9 王慧娟;基于DNA分子识别探针及信号扩增策略的博来霉素检测新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10 王琳琳;以量子点为基础构建的荧光探针与抗癌药物及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35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35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c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