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喹唑啉衍生物抗癌活性与拓扑参数的定量关系
本文选题:拓扑参数 + 吲哚喹唑啉衍生物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为建立吲哚喹唑啉衍生物类药物抗癌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性模型,分析了20个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吲哚喹唑啉衍生物分子抗癌活性与分子连接性指数mX及其电性拓扑状态指数Im的关系,有效地表征了该衍生物的分子结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次优化筛选了2种分子连接性指数0χp,2χp和2种电性拓扑状态指数I7,I16,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了用于预测吲哚喹啉衍生物抗癌活性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820.利用方程计算得到抗癌活性的估算值与实验值之间平均误差只有0.010,此外对模型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
[Abstract]:In order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correlation model of indolequinazoline derivati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ex (mX) and electrical topological state index (Im) of 20 indole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with different substituents were analyze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derivatives was characterized effectively. By multiple 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method, two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0 蠂 p2 蠂 p and two electrical topological state indices I 7 I 16 were select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indole quinoline derivatives was obtained by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correlation (QSAR) mode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egression equation is 0.820. The average error between the estimated value of anticancer activity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 is only 0.010.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y and predictive ability of the model a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has good robustness and predictive ability.
【作者单位】: 徐州开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徐州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472071) 徐州市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SYS2012009)
【分类号】:R96;O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冯长君;杨伟华;沐来龙;杨春峰;;N,N-二甲基-2-溴苯乙胺类衍生物对大鼠生物活性的三维构效关系研究[J];化学学报;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松青;米思奇;贾晓林;郭爱玲;陈生辉;张军;刘新泳;;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3D-QSAR研究及分子设计[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1年10期
2 霍金旭;张卓勇;肖爱婧;相玉红;;比较分子力场法研究5,6-二氢-(9H)-吡唑[3,4-c]-1,2,4-三唑[4,3-a]吡啶类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霍金旭;5,6-二氢-(9H)-吡唑[3,4-c]-1,2,4-三唑[4,,3-a]吡啶类抑制剂和HSV-1抑制剂的定量构效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米思奇;苯并咪唑类缓蚀剂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及分子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柳爱平,陆爱军,黄明智,陈灿,刘兴平,刘钊杰,姚建仁;含硫(氧)肟醚化合物杀虫活性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3期
2 任天瑞,沈斌,裴剑锋,汪永生,向文胜;家蝇与大鼠GABA受体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及其3D-QSAR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韩晓峰,刘莹,高莹,来鲁华;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的比较分子力场分析[J];化学学报;2003年07期
4 李泽荣,杜娟,李象远,杨胜勇;N,N-二甲基-2-溴苯乙胺类衍生物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5年01期
5 林治华,刘树深,李志良;以基团为基准借电负性修正的分子距边矢量对N,N-二甲基-2-溴苯乙胺类衍生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活性预测[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0年02期
6 李志良,胡芳,梁本熹,余虎,李梦龙,石乐明;神经网络用于苯乙胺衍生物的QSAR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种在温和铜催化条件下合成喹唑啉酮的有效方法[J];有机化学;2009年03期
2 陈海群;胡健华;;6,7-二(2-甲氧基乙氧基)喹唑啉-4-酮的合成[J];化学世界;2010年04期
3 严和平;欧阳贵平;;喹唑啉环的合成方法改进[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0年05期
4 王孝妹;刘小莉;张喜全;顾红梅;徐宏江;王留昌;李宝林;;4-芳氨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年03期
5 孙海龙;初文毅;侯艳君;孙志忠;;6,7二-(2-甲氧基乙氧基)喹唑啉-4-酮的合成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郑海清;王欢欢;黄云云;张豪;黄权;刘骏;;三光气在合成4-氯-6-碘喹唑啉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2年09期
7 杨尚君,丁明武;新型2-芳氧基-3H-喹唑啉-4-酮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3年03期
8 彭红丹;杨建宏;杨桂春;陈祖兴;;2-硫代-4-喹唑啉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张庆珍;玄光善;王立兵;;4-氨基-2-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07期
10 曹胜利,冯玉萍,高红核,冯克然;2-取代的6-溴甲基-4(3H)-喹唑啉酮的合成[J];应用化学;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留攀;李加荣;;微波促进下水相中合成2,3-二氢喹唑啉-4(1H)-酮[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杜小龙;姜海霞;滕诗蕾;王万军;姜标;;8-硝基喹唑啉环合成新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曹琨;黄银久;刘刚;刘希光;徐胜广;孙林;;6-酰胺取代喹唑啉二硒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4 张立军;张奇;钱东峰;魏霞;钟叙平;李加荣;;微波促进下1,2-二氢喹唑啉酮的绿色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丁明武;杨尚君;;2-取代喹唑啉酮及噻吩并嘧啶酮的合成[A];第六届全国磷化学化工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于国庆;张姗;康从民;;喹唑啉丁酸衍生物的合成[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周海燕;赵同艳;康从民;;硝基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马淑玲;李加荣;孙永江;李青;;1H-喹唑啉-2,4-二酮的新的有效合成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刘刚;马文泉;王兵;李西才;徐胜广;刘春萍;刘希光;;喹唑啉二硒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曲峰;魏杰;朱鹏任;沈晓琛;叶艳春;程琪玮;武静;和平;;喹啉并[1,2-c]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旦;基于碳氢键官能团化的喹唑啉衍生物构建[D];南京大学;2015年
2 王辰;铜催化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D];清华大学;2011年
3 刘栋;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建玲;喹唑啉衍生物合成方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西发;通过炔酮碳碳三键断裂合成喹唑啉酮[D];华侨大学;2015年
3 彭丽萍;喹唑啉酮类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微生物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曾玉云;一锅法合成2-芳基喹唑啉化合物的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丁全胜;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6 赵旭;无机分子参与的喹唑啉衍生物的合成[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成江;3-取代-5-溴-4(3H)-喹唑啉酮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8 王中杰;多取代嘧啶及N功能化喹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柔;路易斯酸催化喹唑啉-N-氧化物合成喹唑啉(酮)衍生物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唐小丽;基于氰基参与合成吡唑并喹唑啉及喹啉衍生物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51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5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