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眼镜蛇属神经毒素研究概况

发布时间:2018-05-11 07:33

  本文选题:蛇毒 + 神经毒素 ; 参考:《蛇志》2016年04期


【摘要】:正世界范围内眼镜蛇属约28种[1]。我国有舟山眼镜蛇(naja atra)和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两种,前者过去又称为中华眼镜蛇[2]。眼镜蛇是腺管牙类毒蛇,其毒腺分泌的毒液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即神经毒和血循毒。眼镜蛇毒神经毒素(cobra neurotoxin,CNT)是其毒液中毒性最大的成分,它能使动物产生呼吸抑制和骨骼肌麻痹,甚至死亡[3]。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的一些组分已得到分离、纯化、测定,并广泛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本文就眼镜蛇毒组分中神经毒素的研究与应用进
[Abstract]:There are about 28 species of Cobra in the world. There are two species of Naja atraz in Zhoushan and Naja Kaouthia of Bengal, the former is also called the Chinese Cobra [2]. Cobra is a serpent, the venom secreted by its venom is a mixture of neurotoxin and blood venom. Cobra neurotoxin (CNT) is the most toxic component of its venom. It can induce respiratory depression, skeletal paralysis and even death in anim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roteomics, some components of cobra venom neurotoxin have been isolated, purified, determined and widely u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neurotoxin in cobra venom
【作者单位】: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基金】:2013年度福建省中医药科研项目(wzsy201303) 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课题重点学科专项(X2014033-学科,X2014034-学科,X2014035-学科)
【分类号】:R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有东,谢鹏;蝮蛇神经毒素氨基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魏有东;谢鹏;;修饰蛇神经毒素的毒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5期

3 孙欣;;神经毒素的研究与利用[J];生化药物杂志;1987年01期

4 刘静芳;;眼镜王蛇神经毒素的提纯及其性质的研究[J];河北医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5 沈国光,张新妹,王银,徐科,杜晓燕,周元聪;电鳐电器官的蝮蛇突触前神经毒素结合蛋白的一些结合性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1999年01期

6 魏有东,谢鹏,左联;蝮蛇毒神经毒素的分离[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王晴川;刘广芬;;蛇毒的神经毒素及其对神经传递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8年07期

8 沈国光,张新妹,徐科;大鼠脑中存在β-蝮蛇神经毒素的结合位点[J];科学通报;1997年18期

9 袁树荣;刘岩峰;黄冕;毛大庆;张景海;;东亚钳蝎神经毒素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分析[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黄立峰,许云禄;福建产眼镜王蛇毒神经毒素的分离及活性测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吉永华;;三十年神经毒素的探究光阴-向后看,左右看,低头看,往前看[A];第九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2 孙艳梅;朱荣焕;张英;王大成;;蝎神经毒素的结构功能研究:保守的芳香残基的重要性[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3 王大成;;东亚钳蝎神经毒素的三维结构及其功能意义[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4 王春光;吴静江;熊玉梅;王大成;戚正武;;东亚马氏钳蝎神经毒素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5 赵燕敏;何晓玮;姚金娜;李范珠;;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跨血脑屏障摄取和外排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徐陆忠;赵燕敏;潘越芳;魏颖慧;李范珠;;神经毒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7 徐陆忠;赵燕敏;潘越芳;魏颖慧;李范珠;;神经毒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8 向烨;王春光;王大成;;蝎神经毒素的结构功能研究:顺式肽键及C末端相关部位突变体的晶体结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9 陆一鸣;王俊杰;王凯慧;魏玉保;王娜;孙树汉;;海蛇蛇毒神经毒素组分的初步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马波 通讯员 熊燕;两栖动物中发现基因编码神经毒素[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熊燕;中国科学家首次从两栖动物中发现基因编码的神经毒素[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露;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神经毒素在两种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体内的药效和机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方菲;光响应蛇神经毒素纳米囊的制备及其镇痛机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周恒;两种肽类神经毒素的分离提取与功能的初步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刘超华;广西眼镜蛇毒神经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镇痛作用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李洪波;昆虫神经毒素的表达、抗体制备、活性分析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李莹雪;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神经毒素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朱文静;神经毒素聚乳酸纳米粒的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郭倩;中介蝮蛇毒PLA2神经毒素Gintexin的神经肌肉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赵耀;几种重要细菌毒素参考品候选物的制备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10 樊华;淡水蓝藻产生神经毒素BMAA和DAB的潜力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73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873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3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